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句教(一):天泉证道在线收听

 知行合一每事练 2020-10-28


     

各位朋友好,今天我们开始讨论大家平时很关心、可能也属于阳明心学的理解当中一个很容易产生分歧的问题,就是四句教问题。我今天有点感冒,嗓子不好,请大家谅解。


一.钱王论学 四句教究竟否


四句教问题的的确确是阳明心学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么它的来源在哪里呢?就是嘉靖六年八月王阳明要入广,就是到广西去处理思恩田洲事务。王阳明的两位大弟子,一位叫做钱德洪,一位叫做王畿,他们两位就王阳明心学的理解发生了问题。王阳明原来讲过,心体原是无善无恶的,但是作为心体的发用,也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意是有善有恶的,所以说了四句,那就是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畿认为,阳明先生讲的这四句恐怕也是不究竟,也就是说是方便说法,不是完全在根本上圆通的。王畿的理解是,既然说心之体是无善无恶的,由此来说,心体所发的意也是无善无恶的,物当然也是无善无恶的。要究竟的说起来,如果是肯定无善无恶心之体,那么同时就必须肯定意也是无善无恶。知也是无善无恶,物也是无善无恶,这就有了所谓的四无。那么按照钱德洪的理解,阳明讲的没错。无善无恶心之体,是从本体上说;可是我们人在现实生活当中总是有习染的,所以有善有恶意之动;没问题。正因为这样,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总体上就都讲得过来,钱德洪认为,这就是究竟话头。


二.天泉证道 二者相资为用


这个两位大弟子,各有不同的见解,钱德洪就说,明天老师就要离开绍兴了,到广西去了。我们去向先生请教,讲清楚吧。到了王阳明即将离开的前一天晚上,已经蛮迟了,王阳明的都已经打算休息了。可是有人告诉他,你的两位大弟子还在门口候着,王阳明就又出来招呼钱德洪和王畿,两位就走到阳明住宅,这个伯府第门外的碧霞祠上,碧霞祠上有座桥就叫做天泉桥。师徒三人到了天泉桥上,阳明问,二位有什么事?


钱王二位就分别把自己的理解讲出来,请阳明先生评论,哪一位理解更对头?王阳明一听很高兴,因为这一件事情是发生在天泉桥上,所以后代就称之为天泉证道。了解了钱德洪和王杰的观点以后,王阳明很高兴,他说我明天就要离开了,要入广了。我真要让二位把这个事情来讲明白,在那么多的弟子当中,恐怕也只有你们两位才能够讨论这样的问题。现在听起来你们两位的观点并不冲突、并不矛盾,你们要各取所长,相互都取对方的长处。特别对钱德洪说,你要识得王畿所说的本体之意,王畿你又要下钱德洪所说的那个功夫,你们两位相互取益,相得益障,这样我的学问便没有遗憾地往后传。


三.须识本体 亦须领会功夫


然后钱德洪没有明白怎么叫作德洪须识汝中本体?要识得王畿所讲的这个所谓本体,王阳明说了一段话,他说我们说良知有,只是你有,是你自有。就良知本体来说,原本没有,只是个无,它只是个太虚。太虚之中,日月星辰,风雨霜露,雷电、阴阳、晦明等看去都有,但是所有这一切对太虚本身都不构成任何障碍。我们人的心体,也就是良知,那就好比是太虚一般,它原本只是无形。各位朋友请注意,王阳明在这里实际上是肯定了王龙溪的理解,没有错的。就本体自身来讲,他原本就好比是太虚,它只是一个无形太虚当中一切风云变幻,那都构成不了对于太虚的任何障碍。但是话说回去了,正因为这样,所以透本体即是功夫。


但是事情的另外一方面,这个钱德洪,你讲的功夫也需要王畿去给予领会!那王龙溪又问了,那还有什么问题呢?我们透本体,就是工夫。即本体即工夫,还需要钱德洪讲的有善有恶意之动了,什么为善去恶干什么?


四.王畿之见 接引利根之人


王阳明接着说,王畿,你见得这个意思,原本是无,无善无恶之心体,无善无恶之意,无善无恶之知,无善无恶之物。你见得到这个地步,但你只能自修,不能用来接引学生,你要用来接引学生,一定会出问题。为什么?

那样的上上利根之人,也就是我们俗话讲领悟力特别高的绝顶聪明之人,世界当中也是很难遇的。


五.德洪之见 皆可引入圣道


绝大多数人我们都还是需要下功夫、努力实践、不断地为善去恶,在这个意思上面来说,钱德洪所说的也没错。王阳明再一次关照,你们两位将来和其他弟子们讲学时一定不要相互争吵、相互辩驳,要相互合起来讲,重讲四句,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照着这四句讲,人人不论是利根之人,还是咱们普通人,照此自修都可以进入圣人之域,以此接人,更无差失。


当时王畿提了个问题,他说我既然透了本体,本体透了之后,吃透了、穿透了、领悟透了,还需要讲这四句吗?这四句还有什么用吗? 


王阳明强调,我说的四句是彻上彻下的话,从初学之人,以至于圣人,都只不过是这一个工夫。初学者可以用这个慢慢引导他进入于圣人之域,而透了本体,成了圣人,哪怕成了尧舜,也不过是守此四句。精一功夫也只不过是这么个事。


最后王阳明再一次嘱咐两人,你们要相须为用,照此四句去讲学。那么中人上下全部都接应来,能够使他们真正进入于圣人之道。王阳明最后还说了一个意思,他说我这些年来讲学立教、讲学主题,也曾经有过几番变动,到现如今我才立此四句。


这个四句就是究竟话头。你如果不讲这四句,照着王畿讲的这么一个事物,那很可能会使人去悬空想个本体,一切事情就都不落实,这也不是小病痛。从这个故事、这么一个天泉证道的事情来看,我们可以基本上明确两点。

第一点,四句教的的确确是阳明先生最后所说的宗旨,也是他毕生学问的最后总结,这就体现于此。第二点,王龙溪讲的心是无善无恶的心,那么意也是无善无恶的意,知也是无善无恶的知,物也是无善无恶的物。王阳明并没有否定王龙溪的四无说。但是他同时指出,这个“四无”类似于王畿这样的人,可以自修;但是不能用来接引弟子,接引后学。这个王阳明讲很清楚的。


王阳明又特别强调,钱德洪有没有错?钱德洪也没错。钱德洪看重功夫,但是一切功夫还得从心上做,所以要先建立无善无恶心之体,然后才讲有善有恶意之动。所以他只是强调你们两位不要各执一偏,就照这四句说,那中人上下全部都能使他们深入于圣人之道,进入于圣人的这个领域。不断的实践,我们终究是可以进入于圣人之域的。


六.“四无”之说 流弊却有发展


但是事实表明,阳明先生和两位讲了之后,因为接着阳明先生入广,我们原来也说过,他第二年回来半途中就去世了。天泉证道,在这一个事实上面来讲,它实际上就是针对自己的学问对钱德洪和王畿最后的学术交代,是最后的学术遗嘱。


可是正由于钱德洪和王畿的不同理解,事实表明,钱德洪和王畿两位往后也没有按照王阳明的嘱咐各自相须为用,而是仍然各说各的。王畿还是讲“四无”,他并没有遵循王阳明的教导,不要把它拿来接引后学。王畿反而是在先生去世之后,大谈“四无”之说用来接引后学,这就造成了浙中王门学派在此后传播过程当中的另外一些弊病;我们原来也曾经提到过,那就是束书不观,从事于无根之游谈,像刘宗周所批评的那样,参之以情识,荡之以玄虚。


王阳明最后是不断的讲致良知,可是到了后来到了王龙溪这里就说,良知不要致,来了个现成,良知本顺,致之则逆。这话说到这里,当然实际上已经走偏方向了,已经偏离了王阳明原来的学术轨道了,某种意义上这反而走向了致良知的反面了,所以有弊病。


七.恪守四句 稳当而无创建


钱德洪他是恪守四句教,在他的弟子的传承当中,也就比较守规矩。用后来黄宗羲的一个说法,就好比是把缆放船,缆绳永远拽在手里。世界上的事情包括学问知识,古今大概也都差不多,恪守阳明之说的钱德洪这一派,在思想上、学术上并没有太多的发明和创建;王畿这一派对阳明的学说有发明、有创建、有发展,但是又走向了另外一个方面。


从道理上面来说,王阳明既肯定了钱德洪,又肯定了王畿。实际上这就表明这个四句教真的就可以有这两个方面的理解。这两种理解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当然王阳明最后实际上仍然重申了四句教。他还是希望在接引后学上、在和弟子们讲学上面,照着钱德洪的那个办法来讲,所以他一再重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重申四句教。


那么这个四句叫为什么会产生钱德洪跟王畿的两种理解,在钱德洪的意义上怎么说?在王畿的意义上我们又怎么说?今天我们就先讲到这里,下一次接着讲这个话题,尽我的能力来和各位朋友进行交流,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