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罝》对当时狩猎的情况的记载和对勇武的战士的形象歌颂的诗。 图源于网络 【原文】
《兔罝jū》,读之令人振奋人心。可以天马行空的想象一下,一干壮勇的武夫在雄赳赳、气昂昂地干活,配合着均匀的“咚咚咚”的节奏,场面是何等的热火朝天。 【译文】
这是一首诗赞美猎人的诗。诗人赞美了威武轩昂的正在打樁固网捕兔的流、猎人。从他们威风有才干的想到假如他们要是能够受到明君的优待,定会成为国家的“干城”“好仇”“腹心”的。可是,这些有着赤诚之心的武士却只能游击打猎,张网捕兔,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才干。诗人为之可惜。一方面时候说明公侯不爱惜人才,可能是承平太久,文人可能有机会受到优待,有进身之阶,可是,四方无事,世胄占取高位,寒畯苦无报国之门,只好在山林游荡了。 姜子牙当初渭水垂钓,文王躬身聘问。士为知己者死,如同后世的刘备三顾茅庐。以至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都成了千古佳话。 借代手法的鼻祖 借代是后世诗人常用的一种修辞,它始与《国风·周南·兔罝》。诗人借"干城"代保卫国土而有才智的武士,以"腹心"代可信任而能尽忠的臣下,形象生动。 三千年前的《诗经》里长满了各式各样的植物,开满了千姿百态的奇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