分享

中庸管理的纵向思维(哲思三题之一)

 商坛论衡 2020-10-25

                      中庸管理的纵向思维(哲思三题之一)

张华强

中庸思想是以“道”著称的,但是当它用之于企业管理时,却被有人视之为“术”,成了横向思维中的权衡,未免流于庸俗。根据管理的自然属性,中庸思想固然可以作为横向思维的工具,但是中庸之道主要应当用之于校正思维的方向,否则那很可能得鱼忘筌。只有在中庸管理中善于坚持纵向思维,才能善得合格的执行。

中庸的纵向思维与横向思维相比较而存在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人们在企业管理中越来越重视横向思维或者水平思维,因为这有利于开拓思路,将中庸思想作为一种思维工具,运用于横向思维中是有益的;但是这并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庸思想在管理中的应有价值。中庸思想在管理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应当是其纵向思维,即对企业的战略方向、核心价值以及职业使命的坚守。

将中庸用之于管理的纵向思维,是把中庸思想当作一种价值导向,是生活方式,是道。很明显,这里更多的是在体现管理的社会属性。将中庸用之于横向思维时,主要是对外运用的工具,是开放的;而将中庸用之于纵向思维时,主要是对内部的约束,是内省的。做出这种区分,涉及到对中庸思想的正确认识。后人在编撰《中庸》时开头引用程颐的话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对此如果进行横向思维,可以很容易把它理解成折中保守,包括对冲突各方进行精心的算计,消极的成分多一些;对此进行纵向思维就不同了,它需要弄清楚不偏的立场是什么,不易的标准又是什么。从社会契约精神来看,它们理应是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者的职业诚性;对执行者而言,它们就是企业的战略方向、核心价值以及职业使命。执行者在各种利益的冲突中能够在这方面做到不“偏”不“易”,毫无疑问具有积极的意义。

我们知道儒家思想的核心是礼制,即处理君臣、父子、兄弟、朋友之类的规范,以及言顾行、行顾言的操守等等。“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第1章)剔除礼教的封建成分,对于执行者的职业操守提出要求,中庸管理的纵向思维也是对如何坚守诚性的思考,是正直的另一种表述。古庸字与用相同,中庸之庸即为顶用,在各种机巧面前,守拙虽然有时不被人看好,却是顶用的保证。显然,这种纵向思维更符合中庸思想的本质。如果以正直为方,灵活性则为圆。与在横向思维中进行发散思维、左冲右突不同,中庸管理的纵向思维在应变中不仅要讲究删繁就简之道,而且要排除各种侥幸心理的诱惑。在公司败德行为屡禁不止的情况下,在与各种投机取巧的诈伪进行博弈的过程中,倡导中庸管理的纵向思维无疑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当然,纵向思维与横向思维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强调中庸管理的纵向思维,并不排斥横向思维。例如对于技术创新,我们可以根据横向思维冲破一切禁区;但是在考虑环境等制约因素时,我们就要按照纵向思维进行理智地选择,对于个人利益患得患失的约束也是一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