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找回丢失了的“金本位”

 商坛论衡 2020-10-25

                            找回丢失了的“金本位”   

         公众微信号zhq540605    

    “劣币驱逐良币”是一个经济学定律,原本用在金融领域的流通环节;在企业管理的人事安排上,人们用以形容人才市场的竞争,借喻一种“逆向淘汰”现象,也无可厚非。但是客观的看待企业人才队伍的整体,不难发现这种借喻有些不妥,比如一位从国外学成归来的医生,医疗技术高超,敬业尽责,医德高尚,从不“笑纳”病人私下递上来的“红包”,这些原本都是值得提倡的,却激起了“大多数”医生的不满,那理由很简单:你假正经,叫我们怎么活?于是有人鼓捣“组织”出面,以其不能胜任医生的神圣岗位为由,与之解除了聘用合同。这位标准的“海龟”医生下岗后四处求职不得,被迫远走他乡,重新出国。人才流失固然可叹,如果说这是“劣币驱逐良币”则有些牵强。

    “劣币驱逐良币”也称为格雷欣法则,是由英国的格雷欣于1559年提出而命名的,源于金本位制度。在金本位制度下,用贵金属铸成的货币,其质量直接影响自身的价值,因而人们倾向于保留完整新的货币。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允许两种货币流通,而这两种货币又有优劣之分,那么劣币就会将优币驱逐出市场,以致于无人使用优币。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难理解,问题是格雷欣法则所讲的“驱逐”的背后是将“良币”珍藏在自己家中,而不是相反。人们是因为微观珍惜“良币”才将“劣币”赶紧出手的,和企业这个微观经济实体不珍惜人才的现象恰好相反。

    指出这种驱逐与流通、珍藏与流失的扭曲倒不是因为笔者爱认死理,基本的事实是,现在我们所说的货币不再是铸币,其优劣无法用统一的贵贱、成色标准加以衡量,我们依然分别拿“劣币驱逐良币”说事,难免各执一端。如果说人才市场上流行的是“劣币”,做为用人单位的企业为什么要留用,甚至要“高薪诚聘”呢?如果企业申辩自己“高薪诚聘”的是“良币”而不是“劣币”,那么“劣币驱逐良币”之说又无法成立。如果说“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确实存在,用人单位为什么要留用“劣币”呢?如果说用人单位留用的是“劣币”,那么它又是和“劣币驱逐良币”法则中人们珍惜良币的偏好相反,不属于“劣币驱逐良币”的范畴。

    也许身在“江湖”的企业与旁观者不同,旁观者的优对企业来说可能中听不中用,旁观者的劣对企业来说可能闻起来臭吃起来香。企业经营在异常复杂的背景中运作,不仅要求员工能够胜任内部工作(如努力程度、能力、态度等等),而且还要求他们能够驾驭非企业所能控制的客观因素的影响(如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混合体制下对种种不规范、不公平竞争的适应、变通和投机等等)。在复杂的内外环境里,如果谁称赞一个人“老实”,那他肯定跟你急,因为“老实”几乎已经成为“无能”、“笨”的同义词。而人们说一个人“能干”,一般指的是这个人会整关系,玩手段,下黑手,利用女色捞大钱等等。这样一来,“劣币”与“优币”的评价被打了个颠倒,“劣币”反而成了“优币”。

    我们当然可以把这些优劣颠倒的表现都归罪于社会环境,但是如果说社会生活中“劣币驱逐良币”是一种惯例,如果说社会受这种法则、定律支配,无法改变,那是很难被人们接受的。因为善良的人们慨叹“劣币驱逐良币”的社会现象就是希望能够改变其中的弊端,希望克服不可克服的问题在实践中做不到。退一步讲,如果它不可逆转而我们又只能混迹于这样的职场,那就说明我们也将成为“劣币”。其中的原因正如二十世纪意大利作家、思想家卡尔维诺所说的那样:在一个人人都偷窃的国家里,唯一不去偷窃的人就会成为众矢之的,成为被攻击的目标。在白羊群中出现了一只黑羊,这只黑羊就是“另类”。这样的沦为“劣币”或许是被动的,是为生存所迫;但是如果我们不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态度,而是为自己甘心堕落找借口,归罪于社会是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大染缸,那也是在一种扭曲的状态中的“另类”解释。

    旁观者、用人者、被用者,都在拿经营环境中的“劣币驱逐良币”说事,却都忽视了当今通用之币都是纸币的事实。纸币自身不再以贵金属铸成,或者说已经脱离了“金本位”,人们根据市场上流通的货币纸张新旧,汇率高低,流通宽窄,兑换难易,市值贬升衡量其优劣,多随人们的偏好和使用、交易的方便和顺畅,无法进行统一的物理界定。例如港币与人民币在银行的汇价比价在一百比一百零六元的情况下,如果有人以一比一兑换或使用人民币,他实际上获得了百分之六的折扣,并不能直接说明港币人民币谁是优币谁是劣币。在目前世界低利率、低回报,经济低迷的年代里,百分之六的折扣不能不说是十分吸引人的事情,卖家为了推销商品,按港币的数额收取人民币等于一项优惠,等于降价处理,因而这种办法在港商中曾一度大行其道,但是我们不能说这就是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在经营环境中和经理人市场上拿“劣币驱逐良币”说事也是一样,如果没有金本位做标准也就会失去其判断是非的逻辑前提。由此可见,在思想上恢复“金本位”,应当成为当今企业用人克服“劣币驱逐良币”现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金本位”对社会可以是以民为本,对企业可以是创新,对市场可以是诚信。思想上的“金本位”恢复了,是优是劣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称,是珍藏起来还是脱手唯恐不及都会做出客观的反映。如果说在思想上恢复“金本位”不可能一蹴而就,那么在统一的参照系上讨论问题却应当能够马上做到,否则大家各说各的理,彼此对优劣的评判没有共同认可的标准,莫衷一是,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可能引起新的矛盾。这个统一的参照系就是大家共同认可、又实际践行的价值观,是法律可以约束的行为规范。

    时下人们在讨论和争论某项改革政策的效果时,往往各自站在各自的立场上,维护各自的利益,各说各的理,弱势群体、财富新贵、股东、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愤青、既得利益集团、据说还有老“近卫军”等等,众说纷纭,似乎谁又说服不了谁。真格是到了一人一义、十人十义的地步,如果是学术上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倒也罢了,如果要想以单方面的意志统一大家的行动,以自已的观念为“金本位”,那就有强人所难之嫌。由此可见,为了继续深化改革,促进社会和谐,我们必须找准一个“金本位”,这可能不是单靠一个以民为本的口号就能让人信服的。因为以民为本的确是“金”,但是它如果起不到“本位”的作用,“劣币驱逐良币”终将无解。

或者说都是想解决这样的问题,专家学者也提出了很多解决的办法,例如采用严刑峻法,加大“劣币”的交易费用或信息费用等等。我以为,无论在技术上采取什么办法,前提是在思想上恢复“金本位”,或者说在统一的参照系上讨论问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