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对师徒是朱元璋的劲敌,他们战败之后,竟写出两部古典名著

 狐狸晨曦 2020-10-30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是《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学生。师徒二人生活在元朝末年,亲身经历了轰轰烈烈的元末民众大起义。

罗贯中:

他们还曾效力于盘踞江淮、自称“周王”的军阀张士诚,为其军中幕僚,并亲身经历了张士诚和明太祖朱元璋的争霸战争。因此,也就积累了丰富的军事战略与战术造诣。

这也使得他们师徒笔下的战争和军略场景,虽然肯定与三国、北宋时期的真实历史不符,却贴近于元末的真实军中场景,对当时读者而言,也就颇具可信度。

也正是他们师徒的积极出谋划策,让张士诚在高邮之战,以数千人奇迹般地击败了元朝宰相脱脱率领的40万大军,元军主力在此战后损失惨重,各地义军纷纷起兵,令元朝土崩瓦解。

此后,张士诚又多次击退朱元璋部将的侵攻。在打败康茂才之战中,罗贯中便献奇策立功。无奈张士诚胸无大志,一心苟安,甚至在朱元璋与陈友谅决战的鄱阳湖大战中,也按兵不动,不去袭击朱元璋的空虚后方。

最终,当朱元璋攻灭陈友谅后,立刻挥师东进,攻破平江城(今苏州),擒杀张士诚后。施耐庵和罗贯中师徒被迫远走,流落江湖。施耐庵拒绝了朱元璋的延揽,于明朝建立的第三年去世。

施耐庵:

罗贯中也因为曾和朱元璋为敌的经历,不可能参加大明朝的科考为官,安葬恩师,将其遗著《水浒传》整理完稿后,便继续自己《三国演义》的创作。

说到这对师徒,胸怀大志良谋,原本一心想在乱世中匡扶明主,成就一番如张良、诸葛亮一般的个人功业,岂知明珠暗投,只得以小说抒写其“滚滚长江东逝水,皇图霸业终成空”的无奈心情,最终以小说家的身份载入史册,亦令人不胜唏嘘。

《三国》和《水浒》这两部小说,主题思想都是弘扬封建君臣忠义,鼓吹封建道德,在军事战争的细节描写也大体相近,如战前刺探情报,确定战略战术,定下火攻计、伏兵计、诈降计等各种计策,大将临阵单挑若干回合,以决胜负等等。

两部书的人物群像刻画同样有血有肉,无论水浒虚拟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还是三国真实人物如关羽张飞赵云,无不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数百年来深入人心,广为流传,同入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列。

花和尚鲁智深

当然,两部书也有明显差别:

《水浒传》的重要人物“入云龙”公孙胜,呼风唤雨、撒豆成兵,后期更习得“五雷天罡正法”,一人便可敌万军,稳坐梁山泊第四把交椅。

“入云龙”公孙胜

敌方阵营中同样有高廉、贺重宝、包道乙、乔道清、马灵等多名通仙术的法师,其战斗力可以轻易击败一名甚至数名“天罡三十六将”级别的梁山头领,梁山能节节胜利,便是靠着公孙胜这张底牌。

《三国演义》中也有许多神通广大的仙人,如南华老仙、左慈等,然而,都只是浮光掠影般出现,绝不影响历史故事的主线剧情。

参与了主线剧情的仙术师,张角会兵败病死,于吉会被孙策斩杀肉身,诸葛孔明固然可以借得东风、但七星攘命术被魏延轻易破去,亦绝不可能因自身的种种法术、仙术,逆转历史车轮进程。

因此,当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限制了源自恩师《水浒传》的这些法师设定,便使得该书成为了更纯粹的“军事战争小说”。其后的《东周列国志》《说岳全传》《大明英烈传》《残唐五代演义》等等,无不遵照这一模式,成为历史演义类小说的共性。

反之,本身已带有浓厚的“玄幻仙侠小说”色彩的《水浒传》,其类似后续作品,不仅有同样大搞“一物降一物”道具法宝流的《隋唐演义》《杨家将》《薛刚反唐》等等,更重要是另一部不朽古典名著《西游记》,便是在《水浒传》开拓的这条新路上,发展到了新的巅峰。

《水浒传》与《三国演义》这两部作品的文风一脉相承,皆属于古典浅近白话文。然而很明显能感到,《水浒》更偏“白话”,更贴近民间传统文学(评书、戏剧)的传统。而《三国》更偏“文言”,已更多带有文人创作小说的特质。

难怪虽然这两部著作成书时间大体相当,但比起罗贯中对《三国演义》的著述权无可争议,《水浒传》的著述权就众说纷纭,数百年来争论不休,竟形成了主流的施耐庵著述说,与《三国》同为罗贯中著述说,以及施耐庵、罗贯中师徒合著说。

罗贯中撰写的《三国演义》,根据陈寿《三国志》的真实历史故事,和裴松之《三国志注》提及的大量历史资料,同时广泛博采了汉末三国相关的民间传说和话本传奇故事,在同类型的各类历史演义小说中,有着鹤立鸡群的文学艺术成就,更通过衍生的戏曲,评书等多种形式,深入民间亿万大众之心,在市井中广为流传。

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为明朝边军将领时,同样对《三国演义》爱不释手,他的众多儿孙如皇太极、多尔衮、多铎、阿济格、莽尔古泰、代善、阿巴泰等人,从小便人人熟读《三国演义》,把这本书当做他们的军事启蒙教材。后来在明清战争中,这些人都成为一时之名将。

当努尔哈赤起兵反明,独立建国,并自创满洲文字后,指定翻译的首批读物,就包括《三国演义》。从此,八旗子弟人人习读,以之为军事教科书,在满清入关得到天下后,更是大力推广。

然而,当满清王朝入主中原后,有乡儒毛宗岗父子,将罗贯中原著中,上述那些客观评价魏、吴两国著名人物能力和贡献的赞诗,尽数删除,更大量添加尽可能丑化曹魏人物、褒美蜀汉人物的段落和评语。

因为毛宗岗改编版本的《三国演义》更迎合了满清王朝极度“崇刘反曹”,以关羽为武圣,以刘备为正统,贬曹魏为僭伪的历史观,于是毛宗岗父子的修改版,居然鸠占鹊巢,取罗版而代之,成为《三国演义》的通行版本。

时至今日,很多并没看过史书《三国志》原文,也根本没有看过罗贯中版《三国演义》原著全文的人,他们对这部伟大古典名著的了解,其实局限于衍生的影视剧、游戏、网文,即使偶尔有一些翻阅原著的,看的也只是毛宗岗父子的篡改版本。

然而,竟是这些人的众说纷纭下,反而是罗贯中和“真《三国演义》”,替满清当局和毛宗岗父子,背上了“篡改历史”“不懂历史”的罪名,——天下焉有是理乎?亦不知何时,这部伟大古典名著,才能在大众认知中,回复原作者的本来面目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