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外无理:人人都是天理大师在线收听

 知行合一每事练 2020-10-27

其实,心即理的另外一种表述就是心外无理,心外无理在心即理一讲中也讲了不少,那为什么还要单独拿出来讲呢。因为心外无理,包含的内容很多,而且很重要,同时它又恰好符合阳明学的基本思想之一,人人平等。所以,我们现在就详细讲述下心外无理的大致内容。


我们很多人都在西方影视剧或者是香港影视剧中经常看到关于司法的场景画面,如果你稍加留意就会注意到,在法官的右侧,有两排人坐在那里,各种各样的人,我们称他们为陪审团。陪审团的主要任务是,倾听原告被告、原告被告的律师在法庭上诉说案情和呈送证据。最后,他们这些人会私下开个会,举手表决,被告是有罪还是无罪。


法官呢,只能遵循陪审团的意见。那么由此可知,陪审团可不是陪审,而是审。


让我们大惑不解的是,判一个人有罪属于法律问题,必须要法律专业的人才有资格拿出判决。而陪审团成员几乎都是法盲,他们为何有权力判定被告的生死呢?


其实,这个陪审团制度的制定的理论基础就是我们中国人的阳明心学。阳明心学认为,所有的天理和道理、真理都在我们心中,人人心中皆有真理、天理在。既然是真理和天理,那它就符合是符合善。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不需要专业知识,就能判定事物的是非善恶,因为当我们判定事物的是非善恶时,其实就是在判定它是否符合天理。而天理就在我们心中,所以我们很容易判定。既然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天理在,你有我也有,那人人是不是就是平等的。既然是平等的,你就不能无缘无故的压迫我欺负我,如果你欺负我,我心中的天理会认定你不符合天理,那我就要奋起反抗。


所以,心外无理的第一个内容就是:人人都是天理大师,既然人人都是天理大师,那人人就是平等的。当遇到压迫和欺侮时,就要勇于反抗。


明朝中后期,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把大明帝国闹的鸡犬不宁。那么和王阳明心学这个心外无理的人人平等理念有很大关系。


人人平等是心外无理的第一个内容。


第二个内容就是,所有理都在人的心中。世间所呈现的一些理,都是人为出来的,它不是先天而来的。


举个很有意思的例子。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人类的祖先是什么?很多人的回答恐怕都是猿猴,对,猿猴是我们的祖先。不过在16世纪初期,也就是王阳明创建心学时期,西方有几个科学家在做个有趣的实验,他们认为,人类和许多动物都在这个地球上生存,那人类的祖先肯定也在这个地球上,于是他们解剖各种动物,想找到人类的祖先,后来他们终于通过解剖找到了一种动物,这种动物的五脏排列和脑容量和人类差不多,这种动物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猪。


21世纪初,西方有基因学家把人和猪的基因做了对比,发现极其相似。这个实验再一次证明,人类的祖先,可能是猪。那么,为什么我们认为人类的祖先是猴子呢,因为我们受到的这方面的教育是达尔文思想。达尔文认为,我们是由猴子变来的。


所以,这个世界上存在的看上去天经地义的真理,天理,都是人为出来的,是人把他提出来的。人是如何把它提出来的呢,是通过心。所以,没有人心就不可能有那么多理,于是,可以说,心外无理。


第三,所有的理如果都在我们心中,那当我们用心做事时,理就会被我们带出心外。确切的说,你用心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符合理的,既然符合理,那它就是一件伟大的事。当我们做一件伟大的事,遇到困难时,我们会退缩吗?当你想退缩时,你应该返回到初心那里,问问自己,为什么会做这件事。当时的念头是不是用心发出的正念,如果是正念,那就证明它符合天理,是件伟大的事,做伟大的事,为什么要退缩。


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不忘初心,只有不忘初心,才能奋勇向前。


第四,王阳明说,心,在物为理,心必须要到事物上去呈现,才能称为理。如果没有呈现,你心中纵然后很多的理,可毫无意义。你心中有孝顺的理,如果不去父母身上呈现,那这个理就等于没有。


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想告诉我们:必须要行动,行动是证明“心即理”的唯一行为,行动也是我们解决人生困境的唯一武器。只要你肯发自真心的行动,行动本身就符合天理,符合天理的事,就符合天时地利人和,必能成功。


当我们提到行动时,不由自主的会想到王阳明心学的另一个概念:知行合一。那么,心即理和知行合一是什么关系呢?要确切知道二者之间的关系,需要知道王阳明的“心即理”的立言宗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