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职场:崇尚创客需要从异客做起

 商坛论衡 2020-10-25

职场:崇尚创客需要从异客做起

  公众微信号zhq540605   

据称“斜杠青年”的出现成为当下职场的一个重要现象,而所谓斜杠青年源于英文Slash,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拥有多重职业身份的多元生活人群。这作为一种“体验”不可厚非,然而相对于员工创客化的趋势,Slash则未必值得追捧。的确,“斜杠”不等于“乱杠”,关键在“杠”与“杠”之间形成合力、聚焦点。如果说作为创客一时无所适从,可以斜杠一通,那就不如直接明确这个聚焦点,从异客做起。

不做异客难成创客

如果说创客是一种状态,那么斜杠与异客代表的是不同路径。虽然前者可以算作发散式思维路径,后者属于聚合式思维路径,似乎都有利于创新;然而就具体的创客而言,后者更容易进行有效定位。如果只是感觉本职工作无聊,想折腾一下别的事情,那你很快就会发现:在这里解决不了一定问题,在那里遇到问题同样解决不了;斜杠反而会将自己置于职业发展很不利的境地。而异客则不然,那一定要有所创新才是。

提到异客,人们很容易想到唐代王维脍炙人口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如果我们将“异乡”理解成创新的未知的领域,就不难将异客与创客联系起来。在一般人看来,异就是反常;异客就是与众不同的人。实际上,在创新领域,异客指得是异才,具有一种特殊的才能。因此我们不妨将异客理解成具有异才的创客。与斜杠青年相比,两者虽然都不满现状,斜杠青年采取的是回避态度,而异客则从质疑开始,以创新为目标。对于本职工作,前者往往见异思迁,后者追求的是标新立异,和而不同,独树一帜。如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所记载的那样,孔子的学生“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这无疑应当成为员工创客化的理想状态。

当然,在常人看来,异客往往行为古怪,容易引起异议与争议。秦始皇的祖父大名就叫异人,其历史地位颇有争议。战国贤士陈仲不愿同流合污、春秋时卫国大夫史鰌以死荐贤,都被称为异人,受到了荀子的痛斥:“苟以分异人为高(只求于别人不同而自鸣清高),不足以合大众明大分,足以欺惑愚众!”一般的异客虽然不至于被这样上纲上线的遭到批判,被视为另类、归入另册的例子却屡见不鲜。在一次冬季达沃斯论坛上,马云在接受美国名嘴Charlie Rose采访时爆料,自己曾经向哈佛大学递交过10次入学申请,每次都毫无例外的被拒绝。按照马云自己的说法,就是因为他是个异才,连长相都像个外星人,难以入流。马云如果一直斜杠下去,显然成不了互联网大佬。

在员工创客化中,创客可以是多元的,但异客一定会成为创客。创客可以是游侠,不必画地为牢;而异客一定有所皈依,力求成为“异域”之王。异客当然需要从求异开始,但那不是为异而异,而是志在走差别化道路。不仅有创新的愿望,而且要找到创新的方向。一旦明确创新方向,就力图在异点上做到极致。从这个意义上讲,也可以将异客称之为极客。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员、知名科学传播人科林·斯图尔特与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科技传播学硕士、《我,科学》杂志主编文·基特·卢艾认为,典型的极客代表有莱特兄弟、史蒂夫·乔布斯、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等等。由此看来,崇尚创客不妨从异客做起。对于力求员工创客化的企业平台而言,“异人辐辏,猛士如林”岂不快哉。

自主选择“炮火”方向

异客之异不是怪异,不是热衷于在形式上搞怪;异客也不是天马行空的独行侠。相对于企业平台而言,可以将异客视为团队的斜杠青年,承担的是斜杠、试错和火力侦察的功能。尽管可以不拘一格,但异客最终承担的则是“呼唤炮火”的作用,直至整个团队异军突起。这也是斜杠青年未必能够成为创客的重要原因;同时也决定了异客不能图一时兴起,需要经得住一些特殊的考验。

突破生活应试考场的约束,在职业生涯中另辟蹊径。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为人们所诟病,影响一直挥之不去;而异客则不然,不屑于对标准答案死记硬背,对人云亦云亦深恶痛绝,因而在职场上常常显得不入流;然而这并不妨碍异客特立特行,即使碰到在平常人看来是不小的挫折,也能从容以对。马云三次高考,成绩都没有到本科线,复读三年后勉强以专科生录取。据说恰好本科没招满人,马云被替补上来。他就读的母校杭州师范大学当时名为杭州师范学院,算不上什么名校。但马云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妥,依然信心满满。这并非说明异客甘心落后,而是不肯磨掉自己的棱角。在他们认为必要时,完全可以突破教育体制的安排,直接奔向既定目标,像盖茨当年毅然辍学一样。

摆脱没有现成答案的困惑,敢为人先。在规模化生产中,员工只要照着做、听指令就可以了;但是在员工创客化中,消费趋势、创新的方向在哪里,上级并不清楚,恰恰需要员工做出选择。相对于层级结构的体制,不少员工认为自己被体制边缘化了,对没有上级为自己“做主”感到不适应。而异客则积极投身以消费为主导的供给侧改革,在分头突围中积极探索,从质疑到寻找答案;在单点突破后走出迷失,横向拉通,当好自己的老板。当异客真的成为老板之后,虽然不排除继续实行多路径、多梯次、多场景的“进攻”,但更敢于在别人看不透、看不上、不看好的地方发力。他们的后来居上与其说是运气好、等到了风口,不如说是在积极营造风口,从而产生不容小觑的颠覆作用。

正确对待物欲诱惑,用简单理性的科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异客之“异”的成功可以达到一种“炫”的程度,然而那绝非炫富、炫品牌,而是不断地优化,体现出异客之“异”的优异特征。依靠自己的拼搏获得体面的生活固然无可厚非,然而异客绝不会在这方面攀比;相反会自觉拒绝各种物欲的诱惑,表现为便于聚焦的一种解放,持一种看淡一切的生活方式。这一点颇同“佛系”,但不会表现为丧和懒。这一点推演到工作中,则推崇化繁为简,更有利于其“异”。正如古人所说“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眼睛不好的人,会集中于耳朵的使用,耳朵不好的人,眼睛视力多比较好。久而久之,聚集心力就可以使相应的功能得以长进,人的本能、潜能可以得到更有利地激发,是一种去妄存诚的净化。

认真弘扬自我大异

“上班族”无论是为了补贴家用还是“体验”,看到同事周末做起了兼职婚礼摄影师、外企工作的朋友悄悄开上了淘宝店、接过上千单的专车司机白天也只是一个普通的白领……动动成为“斜杠”的小心思似无不妥;但是如果在员工创客化中这样做,那就很难进入了企业所需要的状态。是的,企业突破成长瓶颈不会有专业局限,会莫名其妙产生一些“奇花异草”;但是作为个人,还是应当从一花一草的“大异”做起为好。

作为创客的一种生存方式,异客往往是自我设计的结果;可以想象,老板如果知道你应当怎样做,那就没有必要推行员工创客化了。因而异客之“异”只能,进行自我设计可以称之为自我大异。自我设计不能脱离实际,往往是对自己优势的选择与发挥,避短而扬长,择其长而“大”之。上面提到的“瞽者善听,聋者善视”,就是避短而扬长的结果。这种避短而扬长也不能单方面以自我为中心,涉及到对外界环境的适应。离开了环境选择,自封的短、长很难得到市场的承认。当然,对环境的适应还需要有一个对环境模式的正确理解、解读的课题。环境的好坏、难易与创客的成败并非正相关;做困难的事,反而更有利于企业突破瓶颈。也就是说,自我大异应当是自己的优势与环境的积极结合。

异客之“异”既是一种方法,又是一种世界观,需要坚持正道信仰。作为一种潜能的发挥与智慧、资源的聚焦,异客之“异”无疑有一种实力做支撑,不能搞不守规则的弯道超车。也就是说,自我大异一定要走正道,在平凡中呈现不平凡,一定要有信仰,即使在潜规则盛行的时候也应当如此。有一个小和尚撞钟的故事可以说明这一点:小和尚撞钟半年,觉得无聊至极。然而住持调他到后院劈柴挑水,他又嫌苦累累。小和尚不服气地问:“难度我不会撞钟?”老住持耐心地告诉他“你撞的钟虽然算准时,但钟声没有感召力。”住持与众生真正想要的结果不是钟响,而是能够将沉迷的人唤醒!“要撞得唤醒众生,首先是要你真正用心去撞!”这当然离不开一种信仰。

将异客之“异”做到极致,有时候会表现为偏执,甚至称得上疯狂。然而正如马云所说:“我是疯了,但我不蠢”。异客的偏执不是为自己,而是坚信为别人需要;因为异客之“异”不仅是差异,适宜满足市场个性化的需求;而且一定会为别人带来更好的体验,足以为别人经比较后接受与认可。这样一来,荀子所指责的异人“不足以合大众明大分”的弊端就可以得到解决。也就是说,“以分异人为高”与“合大众明大分”两者并不矛盾,完全可以有机结合起来。这当然不是后期的拼接,而是说异客之“异”一开始就是以大众的需要为参照系确定的;当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时候,这种异客之“异”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大有用武之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