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战国的乱世序曲——第三讲:周鲁关系的恶化

 金色年华554 2020-10-25

正当周王室和郑国闹的不可开交之时。作为周公嫡系后裔的鲁国突然横插一脚,不仅私下与郑国交换用于助祭的许田,而且还和郑国结成战略盟友。鲁国的这一举动,对已经岌岌可危的周王室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春秋战国的乱世序曲——第三讲:周鲁关系的恶化

春秋初期鲁国地形图

一:来自周天子的猜忌

在武王克商之后两年,武王去世,年幼的成王在周公辅佐之下继位。武庚和三监趁势造反,迫于形势之危急周公践祚称王,亲征平叛,先后扫平商奄、淮夷等地,不仅开拓了西周的版图,而且耀兵示威,用实实在在的战绩向天下诸侯展示了西周王室的肌肉。回国之后更是制礼作乐、勘定制度,确立了以《周礼》为礼仪规范的王室正统地位,进一步巩固西周政权,然后反政于成王,北面而侍之~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商周政权更迭之际,周公的功勋最为崇高,为了对其进行褒扬,成王下令鲁国国君可以享受天子礼乐。这在《礼记.明堂位》中有着切实的记载。

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七年致政成王,成王以周公为有勋劳于天下,是以封周公于曲阜,地方七百里,革车千乘,命鲁公世世祀周公以天子之礼乐。

但在自平王东迁之后,周王室不仅没有崛起振兴的迹象,较之于西周末期反而更为衰败,王室的尊容和天子的威仪丧失殆尽。与此同时,同样作为王室礼乐所有者的鲁国却是欣欣向荣,繁荣昌盛。这一来一往的鲜明对比,不禁令周天子极为顾忌。于是在前729年,鲁惠公准备奉行天子祭天之礼的时候,疑心颇重的周平王派人将其阻止。

四十二年(前729年),鲁惠公使宰讓请郊庙之礼,王使史角如鲁喻止之。

周天子的行为固然是出于加强礼治,收归权力,恢复王室尊严的目的。但这种强横野蛮的行为却极大的刺激了鲁国的自尊心。试问当初如果没有周公践祚理政,平定叛乱,又何来西周数百年的繁荣昌盛,赐鲁国国君世代使用“天子礼乐”是成王的亲口承诺。这虽是对周公巨大勋劳的褒扬,但又何尝不是对周公曾经践祚称帝最后又能够反政而归于臣位的感戴呢?如今周天子因为自身的猜忌而悍然无视先王成命。如此一来,试问天下谁人信服?可以说,周平王此举本身就是对《周礼》的蔑视与破坏,后来的鲁郑结盟不过是周王室自食恶果罢了。

春秋战国的乱世序曲——第三讲:周鲁关系的恶化

周宣王伐鲁之战

二:来自于鲁国的怨恨

其实,周鲁之间的矛盾并不仅限于此,早在宣王时代,周鲁之间就已埋下祸根。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

鲁武公九年春,武公与长子括、少子戲西朝周宣王。宣王爱戲,欲立戲为鲁太子。周之樊仲山父谏宣王……宣王弗听,卒立戲为鲁太子。夏,武公归而卒,戲立,是为懿公。懿公九年,懿公兄括之子伯御与鲁人攻弑懿公,而立伯御为君。十一年,周宣王伐鲁,杀其君伯御。……立懿公弟称,是为孝公。

有鉴于殷商时代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政治混乱所带来人伦惨剧,周武王在建国之初就确立了“嫡长子继承”的统继制度。而今,周宣王因一己之所好,强行干涉别国内政,擅自废长立幼的行为从法统上讲已经破坏了先王的成规。更不用说因此而给鲁国带来了长达三世的战乱。而后世郑国之所以敢同室操戈,或多或少都是受了周宣王的影响。而周宣王这一作死的行为带来的惨烈后果远远不止于此,据《竹书纪年》记载,这一事件之后“天下诸侯多叛王命而不从”。

春秋战国的乱世序曲——第三讲:周鲁关系的恶化

郊庙祭祀之礼

三:周鲁关系的极限

虽然周鲁之间的关系一再恶化,但鲁国终究是鲁国,终春秋战国五百余年,鲁国始终有限度的谨守君臣之分,不敢逾矩。

应该说,周鲁关系的恶化是周王室一手造成的,如果不是宣王的一意孤行,如果不是平王的违背祖制,如果不是两代周王的变本加厉,鲁国,身为周公的直系后裔,周文化的创建者和所有者。受《周礼》的限制和对祖先荣誉的矜持,是必然不会主动和周王室撕破脸皮,刀兵相见的。

当然,周王室的行动也绝不是无的放矢,在经过夷、厉、幽三代君王的荒唐之后,周王朝的衰弱已经难以遏制。号称中兴之主的周宣王为了恢复王朝的荣耀自然是无所不用其极。一再兴兵征讨四夷和强行废立的事情不正可以彰显其作为天子的无上权威吗?所以,他的不听劝谏,刚愎自用是有不足为外人道的目的和缘由的。至于平王东迁之后,使人阻止鲁国举行“郊庙之礼”其用意更是不在话下。这种心态就和小孩子在受刺激后想方设法的要证明自己一样,虽然幼稚可笑,却寻常普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