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堂教学】邓敏|走进诗歌的语言

 珠溪语文 2020-10-29

品质    语文     生活


走进诗歌的语言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单元教学设计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对“盛唐之音”有这样的描述:“对有血有肉的人间现实生活的肯定和感受、憧憬和执着,一种丰满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热情和想象,渗透在盛唐文艺之中。即使是享乐、颓丧、忧郁、悲伤,也仍然闪烁着青春、自由和欢乐,这就是盛唐艺术。它的典型代表,就是唐诗。”是的,昂扬雄浑、阔大恢弘的“盛唐气象”也是通过唐诗,通过“盛唐之音”传递出来的。唐人殷璠在《河岳英灵集序》中称唐诗自此“声律风骨始备矣”。“声律”“风骨”一个是语音学、一个是语义学的范畴,都关涉到语言,所以在盛唐诗单元教学设计上就以“诗歌语言”为抓手,一方面通过语言身临其境地去感受盛唐人的情思,体味盛唐之音,体悟盛唐气象;另一方面,以吟诵活动带动学生对“声律”的感悟,以诗歌语言鉴赏方法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诗歌语言题型解题的方向,同时更深一层地理解诗歌,理解盛唐诗的“风骨”。

所以,关于盛唐诗的单元教学设计,笔者抓住诗歌语言这个点设计教学活动,既注重语文素养能力的培养,又能让学生全面立体地感受盛唐文化,体味盛唐气象,激发诗意情怀,增强文化自信,达到立德树人的效果。

一、走近“盛唐之音”

盛唐诗歌大多指的是开元、天宝至大历初年的诗歌,其特点以严羽在《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中所归纳者更为准确。他说:“盛唐诸公之诗,如颜鲁公书,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雄壮、浑厚不仅是盛唐诗语言的特点,也是其风骨的体现。屏幕展示:

盛唐诗简介

1.时间(大体713至766,开元、天宝到大历初年)

2.特征:昂扬雄浑、阔大恢宏(内容与形式)。

活动设计(一)

仔细玩味单元选文中的六首诗并情景迁移,通过诗歌语言穿越到诗歌中的场景里,与抒情主人公同声共气,体验盛唐人的生活日常,体味他们的欢欣悲苦和诗中透露的自由昂扬的热情。小组分工合作,每人选择一首诗做情景穿越,并与小组内成员分享其中的故事和感悟。

二、走进诗歌的语言

诗歌语言类题型是高考常见题型,而“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单元标题“声律”“风骨”对语言就有一定的指向性,加上选文后面的“品读与探讨”上的几个话题与品析语言也有极大的关联,所以进行诗歌语言(板书)的活动设计是再合适不过了。

盛唐诗歌的“声律”(板书)完备主要是指律诗体裁的成熟和普及,选文前四篇都是律诗。宋代欧阳修说:“文工者诗也。”律诗是工中之极巧者,亦称近体诗或今体诗,极讲究语言的工整,对平仄、押韵、对仗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因为其格律严谨、字少意丰、修辞酌句、情感深微,所以达到“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心动”的效果。另外,古体与律诗的截然划分,以及歌行与绝句的兴盛,都是盛唐诗歌达到高潮的标志。

盛唐诗歌的“风骨”(板书)概括起来就是投身时代洪流的积极热情、强烈的自信自尊和具有崇高理想、昂扬奋发的精神风貌,用严羽的评价就是“雄壮、浑厚”(板书)。“雄壮”是盛唐诗风骨的表现形态,“浑厚”则是其精神底蕴。屏幕展示:

3.声律:主要指律诗体裁的成熟和普及。古体与律诗的截然划分,以及歌行与绝句的兴盛,都是盛唐诗歌达到高潮的标志。

4.风骨:①诗人能从观察宇宙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对时代和人生进行积极的思考;②诗人在追求建功立业的道路上显示了强烈的自信与铮铮傲骨;③崇尚独立人格与高洁品质,追求功名的热情中少了庸俗气,具有理想的光彩。

活动设计(二)

吟诵诗歌,感受盛唐诗“声律”完备的特点;按要求分析作品,从语言鉴赏的角度进行各话题研讨,从中掌握鉴赏诗歌语言的技巧和方法,领会盛唐诗的“风骨”。

按六篇选文将班级分为六个大组,每个组完成一首诗表演性诵读的任务(形式不拘),并合作探究该诗的议题,推举一位同学届时到讲台前展示大家研讨的成果。

1、《望月怀远》

屏幕展示:

①朗诵活动:《望月怀远》

②探究问题:诗人是如何扣住“望”和“怀”来写景抒情的?体会诗歌雄浑阔大的意境。

该小组选派的一名同学进行情景朗诵表演,不仅读出了深切的思念之情,还将首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句中所展示的雄浑阔大的境界表现了出来。

生展示交流成果:

“该诗开头紧扣题目,首句写‘望月’情态,次句暗扣‘怀远’之思;接着直抒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五六句承接三四句,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望’‘怀’情境;结尾两句进一步抒写了对远方亲人的一片深情。全诗语言自然,意境美好,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人至深。”

师:“很好。你们小组的意思是,全诗句句扣住‘望’月的景色和活动来写的,因‘望’而‘怀’,寓‘望’于‘怀’,表达出‘怀’远的深情。问大家一个问题:‘望’和‘怀’是什么词性?有什么作用?”

生:“‘望’和‘怀’是动词,全词正是围绕着‘望’的动作、所见和‘怀’的情思来写的。”

师:“不错。诗歌语言鉴赏中有一类题型叫‘炼字’(板书),常常是一些关键性的动词、形容词等特色性的词或者诗眼,让同学们通过想象,分析其表情达意的效果。像该诗‘望’中所想见的雄浑阔大的意境,月下久‘望’遥‘怀’的深情以及怀念里积极乐观的情怀都是透过这两个动作体现出来的。所以,鉴赏诗歌的语言要注意‘炼字’。而且通过‘炼字’,我们能感受到张九龄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清淡隽永,情致深婉’。该诗以首句著名,因此我们用一个‘隽’字(板书)来概括其语言的风格。”

2、《送魏万之京》

屏幕展示:

①朗诵活动:《送魏万之京》

②探究问题:该诗以炼句为人称道,说说该诗的炼句之妙。

小组成员齐声朗诵,字正腔圆,颇有味道,尤以尾联读出了对朋友的劝勉之意。

生展示探究成果:

“这首诗以长于‘炼句’而为后人所称道,诗人将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如颈联两句用了倒装手法,加强、加深了描写的力度,写‘鸿雁’‘云山’是感官首先接触到的物象,然后才有‘愁里听’‘客中过’,这就由景生情,合乎认识规律,容易唤起人们的共鸣。同样,颔联的‘关城树色’和‘御苑砧声’虽是记忆中的形象,但作者联系气候、时刻等环境条件,有声有色地描绘了朋友未来的行程之景,景中有情。‘催’字、‘向’字更见推敲之功,暑退寒催,一年年循环往复;砧声起落,一日日暮去朝来,使人深味岁月如流、时不我待之感。”

师:“分析得非常具体到位。‘炼句’(板书)也是考查诗歌语言的常见题型,同学们可以从句式、词性变化、手法、位置、含义等多个方面去分析句子的妙处或句子蕴含的深意。李颀以写送别诗和边塞诗而闻名,胡应麟在《诗薮》中用‘俊’字(板书)评其七言诗,我们用‘炼句’法分析其每一句诗,首联的‘倒戟而入’笔法运用,尾联的‘轻轻赴题,不着豪情重语’([清]方东树《昭昧詹言》)而又语重心长,还有同学们分析的中间两联,每一句都值得好好玩味。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李颀诗歌超凡奇拔、高华俊亮的特点。”

3、《与诸子登岘山》

屏幕展示:

①朗诵活动:《与诸子登岘山》

②探究问题:诗人为什么读羊公碑而泪下沾襟?

该小组成员先是齐声朗读了一遍,然后由四位同学从尾联倒过来依次朗诵了一遍。问其缘由,答曰:

“该诗由尾联典故入手进行赏析,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情感和前两联具有一定哲理性的诗句。

晋朝荆襄一带连年战乱,百姓流离失所,羊祜利用边境暂时的安定,采取减免赋税的政策鼓励人们发展生产,为民着想。东吴军民感其仁政,纷纷归顺,羊祜却因积劳成疾去世。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看到碑文的人莫不为他落泪,所以杜预将羊公碑命名为‘堕泪碑’。

诗人‘读罢泪沾襟’,一是追悼古代贤明的政治家羊祜;二是慨叹于时光匆匆、生命短暂这一寻常而又残酷的真相;三是对比羊祜,自己仍是一介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会湮没无闻,不免悲从中来;四是自己求仕不遇,时光短暂空怀一身才华。”

师:“你们这组的吟诵设计很巧妙,一反常规做法。这种从尾联典故(板书‘用典’)入手‘倒嚼甘蔗’似的赏读,的确使该诗的一切问题迎刃而解。前人称孟浩然的诗‘冲淡中有壮逸之气’(《唐音癸签》),该诗中抒发的入世的欲望、不遇的牢骚,正构成‘壮逸之气’的内涵。而前四句‘俯仰今古,寄慨苍凉……句法一气挥洒,若鹰隼摩空而下,盘折中有劲疾之势’(俞陛云《诗境浅说》),让人感受到其诗清幽淡远的风格外(板书‘清’)另有雄浑壮阔的面貌在。”

4、《山居秋暝》

屏幕展示:

①朗诵活动:《山居秋暝》

②探究问题:诗人是如何从视和听、动和静的角度表现“空”、“静”之美的?

该组选了一男一女两位同学,女生读前两联有空灵意,男生将后两联读出了闲逸情。

生展示小组探讨成果:

“这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之作,苏轼评说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看来王维的作品是诗意和画境的紧密结合。以中间两联为例,一句一画,处处有可视可闻、动静结合之景,‘明月松间照’是见景,月光流照松林又是动景;‘清泉石上流’就更是见景、动景和闻景的结合了,泉水清灵的音韵、山间夜景的幽邃共同营造了一种‘空’‘静’的氛围。‘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变而为活泼俏皮的风格,以视听、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有显空的艺术手法,突显了诗人对山居‘空’‘静’之美的喜爱。”

师:“是的。这首诗高度体现了王维诗诗画结合的特点,可以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还原式鉴赏法’来体会诗人是如何从视听、动静等角度(板书)表现空灵幽静(板书‘幽’)之美的。王维诗歌的特点是清幽淡雅、恬静空灵,尽管有出尘之想,但所展现的仍然是一幅优美、明朗、健康的秋暝图,幽静之极却也生趣盎然。”

5、《燕歌行》

屏幕展示:

①朗诵活动:《燕歌行》

②探究问题:清人宋宗元评该诗“沉痛语不堪多读”,说说你的体会。

小组成员分三队,第一队齐读开头“出师”的八句,第二队齐读“战败”的八句,第三队齐读“被围”的八句,最后小组齐声朗诵“死斗”的四句,脉络层次很分明。

生展示小组探讨成果:

“《燕歌行》叙述了一场战役的全过程,既赞颂了士兵们的英雄气概,写出了他们离家远戍的痛苦,又揭露了将领的腐败无能和军中苦乐不均的现象。像‘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等采用鲜明对照手法的诗句,表现了边庭士卒的凄情惨状,让人不忍多读。还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等诗句刻画了战争的剧烈残酷、惊心动魄,也使人不堪多读。”

师:“盛唐边塞诗是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唐人追求建功立业,而盛唐频繁的边事给诗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机会,那时涌现了一大批边塞诗人,高适和岑参正是其中的领军人物。‘雄浑悲壮’(板书‘壮’)是高适边塞诗的突出特点,他往往将关注点放在人身上,即使写景也注入人的主观感受,像《燕歌行》属意在慨叹征战之苦,谴责将领的骄傲轻敌、荒淫失职,反映军中的苦乐不均、生死迥异的现状,所以常有‘沉痛语’(板书)。同时,也写出了战士们为国御敌的奋不顾身,主题仍是雄健激越、慷慨悲壮的。”

6、《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屏幕展示:

①朗诵活动:《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②探究问题:岑参诗的特点是意奇语奇,找出该诗的“奇语”,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该小组成员分成男女生两队,男生齐读前两行写边塞环境的诗句,女生齐读中间三行封常清出征原因及行军情况的诗句,最后齐读预祝出师告捷的诗句。真是男声函胡,女音清越,声止音绝,余韵徐歇。

生展示小组探讨成果:

“该诗开头‘平沙茫茫黄入天’直接点明边塞区域的风沙景象,‘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中的‘吼’‘乱走’这些动词,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风以人的情态,说风吹得地上的石头都乱飞,突出了风的强劲和猛烈,表现边塞环境的恶劣。‘风头如刀面如割’运用比喻的手法,将风比作刀子,风吹在脸上像刀割在脸上,生动形象地体现了天气的恶劣,侧面写出将士们的作战艰辛。”

师:“你列举和分析的这些写边地环境和天气的句子,都表现了岑参边塞诗雄奇壮阔的特点(板书‘奇’),其他如‘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写军情紧急的句子,‘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描写边塞天寒地冻和将士们豪迈之情的句子也是‘奇语’(板书)。岑参边塞诗雄奇健美,热烈抒写将士们豪迈勇敢、一往无前的精神,即使是艰苦的环境和战争在他笔下也是壮丽无比的。”

7、小结

本单元的教学设计是抓住诗歌语言,通过盛唐诗选文的诗歌语言描述,走近“盛唐之音”,体会盛唐诗高昂雄浑、阔大恢弘的气象。通过盛唐诗语音活动设计,走进诗歌诵读,让学生体会盛唐诗的“声律”之美;通过盛唐诗语意问题的探究,走进诗歌语言,让学生感悟张九龄诗歌语言的“隽”、李颀的“俊”、孟浩然的“清”、王维的“幽”、高适的“壮”和岑参的“奇”。这是一个极富个性的时代,每位诗人的诗作都有其个性特点,千人千面,各有不同,又共同构成了盛唐诗“风骨”的雄壮、浑厚。而探究题中的“炼字”“炼句”属于语言的遣词造句(板书)范畴,“用典”和“动静”是鉴赏语言的艺术手法(板书),“沉痛语”和“奇语”则属于意境风格(板书)方面,所以鉴赏诗歌的语言可以从遣词造句、艺术手法、意境风格等多方面去着手分析。

三、语言操练场

屏幕展示:

语言操场:

“抗疫”“后浪”“责任”,请任选一主题写一段小诗,可以是古诗,也可以是现代诗。

诗歌是天然属于年轻人的,假以时日,教之有方,激发诗情,学生一样可以尝试着写诗,或者用诗意的语言写一些片段性的文字。

学生作品展示(略)。

板书设计:(略)

栏目编辑:蔡兆
文字校对:刘元举

长按识别,关注珠溪语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