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启发良知:说服别人的最好方法在线收听

 知行合一每事练 2020-10-27

东周时期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以能言善辩、说服别人著称。某次,他和当时的一些学者说,白马非马。


众人大叫起来,说这是扯淡。公孙龙就说:我说马,你们会找到黄马、黑马,甚至是红马,黄马、黑马、红马是马,但它们不是白马,所以白马不是马。


众人认真一琢磨,公孙龙的逻辑很正确,于是纷纷认同。


公孙龙一高兴,就骑着一匹白马去了城门,城门守卫告诉他,骑马者不能通过,除非把马扣下。


公孙龙又拿出那段解释,希望能说服城守,要他相信白马非马。


城守就是不同意他的理论,最后,公孙龙灰溜溜的骑马回来了。


同一套理论,为什么面对不同的人时,效果截然相反?如果理论有问题,为什么它能说服那群知识分子,如果理论没问题,它为什么无法让城守认可?


原因就在于:当我们说服他人,他人认可我们的主张时,并非是我们的能力,而是对方认可了我们的说法。


当初,有个大字不识的农夫来向孔子请教。孔子并没有给他讲任何知识点,而是抛出一个问题,让农夫来辨认对错,农夫知道对错后,孔子再帮他分析,为什么这是对那是错。


如此一来,农夫虽然大字不识,也认可了孔子。其实他认可的不是孔子,而是他自己。


所以王阳明总结这个故事时说,农夫自己知道的是非,是他内心本就有的天赋准则,即便如圣人孔子那般聪明,也只能引发对方以自己良知判定,而不是用自己的大理论帮助别人判定。


当有人向你请教时,尽量少卖弄学问,直奔主题,启发对方开启是非之心的良知,让他们自己判定。如果卖弄学问,夸夸其淡,看似震天动地,对方手足无措,最后违心的承认你说的是对的,这就等于把对方的良知遮蔽,你以为你在做一件说服别人的好事,其实是大恶。


如何说服别人,单从字面意思讲,你根本无法说服别人,服人之口,未必服人之心。真若服人之心,必须要让对方自己做主判定对错是非,你所要做的就是用各种方式激发出他那良知,只要激发出他的良知,良知自会知是知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