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学区房”看中德教育大不同

 新用户82864861 2020-10-29
为什么国内小孩教育压力那么大?

相较于德国的教育系统

国内的一些老朋友聊天:

这段时间和国内的一些老朋友聊天,他们最忙得就是学区房的事情

一位买了一套700多万的学区房,为了准备孩子以后上学。




另一位朋友在上海一外企工作不错,年薪几十万,但是父母没能力赞助,他存钱也不多,就租房子。现在他的孩子要上小学了,因为没有房子,只有参加统筹分配,把他孩子分到了一个位置有点偏的小学,而且学校也不怎么好。他的孩子去考过私立小学,发现根本考不过别的孩子,人家孩子很小就开始抓了。考虑过上国际学校,但是未来那么多年,每年20万的基本教育开销,让他觉得不是工薪阶层能接受的。所以现在他眼下的第一任务就是尽快凑钱买房.

朋友们都埋怨,在上海目前小孩的教育压力极其得大,每家都抓得很紧。毕竟大部分小孩不可能上国际学校,于是大家都在拼命搞数学之类的,希望以后在国内上个好大学。



为什么国内小孩学习要搞得这么辛苦,家长压力也极大。其实最后学的很多东西,在工作岗位上也用不着。不仅国内,韩国,日本据说也是教育压力很大。

记得我们上小学开始,就经常听说要搞素质教育,给孩子们减压。怎么都几十年过去了,压力不但没减,似乎有过之而无不及了。

德国孩子上学对家长根本没这么大的压力,根本不存在学区房的概念。德国学生在上大学以前比国内应该轻松不少,大学里倒是挺用功的,再到工作岗位上表现也不错。
为什么呢?


网友讨论
liliss
资源, 国内关键人口多, 就那些大医院, 好学校, 人人都想上是不可能的.
现在就得幼儿园就开始拼了我一同学结婚晚,现在孩子才不到两岁已经愁得不得了了,说入幼儿园很难的到处要找路子了。
stella-0183
charlotte.li: 国内现在家庭富裕了,因此总想着法给孩子最好的,弥补他们小时候的遗憾。加上在商场上的习惯是不贿赂就是猪头三,带着这种思维的家长自然也想办法讨好老师,老师顺水推舟,这个市场就火起来了。我的朋友在中学做老师,人还是蛮正直的,感觉他们学校(也是上海的重点中学)还算公允,对没送礼的孩子也不会冷眼相待。



德国应该好很多吧,虽然择校现象也肯定有的,但是全民送礼这里是看不到的。话说我倒是觉得有些德国父母对孩子的择校问题不太上心的,我LG的亲戚家孩子之前在小学念完后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去隔壁镇的Gesamtschule,学校素质较好,坐Bus 半个小时能到学校,有机会将来升大学,另一个是本镇的Realschule,由妈妈送孩子去上学大概10分钟车程,但是入学之前他们就听说那个学校教育质量很一般。

结果她妈的意见是孩子太小了,做Bus去那么远不放心。于是读了Realschule. 结果就是现在对学校各种抱怨。好像是英文老师很糟糕,上课都不好好上之类的。然后现在要做Ausbildung了,他们孩子也是去旅行社阿什么的不同的公司转了一圈,一个也没看上,好像都不感兴趣。
irvine: 国外是精英教育,放羊都能学习好的学生,那是天才,自然会脱颖而出。加上社会保障和分配制度更合理,水管工也能和工程师赚一样多搞不好还更多,所以上学这条路不是太拥挤。

国内是填鸭式,能把资质非常一般的学生也至少教成个还过得去的水平。

可怜天下父母心!
德国热线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www.dolc.de

Danke schö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