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些年轻人文化不高,却会写意境不错的古诗,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梧桐树边羽 2020-10-28

有些年轻人文化也不高,但是会写古诗,读起来也很有意境,他们是怎么写出这些诗的?

身边总有一些20多岁30岁的朋友,经常在朋友圈里晒自己写的古诗,一般都是七言绝句。读起来朗朗上口,有的意境很不错,他们是怎么写出来这么好的诗的。这和以前的古诗有本质的区别吗?

有朋友提出这个问题,附带了问题补充。

这是两个问题。

一,为什么年轻人能写出不错意境的古诗?

诗本身的定义为韵文,韵文就是有节奏感的文字。文字归根结底是语言的书面化,所以诗歌其实就是语言的精炼表达——只不过必须通过押韵来体现节奏感。

广义来说,顺口溜也是诗,打油诗也是诗,我们今天唱的歌也算是诗。先秦逸诗和《诗经》中采集的作品,有很大部分来自民歌,经过中央乐师审核、修改然后记录成为经典——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觉得先秦诗歌古朴、单纯的原因所在,因为他们原本就出自民间创作。

在先秦古代,文化掌握在贵族手中,民间创作就意味着文盲创作。他们连字都不识,不也写出那么多经典、有意境的诗三百素材流传下来了吗?

诗歌本身与文化程度没有关系。

它是口语创作,被文化人修饰,使用文字记录,逐渐脱离音乐之后,才开始出现唐诗宋词之类体裁的区别,才会有音韵学的发展,出现平仄格律,成为高级文人专用体裁。

随着科举制度大兴,诗歌文化作为文人士子进身的工具开始普及,平仄知识甚至被编为幼学读本。平仄、对仗在古代是启蒙学科,就好像我们今天的拼音一样,基本上没有不会平仄的读书人。

即使到了近体诗出现,这些平仄格律在古人眼中也不过是启蒙知识。诗歌的好坏与平仄这类启蒙知识无关,只与内容意境紧密相关。

换句话说,即使是今天很多人看到了就怕的格律知识,也只是古诗词的入门学问。

我们今天觉得它难,是因为我们已经失去了格律诗词的语言土壤,不再使用文言文。

打个比方,你会觉得现代诗难吗?

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会觉得现代诗简单,虽然写得好很难,但是没有谁不会写。

这就是语言环境给我们的错觉,因为现代诗的土壤基础就是白话文,是我们正在使用的普通话,所以我们觉得不难。

同理,使用文言文作为官方流通文字的古人,觉得古诗词也就是小儿科而已。

说了这么多,只是说明一点,诗词、格律对一个中国人来说,如果有一点点文言文基础(初高中水平),那就是非常简单的学问,只是你学不学的问题。

平仄格律其实也不难,很多人说为什么课堂不教?让传统文化流失?口气中充满痛心和不解。其实这些东西真不值得占用语文课的时间。

首先古诗词在今天没有流通意义,也就没有现实意义,课堂是用来教知识的,更着重于扫盲和与世界的接轨。第二格律知识的规则三天就能讲完,并不复杂,可是很多人学习了之后仍然不会使用——因为缺乏使用的情境。

当你心中有所触动的时候,你是用两句简单明白的,大家都懂的现代诗表达一下,还是返回文言文意境,注意诗家语格式,调整字词平仄,七整八整地搞出一首七绝来呢?

大部分人即使学会了格律,也会选择第一种方式。

在今天,古诗本身就不存在流通意义。即便是七绝,五绝的爱好者,要在朋友圈发布,让人看懂,第一要义也是要写的简单明白,再寻求意境。

现代人少有这份闲情。只有真正对古诗词感兴趣,学习知识,并身体力行地进行创作的人,才会这样去做。

至于他写得怎么样,其实都不重要。

诗写得好不好,主要是读诗的人水平高不高。

你觉得他的作品好,可能正好处在你的欣赏层次之上,你能理解并且共情,仅此而已。

那些作品,在别人眼中,说不定多垃圾呢?

这算是第一个问题的回答。为什么他们能写出来?

因为相对于外文,合格创作古诗词对中国人来说是非常简单的东西。在古时候是私塾水平,在今天也就是初高中水平(主要是跨越文言文障碍)。

为什么古时候神童那么多,七八岁就有诗作传世?这就好像今天的小孩子出的现代诗集一样,从灵性来说,是天资聪颖,但是从文化社会观来说,很正常的事情。

《灯》

姜二嫚 | 七岁

灯把黑夜

烫了一个洞

这小孩比骆宾王可一点都不差,如果她学习格律的话,写出来的作品未必比盛唐诗人逊色,毕竟我们的见识、知识、意识都比古人厚重千年之久。

我们欣赏古代诗人,但切忌妄自菲薄。

他们是怎么写出来这么好的诗的,这和以前的古诗有本质的区别吗?

这个是问题补充里面的问题。

他们是怎么写出来这么好的诗的?

这个很简单,文化水平不高,同样可以学习格律。再怎么不高,见识和水平比上面的七岁小孩只多不少吧?这小孩说明什么?说明灵感真的与文化水平无关。

什么与文化水平有关?表达与它有关。

假如我和小孩同时有了这个灵感,她用两句充满童真的话语表达出来——其实是因为她不会其他表达方式,更加不懂得如何变化成文言文格式,再通过平仄调整写出绝句来表达。

而我学习过了,我就能够做到。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就会丢失童真,学到一些,丢失一些,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公平的。

年轻人学会了如何用格律,或者说不会格律吧,但是在古文学习中,绝句、律诗可见得多了,以今天的高中知识水平,要拼凑出二十字的绝句,实在是太简单的事情。他只要注意表达内容,让你觉得有意境,那么一首你认为的“意境好的古诗词”就出炉了。

然后发到朋友圈,就震撼了你。

再说一遍,古诗词,哪怕是最复杂的近体诗,对语言之外的其他文化知识都没有要求。甚至于在有平仄知识之后,诗歌起源的乐感,我们都可以没有,按照平仄格律,一样可以写出通顺清朗的诗歌作品——我们所要注意的是内容、意境——而这些东西,也不过是语文课上作文的基础知识。

这和以前的古诗有本质的区别吗?

当然是有区别的。

在形式上再像,在内核上也会因为时代的不一样而有巨大的区别。

假设这位朋友看到的年轻人是在学习平仄格律之后写的符合格律要求的近体诗,而且意境还不错——那也不过是旧瓶装新酒,新酒和老酒的区别相当大,虽然有可能新酒更对今天读这些诗的朋友,但是区别是客观存在的。

当然这也是不需要介意的,毕竟时代不同了。

如果你看到的只是外形像绝句,连平仄、押韵之类的基础诗词规则都不遵守的作品,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那只是你觉得好而已,还是那句话:

诗写得好不好,主要是读诗的人水平高不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