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击沉英国商船,英国反让清朝赔偿,直接导致了日本崛起

 历史百家争鸣 2020-10-27

作者:鲁速

配图:鲁速 / 编辑:清懿

甲午清日战争的爆发,与英国也有莫大的关系,可以说是英国间接促使甲午战争的爆发,决定了清朝和日本两个国家的走向,而这个诱因就是日本联合舰队击沉英国的运兵船英国的态度。


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虽然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但是依然跟清朝一样,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但是通过明治维新,日本国内的资本主义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内自然资源匮乏,生产出来的物资也需要销售出去,此时的日本也有了脱亚入欧的想法,为了能够称霸亚洲,日本把目光瞄准了一衣带水的清朝。

甲午战争之前,日本和清朝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日本是前文所说的明治维新,而清朝则进行了十多年的洋务运动,旨在"师夷长技以制夷",重点在经济和军事领域,洋务派在此时建立了多个工厂和兵工厂,北洋水师就是此时建立的,而成为当时亚洲最强大的海军。



而日本对于侵略清朝则是蓄谋已久,先是借口吞并了琉球,进而想侵占台湾,但由于实力不足,被清朝军队打败了,但日本也因此试探到了清朝的底线,而后日本蛰伏了一段时间,再次对朝鲜下手。

而契机就是1894年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当然在此之前的1876年,日本就逼迫朝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江华条约》,但是日本想吞并朝鲜,而朝鲜爆发起义以后,朝鲜政府无力镇压,于是向宗主国清政府求救。

清朝作为朝鲜的宗主国,藩属国求救,清政府当仁不让,但是日本也借口有条约,出兵朝鲜,可谓不请自来,目的昭然若揭。

而作为甲午战争导火索的高升号事件,就发生在此时。

1894年7月25日,清政府雇用英国商船高升号从塘沽起航,运送中国士兵前往朝鲜牙山,在丰岛附近海面被埋伏的日本浪速号巡洋舰悍然击沉,船上大部分官兵殉国,船上的871名官兵是李鸿章所部淮军多年训练的精锐,相当于此后牙山一役中清军兵力的三分之一。这样的一个结果导致了清朝和日本在朝鲜军事力量失衡,同时也给清军士气打击非常大。


攻击高升号可以说是日本蓄谋已久的一件事情,它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试探,一是再次试探清政府的军事实力和底线,另外一层意思是试探当时欧洲强国的英国的态度。

首先说再次试探清政府的军事实力和底线,前文说过,日本经过明治维新,逐渐强大,但是相比强大的清王朝,日本当时还是实力不足,所以才有了侵略台湾的失败,这次日本攻击高升号就是看看清政府的军事实力到底怎么样,是不是具备一定的军事素养,另外就是看看清政府的底线,是不是好欺负一点,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日本是成功的,他试探出了清政府的军事实力和底线。

再来说试探英国的态度,英国是第一个打开清政府大门的人,又是当时世界第一强国,在清朝攫取的利益最多,日本需要知道英国人对于日本与清朝开战的态度,如果英国对于高升号被击沉没有反应或者反应很不强烈,那么日本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虽说是试探,日本依然很忐忑,英国一开始的反应的确让日本有点心惊胆战,因为日本最担心的就是英国和清朝结盟,以日本的国力,跟清朝打已经很费力,更不要说再加一个强国英国了,而英国国内也是群情激愤,咱大英帝国哪里受过这种气,必须严惩日本,于是巡弋在东亚的英国远东舰队,做出了不寻常的军事部署:远东舰队司令海军中将斐利曼特(Edmund Fremantle)不仅派“红雀”舰前往出事地点进行搜索,更是派遣“射手”舰前往搜寻日本舰队,要向日本舰队问罪。英国舆论一致认为“抗日援华”既符合英国的长远利益,又符合英国的道义责任。

不过日本显然更具有近代国家的意识,他们走了两步关键的棋,一是抛开清朝对高升号事件做了调查,形成了《关于高升号事件之报告书》,这份调查报告完全没有清朝的参与,而日本是为了应付后面的听证会。二是买通了英国国内的有分量的媒体和学者,为日本发声,虽然这在国内引起了争论,但总归是扭转了不利于日本的局面。

结果两次听证会后,英国认为日本没有责任,而是应该由清朝赔偿,而背后的原因则是英国迫于俄国南下的压力,决定扶持日本,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英国对于清朝的取胜不抱有信心,于是就这样,英国的放任,让日本有了底气,后面有了清朝甲午战争的惨败和日本的崛起。

不过英国的这次放任,却给世界留下了隐患,也就是后来军国主义的日本,让英国在二战中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更多干货资源推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