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叶嘉莹·词学漫谈

 南山友 2020-10-27
清荷君2020-10-18 13:16:50

词的起源:从敦煌俗曲到《花间集》

诗是言志的,它里边所说的内容情意都比较明

白,大家都容易理解。而且对于诗人,什么李

白、杜甫、白居易,大家都知道的比较多。而词是另外一种韵文的体式,这个词的韵文的体式之产生,跟诗的产生是截然不同的。

叶嘉莹·词学漫谈

诗从很早就说,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所以诗是一个人表达自己的心志、理想、情意、抱负,都是很直接的,所以一般人就比较容易理解。

词呢,是很不容易掌握它到底什么意思,因为词不是言志的。词这个名字,就是一个song words,就是一个歌词的意思,所以词本来的意思,就是说是给歌曲填写的歌词。

歌词的起源

那给歌曲填写的歌词本来最早的起源也很早。唐朝的时候,其实这个宗教是很流行的,佛教、道教都很流行,那么很多长安附近的这个有名的庙宇、寺庙,都是逢节日都举行这个诵唱的这个法会。

当时,他们在庙会里面聚会的时候,那个老和尚就登台开讲,他在开讲之前,也会唱很多佛家的、宗教的歌曲,而且有很多歌曲都是叙说佛教里边一个宗教的故事,比如说目莲救母啊什么这样的佛经的故事。这种习惯,其实是从唐朝就有了。

唐朝的时候,唐玄宗说“梨园弟子白发新”,他自己训练的梨园弟子就是唱各种的歌曲。那么唐玄宗也把从他以前传下来的歌曲,把它复杂化了。本来当时传下来的歌曲,先是有雅乐,就是我们从周秦时代就有的这种古代的乐曲,非常典雅的,宗庙祭祀才用的,那个叫做雅乐。

叶嘉莹·词学漫谈

那么唐朝是继承着南北朝宋齐梁陈过来的,南朝的皇帝都是很浪漫的,也喜欢吟咏,喜欢歌诗。

所以那个时候,根据这个南朝的这个音乐的记

载,就有很多皇帝,他就作一个曲子,做了一个曲子以后,然后很多大臣就跟着他作这个曲子。

所以这个情形呢,就已经跟填词差不多,就是有一个歌曲的曲调,大家都填词,to fit in the song words。所以就已经是填词的雏形。

那么后来又因为这个西方的佛教传入中国,丝路文化传进来很多这种流行的歌曲。所以我们说敦煌曲子所记载的,就是说既有这和尚们所唱的佛经的曲子,就是这个正面是佛经的曲子,这个背面,就是流行的歌曲,就是男女的感情、相思、爱情。

叶嘉莹·词学漫谈

所以佛经跟爱情,它可以结合在一起,这一边是佛经,那一边是写美女跟爱情。

可是这种敦煌的歌曲,因为它在敦煌的石窟里

边,虽然是发现了,可是没有流传。因为当时中国的那种交通、印刷都不方便,所以有是有了,没有流传。在晚清的时候,有一个王道士在敦煌的墙壁里边,有一个墙壁坍塌了,那么他从里边就发现了很多绢子,因为那时候也没有纸张印刷,都是用毛笔写在这个丝绢后边的。

我们中国晚清的末年,正是忧患当头。那个列强对我们,不管是日本,不管是英国,不管是八国联军,不管是鸦片战争,都一直在战乱之中,所以这个曲子在中国从来没有流传。

叶嘉莹·词学漫谈

《花间集》的诞生

敦煌的曲子虽然是我们词的一个源始,都是给歌曲填写歌词,但是内容不同。

敦煌曲子因为都是那些个做生意的人,他们不是文化程度很高的人,所以那个曲子里面,你就发现有错字、有别字,那文法也不通,所以大家不注意,大家也不喜欢它。

到五代后蜀的时候,就有一个人,就编了一个曲子词的歌词的本子,就叫《花间集》

《花间集》的出现,是我们中国的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

有一个欧阳炯的写了一篇序言,他就说,我为什么要编这个《花间集》呢,就因为敦煌的曲子声音很好听,但是文字错字别字不通,不典雅。

他说我“庶使西园英哲用资羽盖之欢。南国婵娟休唱莲舟之引”。“庶使西园英哲”,我就要使西园那些有才华的人--西园是什么地方?是建安时代朝廷,曹氏父子、建安七子吟诗作赋的所在。

叶嘉莹·词学漫谈

他说我有这么一个collection of songs,我就可以使得这个西园的那些有才华的诗人“用资羽盖之欢”,就用我们这个歌词,就给他们增加羽盖,他们坐着车出去游西园的时候,就有美丽的歌女给他们唱歌,就不用唱庸俗的歌曲了。

我们这个集子里边都是文人诗客写的美丽的歌词,我这个collection就是给他们唱歌的。那么这些个词人,就是教育程度比较高的,所以你看《花间集》里边所收的有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后主啊,这都是文化程度非常高的人,所以就填写了歌词。

就是按照这个音乐的乐谱填写的歌词。所以这是无形之中的,就是编了一本歌筵酒席的曲本儿,歌唱的曲本。那这个曲本写什么?那它是给美女、歌女唱歌的嘛,所以里边主要所写的内容是什么?是美女跟爱情。

叶嘉莹·词学漫谈

《花间集》里的美女与爱情

按照中国的礼法,好男儿志在四方是不是?你修身齐家就要治国平天下。就是你不去治国平天下,怎么样?他的良人“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就守空船”了嘛。这是生活、礼法规定,是男人一定要出去。男人不管是为官作吏、还是行商作贾,男人谋生你非出去不可。

女人呢?过去女人不许出门,女人在家里边侍奉公婆教养子女。这是先天就这个社会给你规定的,男人一定要出去,女人一定不能出去。使所有的女人都变成什么?都变成思妇。就是她总是孤独地、静默地怀念她所爱的丈夫,所爱的人就不回来了,所以这就变成中国的一个传统。

那不但是家里面的女人是如此的,你就是说那个歌筵酒席,哪个男子到这里跟一个歌女舞女谈恋爱,他真的有天长地久的感情?没有,就是一夜风流然后就走了,就不见了嘛。

叶嘉莹·词学漫谈

所以《花间集》里边所收集的歌词就是这么两

种:一个就是male's gaze(男性凝视),胸前如雪脸如莲,耳坠金环穿瑟瑟,就男人看女人你穿什么衣服、戴什么耳环,用色情的眼光来看女子。这是一类歌词。

那么唱歌既然是女人唱了,歌女所唱的就是什么呢?就是她相思、她怀念、她爱了一个男子,这男子走了,怎么就不回来了呢?一夜风流,就不见了。所以女人都是abandoned women,都是被抛弃的女人。女人就都是弃妇。

这就是《花间集》的歌词的特色。

美女爱情之词有价值的吗?

那么这样的歌词有什么道德思想上的价值?所以宋朝的人写歌词的很多,但他们内心都很困惑:哎呀,我们这些个士大夫,每天板着面孔,俨然是君子,那怎么老写美女跟爱情呢?所以他们心里很矛盾。

叶嘉莹·词学漫谈

那个歌词很美,那些字句也很美,所以他们就也写这个歌词,所以歌词是在矛盾之中就衍生下来。西方不是有那个butterfly的influence,就是“蝴蝶效应”(Butterfly Effect),就是非州的一个蝴蝶振翅膀,然后大洋的彼岸就起了一阵风暴,衍生下来的结果就是我说那个蝴蝶效应。

本来是一个不重要的事情,是歌筵酒席的一个歌词,可是这个歌词就很妙,就是说你不用像诗一样,也不用像文章都是言志的,板起面孔来。这首诗就代表我的人格,代表我的思想,代表我的学问,所以我一定要板起面孔来,要把我的诗写得这个也是正义堂堂。

叶嘉莹·词学漫谈

我现在是给歌女写个歌词嘛,所以这些士大夫都放下他的架子,他就写爱情。不管是male's gaze的男子的感情,还是他替女子写的abandoned women的这一种怀思的这种感情。

所以这就很妙了,这小词里边是无形之中,这些词人就把他们内心之中最深幽的、最隐曲的、无法说出来的一种感情说出来了,而且说出来我不负责任,我这是歌词。

所以这小词之所以微妙,《花间集》之所以妙,

就因为偶然的机会,偶然编了一本歌词,就偶然给这个士大夫,让他们能说出来心里不能说出来的话——“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所以中国的小词就有了这种特美。

叶嘉莹·词学漫谈

【作者简介】叶嘉莹:女,1924年7月出生,号迦陵,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现为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叶嘉莹先生早年师从民国著名学者顾随,她被被誉为中国古典诗词当代传灯人。

叶嘉莹·词学漫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