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加大古诗文学习”作文导写

 老刘tdrhg 2020-10-26
高考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加大古诗文学习”作文导写
“加大古诗文学习”任务驱动型作文导写及例文
   
朱华华 吴丰强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今年9月“统编本”普通高中语文教材将在北京、上海等6个省(市)率先使用,到2022年前,全国各省市将陆续开始使用新教材。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介绍,教材精选了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名篇,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魏晋辞赋到唐宋明清古文,一共选入古代诗文67篇/首,占全部选文总数(136篇/首)的49.3%。古诗文数量明显增加。
对此,部分学生产生了疑惑:在现代化和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加大古诗文的学习比重真的有必要吗?
请结合自己的相关经历或体会,给即将使用语文新教材的高一师弟师妹们写一封公开信,解答此类疑惑。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整体解析】

本则作文题具有很强的时代感,结合教育部改革的举措,践行立德树人的理念,引导考生在现代化和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思考加大古诗文学习的价值与意义。同时该题目贴近考生学习生活,教材是同学们朝夕相伴的学习范本,思考教材中古诗文内容增加的问题,切合考生实际,无论是相关的经历,还是体会,考生都能有话可说。

【任务分析】

本则作文题是典型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任务指令包括五个方面:

任务:“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属于常规任务,在此不赘述。

任务:“请结合自己的相关经历或体会”,这个任务属于情境设置,在书信交流中,结合自己的相关经历或体会,会有更强的代入感和交流意识。

任务:写给“即将使用语文新教材的高一师弟师妹们”,这是写作对象方面的任务要求,阅读对象为即将使用新教材的高一新生,作为师兄师姐说话语气宜平等亲切,不宜生硬严苛。即提示考生在表达交流时,需要顾及对象是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年轻人,需要体贴学弟学妹的感受,要想激发学弟学妹更强的同理心,则需要在措辞及内容的选择上寻找更多共鸣点。

任务:“写一封公开信”,这是体式上的任务,要求考生必须选择书信,则必须符合书信的格式,诸如标题居中,称呼顶格,落款居于右下角,时间居于署名的下一行,署名和时间的位置不能颠倒等等。

任务:“解答此类疑惑”,这是本则材料的目标任务,即最核心的任务。要落实这个任务则必须结合材料中部分学生的疑惑“在现代化和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加大古诗文的学习比重真的有必要吗”,而不是自说自话地泛谈古诗文价值。

【材料分析】

本则材料由两个段落组成:

(一)材料第一段:交代了背景,“统编本”普通高中语文教材将陆续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并借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的话交代了“统编本”教材的改革趋势,“精选了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名篇”“古诗文数量明显增加”。学生如果能阐释教材改革的價值与意义,比如从宏观角度谈“加大古诗文”于民族文化层面的价值,从微观角度谈“加大古诗文”于个人素养层面的价值,则能充分彰显学生的认知视野与认知水平。

1. 民族文化层面

(1)古诗文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古诗文的增加实质上是传统文化含量的增加,其中蕴藏着民族文化的源头和根脉,包括信仰、礼仪、风俗等。加大古诗文的学习比重有利于更好地认知本民族文化和优秀品质,吸取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增加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2)有利于增强当代青年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全球化时代,不同的文化之间呈交流和互通的态势。对传统文化有足够的认识才能增加民族的文化自信。才不会盲目地追随外国的月亮,不会跪拜在西洋文化的石榴裙下,才能更好地彰显中国个性与中国气度。

2. 个人素养层面

(1)有利于语言的建构,“精选了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名篇”本身就是语言学习的最佳范本,这些古诗文的语言居于文字金字塔的顶端,相较于其他文字表达形式更精粹,更有模仿品味学习借鉴的价值。

(2)有利于思维的提升,古诗文中有大量针砭时弊雄辩恣肆的文章,对于当下人人手持麦克风却人云亦云泛滥的时代,能引导更多年轻人独立思考慎思审辨。

(3)有利于审美的鉴赏,古诗文中大量怡情养性的篇章,能唤醒十六七岁的青年心中对美的萌动,对湖光山色日月星辰更细腻的赏鉴。尤其是在这个物欲膨胀的快节奏的时代,我们需要常常接受古诗词的抚摸,以保持心灵的柔软。

(二)材料第二段落:是材料的核心,交代了部分学生之所以产生疑惑的矛盾点,在“现代化”和“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加大古诗文的学习比重真的有必要吗?要想具体深入地解答这个疑惑,则需要明晰“现代化”与“全球化”的特征。

1. 加大古诗文的学习之于“现代化”的价值

“现代化”的核心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和人的现代化,现代化渗透到社会的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随着民主制度、科学精神、工业技术等等的引进,人的道德观念、价值追求、生活习俗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现代化”不是空中楼阁,追求“现代化”不能忽略传统文化,世上不存在没有历史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更需要依托于历史的发展与传承,政治、文化、思想等在逐步完善的进程中,也需要不断地回望初心,比如仁义礼智信等传统文化的精髓。

2. 加大古诗文的学习之于“全球化”的价值

通常意义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相互融合。但相互依存相互融合,不是拒绝个性;倡导全球化,亦不是在否定本土文化。“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本土文化的内涵与自我更新能力不能因为追求全球化而模糊与丧失。中华民族要想立于世界之林,要想在“全球化”的当下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必须坚守中国气质,中国风度,而承载着传统文化的古诗词无疑是中国元素的重要载体。

【学生佳作】
挟“诗书”以遨游,抱“辞赋”以长终

——给高一师弟师妹们的一封公开信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高三(3)班 谢昊天

亲爱的高一师弟师妹们:

你们好!最近听说“统编本”新教材即将启用,古诗文比重也显著加大,不少同学向我表达了“是否有必要”的疑惑。在此,我郑重地告诉你们:有必要!

古诗文不仅是我们了解古代先贤的窗口,更是我泱泱两千年中华文化的历史见证。从“雨雪霏霏”开始,“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自然喟叹;“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人生豁达;“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绵绵情思……我们吟诵着一篇篇传世佳作,也在朗朗书声中尽览文化的魅力。我们学习的一篇篇古诗文,并不枯燥乏味,反倒在字里行间给我们的心灵补课,让我们如沐春风。

在古诗文的海洋里畅游,我们的灵魂不断涤荡升华,让我们愈加不畏风雨,无惧挑战。

现代化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各种文化思想不断激荡。唯有沉浸在古诗文的黄金屋中,才能拥有更为深厚的文化自信,让中华之颜如玉般光亮润泽。沈从文先生说:“一个忘记历史的民族,也必将被历史忘记。”请诸位试想,若我们任由古诗文残留在历史的尘埃里,任由她冷落在岁月的风霜中,若连华夏儿女都不再愿意亲近古诗文,不再愿意深情地抚摸她字里行间的文化脉络,不再愿意虔诚地延续她优秀的民族基因,谁能坚信“佛狸祠下”的悲剧不会再重演,谁能相信“戍卒叫,函谷举”的场景不会再蔓延?谁又能肯定“后人复哀后人”的时代不会重来?优秀古诗文中的思想在当今世界依旧历久弥新,依旧对各位同学的人格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中三年里,我学习了不少古诗文,且不说诗词歌赋信手拈来,仅这一本本教材中古诗文的熏陶已让我成长不少。踏上岳阳楼,我体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泛舟赤壁,我“纵一苇之所如”,纵享“凌万顷之茫然”的超然;登临滕王阁,我也不再对眼前的美景无语凝噎,而是自然浩叹“秋水共长天一色”。当然,看到国际形势纷繁复杂的今天,我也能用“合抱之木,在于合异”来表达期望。

加大古诗词的学习比重,确实有其必要。“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希望各位师弟师妹们能挟“诗书”以遨游,抱“辞赋”以长终,投入到古诗文的怀抱中去。

祝学业有成!

一位高三师兄

简评:

本文有四大亮点:一、有很强的任务意识,开篇即能针对学弟学妹们的疑惑明确地回答问题,“在此,我郑重地告诉你们:有必要!”铿锵有力,鲜明而坚定!二、有很强的结构意识和分层说理的意识,能条分缕析地具体阐述“加大古诗文的学习比重”的必要性,有宏观的历史角度,有微观的个体角度,亦有对当下国际形势的分析。三、有很强的对象意识和交流意识,能结合自己学习古詩文的体悟,能结合教材中大量古诗文素材,以激发学弟学妹的情感共鸣,交流亲切而自然。四、有较丰厚的文化积淀,语言表达诗意盎然。

略显不足的是,文章虽有宏阔的视野,能结合“现代化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这一背景,但对“现代化”与“全球化”的特质分析不够深入,从而影响了“加大古诗文学习”的价值针对性,影响了说理的针砭力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