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哲学史

 快乐QB 2020-10-31

这是阅益书友的第 187 篇原创

导语

阅益书友的阅读方向各不相同,金融、经济、文学、艺术、历史、教育、心理、英文、科普、散文、实用类书籍百花齐放,每个人都读得精彩、有味。

今天分享Roy的中国哲学史笔记。Roy的笔记给我启发很大,再庞大的主题,我们总能抽丝剥茧,找到自己的表达方向。

文|Roy

今天自己想谈谈之前看过的中国历史书、哲学思想的一个总结,即对中国哲学史的一个梳理。即4个大点:起源、墨孟老学说、法家和儒家。

01

中国哲学的起源

中国哲学的思想源头出现在周朝, 确切地说是西周时期。中国从春秋战国开始, 逐渐打破了贵族对权力的垄断, 不再靠血统来任命官员。出现这种情况,真正的原因是:

诸侯之间战争激烈,君王们发现, 只有打破贵族制度,按照功劳、品德而不是血缘分配权力和财富, 才能最大化地强大国力,才最有可能让自己的国家在乱世中生存下来。

孔子认为,“礼”来自于人内心的善念“仁”。“礼”外在的形式不重要,内心有没有“仁”最重要。这是孔子的生活态度。他向往并称颂安贫乐道的生活,认为精神的丰富可以抵御物质的贫乏。

我认为孔子最大的贡献就是提出了: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使每个人都有机会接受教育了。

在战国时期,诸侯们用实际行动宣布:这个世界要抛弃所有的旧制度,我们要迎来一个全新的世界。孔子的周礼,或许已经回不去了。

02

墨家、孟子和老子学说

 从西周到东周,在东周时期的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哲学的大发展时期,正如(01)开始的孔子学说,接下来就是墨家、孟子和老子学说。 

1.孔子关心“礼”,是因为他只关注贵族这些社会上层(得贵族者得天下);

2.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是因为他只关注平民这些社会底层;孟子(能组织百姓者得天下)。

 A.孟子学说

其实,孟子关于“仁政”的那一大套理论,只有在人们的善念能彻底战胜私欲的前提下,才能成立。 孟子确实错了,但这不是他一个人的局限,而是时代的局限。用一个自己在经济学上学到点即“错配”。

人的欲望无穷而能力有限。

我认为当下之所以保护私有财产所有权,是因为只有人们把财物当成自己的,才会格外珍惜它,从而最大化地发挥它的价值,这是我们今天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甚至可以说,我们今天之所以能够创造出古人做梦都想象不出来的财富,就是因为今天的社会制度充分利用了每个人的私心。

B.老子学说

《老子》理想中的世界,叫作“小国寡民”。那个年代,它的政治主张是可以被理解的。因为在春秋战国那时的人看来,历史的趋势只有一个:越来越乱。

《老子》  就总结出一个规律:生产力越发展,这世界的战乱就越多,给百姓带来的伤害就越大;君王们越强国,最后就越容易走向灭亡。那么,拯救世界的唯一办法就是停止发展生产,让大家倒退回低生产力的和平年代,并且永远保持这个状态。

能够把概念界定得更精确的工具是数字,所以科学研究中就特别喜欢用数字说话,这就是为什么科学在我们今天最“有用”。《老子》对“道”的描述在逻辑上非常完美,因此被后来的哲学家们继承下来,他们在《老子》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构成了各自的本体论。可以说,《老子》是中国哲学中的一块基石。《老子》的哲学主张很有启发性,引领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观察世界。《老子》对人生的建议虽然没有办法真正执行,但是被后来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们改造,成为中国古人超脱世俗生活、寻求内心超越的指导手册。

C.感性和理性

我们今天的文明除了有讲逻辑、讲概念、讲定义的理性世界,还有一个讲感受、讲状态、讲体验的感性世界。

古代的中国和欧洲,就是从这里走上了两条不同的道路。欧洲人继承了古希腊追求理性、讲求逻辑的道路,最终发展出了科学;中国人则走上了审美、内省的道路,最后诞生了禅宗、理学、心学以及中国人独有的审美趣味。

03

法家学说

谈法家,我先说一下:分封制>郡县制。在战国时期,君王要霸占人口和财富,最大的阻力是他们国内的贵族。因此,要想办法让贵族交出自己手里的土地和人口,让君王直接统治。 

这个过程就是分封制为郡县制的核心。但这个过程有2个难点:

 1.分封制-郡县制会让原来的贵族不高兴,因为变法严重损害了他们的利益。解决思路是用君主实力,靠暴力强制推行变法。

 2.如何管理新得到的土地和百姓。法家的哲学家们借用了军队制度来管理百姓。

法家解决如何打胜仗,就非常实用。例如“队伍”, “伍”这个字,本意是古代最小的军事单位,就是字面意思:五个人。古代的军队就规定了,这五个人的小团队里,如果有一个人逃跑了或者犯了其他罪行,其他人没有及时阻止或者报告,那就把这些人都杀了,就连他们的上级也要受到惩罚。

看看战国改革,商鞅、吴起等人的下场给后来的法家留下了一个惨痛的教训:要想得到权力,不仅仅要握紧手里的兵和钱,还要时刻提防来自身边的敌人。

法家看待世界的眼光最现实,所以,他们认为人和人之间没有感情,只有利益。人和人之间的交往,一切都以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为前提。

04

汉代儒家学说

 秦国通过法家学说实践,达到了效率最大化,统一六国后,仅过了两年,秦朝就灭亡了。用一句话概括就是: 陡然扩大的领土,让原本靠法家强国的秦,成了强弩之末,最终让看似强大的秦朝转瞬之间分崩离析。

 人对自己的亲人天生有亲近感。

当人类刚刚开始思考世界的时候,如果他们需要用一个方法把世间万物分类,那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万物分成两类。人性极为复杂,要是给人性分类的话,可以分出千百种。简单的方法就是标签化。中国古人用“阴阳”和“五行”给万事万物进行了分类。“阴阳”和“五行”加在一起,就是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说。

在汉朝,董仲舒提出了“家国同构”的理念。也就是家庭和国家的结构模式相同,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国,就是放大了的家,君王就好比是家庭里的父亲,臣民就好比是他的子女。

之前学习了逻辑学,发现这套理论的逻辑存在错误,A和B命题,没有必然逻辑。

儒家一向认为,人和人之间的伦理道德是治国之本,因此用孝道来统治国家的方法,也被认为是儒家的主张。从汉代开始,历代君王学到了一个“外儒内法”的思路:在公开的场合,只强调儒,强调道德,强调孝道;但是在私底下,可以大肆使用法家权术和酷刑。

崇尚孝道和外儒内法,既是这段历史的答案,也成了传统文化里最重要的一部分。

综述,历史的脉络中,中国面临的最大考验是“如何在有限的生产力下,统治一个庞大的农业帝国”。通过几百年的战乱,用无数百姓和君王的鲜血总结出来西汉,中国古代哲学家得出最后的答案是:“家国同构”“推崇孝道”和“外儒内法”。

 历史繁花落尽,我心中仍有花落的声音。一朵,一朵,在无人的山间轻轻飘落。

|阅读|写作|思考|

阅益书社

延伸你的思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