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音版《孟子》赏析(10)大体与小体

 陆英图书屋 2020-10-29

《孟子》赏析(10)大体与小体

——第二单元 论人性本善 第七节

各位网友,今天,我们讲《孟子》系列第二单元的第七节,节选自《告子上》,孟子阐释大人、小人与大体、小体的意义,以及“思”的重要性。我们分两段来解析。

第一段,公都子问曰:“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

这里的”字,与平均的“均”字同音,是“都”的意思。“大人”:指品德良好的人,即君子。“小人”:指品德不好的人。“从”字,指跟随。“大体”,指心。“小体”,指耳、目、口、鼻、四肢之类。

这段话的意思是,学生公都子问道:“同样是人,有的是君子,有的小人,这是为什么呢?”孟子说:“跟随本心所具有的善性行事,就是君子;跟随耳、目、口、鼻、四肢的欲望去做,就是小人。

第二段,公都子“钧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孟子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耳目之官”的“”字,指器官,引申为官能。“物交物”,指物与物接触。第一个“物”,指人的“耳目之官”,第二个“物”,指外物。“引”字,指牵引,引诱。“心之官”,指心的官能。“思”,指思考,这里特指心所具有的道德思考能力。“思则得之”的“之”字,指义理。“大者”的“大”字,指大体,也就是心。“小者”的“小”字,指小体,也就是耳目之官不能夺”的“”字,指侵犯,强取。

这段话的意思是,公都子又问“同样是人,有的随其本心行事,有的却随着耳、目、口、鼻、四肢去做,这又是为什么呢?”孟子说:“耳、目、口、鼻、四肢这类器官不会思考,因而易受外物蒙蔽耳目之官与外界事物相接触,就会被引诱过去。心这个器官则有思考的能力,只要思考就会得到人的本性的善,不思考就得不到。这是上天赋予我们人类的先立定大体的本心,小体的耳目之欲就不能夺取心的主宰了。就是君子

综上所述,孟子在回答为什么有的人成为君子,有的人成为小人时,提出了“大体”与“小体”的概念。“心”,因其具有道德思辨能力,故而是体之大者,也是体之贵者;耳目等器官,因其没有道德思辨能力,故而只是体之小者,体之贱者。“心之官则思”,突心的功能,强调了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孟子指出:人之为恶,是因为人的本心不能发挥道德思考的作用与判断的能力。因此,必须先立乎其大者”,首先树立心的统帅作用,只要心的统帅作用树立起来,则其小者不能夺也”,其它感官也就不会被外物所蒙蔽而误入歧途了。这样的人,就是君子。

当然,人类的心智活动来自人脑神经系统的综合反映,这是我们现代人的常识。其实,不仅在我国古代,其他民族如古埃及人、古希腊人等,也都曾认为人类心智活动的器官是心。中华文化在语言运用中“心”作为思想器官的代名词,这个传统习惯一直影响到今天,“心之官则思”,成为后世经常引用的名言。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揭示了心,也就是人的学习、思考、辨别能力,是一切价值意识的根源,“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因此,如何立定大体,保持本心,以发挥其道德思考的作用与判断能力,是人们在道德修养活动中首先要解决好的最主要的课题。

附:

|原文|

公都子问曰:“钧①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

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

曰:“钧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

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⑨,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⑾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告子上》

|注释|

①钧:同“均”。

②大人:指品德良好的人,即君子。

③小人:指品德不好的人。

④从其大体:跟随本心所具有的善性行事。从,跟随。大体,指心。

⑤从其小体:跟随耳、目、口、鼻、四肢的欲望发展。小体,指耳、目、口、鼻、四肢之类。

⑥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耳目等器官的官能不会思考,易受外在事物的蒙蔽。官,器官,引申为官能。

⑦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耳目之官与外界事物相接触,就会被引诱去了。物交物,指物与物接触。第一个“物”,指人的“耳目之官”,第二个“物”,指外物。交,接触。引,牵引,引诱。

⑧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心的官能就具有道德思考能力,只要思考就能得其义理。之,指义理。

⑨此天之所与我者:心是上天赋予人的。此,指心。我,泛指人类。

⑩先立乎其大者:先建立大体的本心,善性。大,大体,指心。

⑾小者不能夺:小体的耳目之欲就不能夺取本心,善性。夺,侵犯,强取。

|译文|

公都子问道:“同样是人,有的是君子,有的小人,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跟随本心所具有的善性行事,就是君子;跟随耳、目、口、鼻、四肢的欲望去做,就是小人。 

公都子说:“同样是人,有的随其本心行事,有的却随着耳、目、口、鼻、四肢去做,这又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耳、目、口、鼻、四肢这类器官不会思考,因而易受外物蒙蔽, 耳目之官与外界事物相接触,就会被引诱过去。心这个器官则有思考的能力,只要思考就会得到人的本性的善,不思考就得不到。这是上天赋予我们人类的先立定大体的本心,小体的耳目之欲就不能夺取心的主宰了,就是君子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