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丹阳郡建置时间暨郡治宛陵略考(下)

 宣城历史文化 2020-10-31

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

汉丹阳郡建置时间暨郡治宛陵略考





陆再奇

汉丹阳郡 ,史书常作“丹扬郡”“丹杨郡”。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时,丹阳郡属地隶属于会稽郡。秦末,分会稽郡西部置鄣郡 。《汉书》卷28《地理志上》“丹扬郡”条:丹扬郡,故鄣郡。

5

三国孙吴时期的丹阳郡

丹阳郡自元封二年(前109)移治宛陵,至晋武帝太康二年(281)移治建业,分丹阳郡南部11县治宣城郡,前后390年。其中:西汉元封二年至东汉兴平二年(195)204年间,除汉灵帝中平二年(185)分故鄣县置原乡、安吉两县外,基本没有变化。兴平二年(195)至太康元年(280),丹阳郡为孙吴割据,情况复杂多变:一是治所多变迁,二是析分他郡,三是辖县增多,但疆域在不断减缩。

兴平二年,三国孙吴奠基者孙策南渡长江,协助其舅丹阳太守吴景赶走扬州刺史刘繇,讨平吴郡乌程严白虎等地方屯聚势力,自领会稽太守,以吴景为丹阳太守。据此两郡为根据地,相继攻占吴郡、豫章、庐陵、庐江四郡,开创孙吴国。

孙吴立国,丹阳郡境内的土著居民——山越,是首先必须面对的问题。陈寿《三国志》卷六十《吴志·贺全吕周钟离传》曰:“山越好为叛乱,难安易动,是以孙权不遑外御,卑词魏氏。”《三国志》卷五十八《陆逊传》曰:“腹心未平,难以图远。”孙吴在征讨山越的编户齐民过程中,直接影响了孙吴政区的设置。谭其骧老先生云:“迨孙氏立国江东,三吴为根本所系,经营辟划,不遗余力,而新县林立矣。”

兴平二年,孙策率部渡过长江,击退扬州刺史刘繇后,即平定宣城以东地区山越,分故鄣置广德县,分溧阳置永平县。孙权即位后,建安十三年(208),令威武中郎将贺齐平定丹阳郡南部歙县山越贼帅金奇万户和毛甘万户,黝县山越贼帅陈仆、祖山等二万户,分歙县置始新、新定、犁阳、休阳四县,连同歙县、黝县两县在内,另立新都郡,以贺齐为太守,立府于始新,以都尉行太守事。因“不坐城邑无以镇抚(山越)”,分宛陵县南部置宁国县和怀安县,分泾县南部置安吴县。

建安二十四年(219),孙权为取荆州,西征蜀将关羽,拜吕范为丹阳太守,“使镇建业”,嘱吕范:“卿好为我居守也。”(《建康实录》卷十五《吴上》)建安二十六年(221),将丹阳郡治由宛陵移至建业。《三国志》卷五十六《吕范传》载:权破羽还,拜范建威将军,封宛陵侯,领丹阳太守,治建业。建安二十七年(222),孙权为“建号帝王以图天下”,称吴王于武昌,改元黄武。同年,孙权为对付曹魏,将丹阳郡移治位于长江边的芜湖县。吴废帝会稽王孙亮五凤元年(254),丹阳郡由芜湖迁回宛陵。天纪四年(280),西晋兵分八路进攻吴都。三月壬寅(5月1日),龙骧将军王浚率军攻破南京,吴主孙皓自缚投降,吴国灭亡,改吴都建业复为秣陵县,属丹阳郡。晋武帝司马炎统一中国,改元太康。太康二年(281),分丹阳郡南部11个县置宣城郡,户二万三千五百;丹阳郡改治秣陵(今南京),辖11个县,户五万一千五百(《晋书·地理志》)。为便于阅读,以列表示之。

汉丹阳郡治所变迁一览表

西汉丹阳郡历史辖县及古今地名对照简表

丹阳郡郡治宛陵辖县数量变迁表

6

余论

丹阳郡,辖区最大时相当于今安徽长江以南、江苏大茅山及浙江天目山以西和新安江支流武强溪以北地区,以今所在地匡算5.7万多平方公里;历史学家劳干计算的面积为5.97万平方公里 ;历史学家葛剑雄计算的面积为5.26万平方公里 。元始二年(2),丹阳郡107541户,405100人。

三国孙吴时期,丹阳郡为孙吴京畿之地,境内山越活动频繁,其郡守多为王室成员或军事要员。孙策渡江后,以其舅吴景为丹阳太守。建安八年(203),吴景死后,孙坚第三子(长子孙策、次子孙权)孙翊任丹阳太守。建安九年(204),孙翊遇害后,孙权以从兄孙瑜代替。孙翊之后有重臣吕范、高瑞、滕允、诸葛恪、沈莹等。

嘉靖《宁国府志》卷二《制置纪》载,晋武帝平吴,徙丹阳郡治建业,别置宣城郡于宛陵,并隶扬州,统县十一。宛陵、宣城、陵阳、安吴、临城、石城、泾、春谷、广德、宁国、怀安。晋元帝改丹阳太守为丹阳尹。南朝宋齐梁陈因之。隋开皇九年(589),改丹阳尹为蒋州。大业三年(607)改蒋州复置丹阳郡。治江宁县(今江苏南京市区),领江宁、溧水、当涂等县。武德三年(620)以郡改扬州。至此,汉丹阳郡退出历史舞台

唐天宝元年(742),改润州为丹阳郡,改曲阿县为丹阳县;乾元元年(758年),丹阳郡复改名为润州,丹阳县名沿用至今,皆非汉丹阳郡旧壤。《旧唐书》卷四十载:“丹杨(阳)汉曲阿县,属会稽郡,又改名云阳,后复为曲阿。武德五年,于县置简州。八年,州废,县属润州。天宝元年,改丹杨(阳)县,取汉郡名。”此外,湖北巴东县亦有以丹阳名者。

参考资料:

1.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汉书地理志汇释》,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版

2.严耕望《严耕望史学论文选集·汉书志县名首书者即郡国治所辨》(上),(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12月版

3.谭其骧《秦郡新考》,原载《浙江学报》第二卷第一期,1947年12月

4.谭其骧《浙江省历代行政区域——兼论浙江各地区的开发过程》,载《长水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5.杨大鈊《汉书地理志丹阳郡考释》,《禹贡半月刊》第二卷第九期,1934年12月版

6.周振鹤《东汉政区地理考》,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版

7.劳干《两汉郡国面积之估计及口数增减之推测》,《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五册),中华书局,中华民国二十四年版

8.葛剑雄《西汉人口地理》,人民出版社,1986年6月版

9.谭戒甫:《楚的开国史》,1962年11月7日在湖南师范学院的讲演稿

10.李晓杰,《东汉政区地理》,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1.陈健梅,《孙吴政区地理研究》,长沙:岳麓书社,2007年版

12.吴增仅,《三国郡县表》,上海:开明书局,1937年版

13.杨守敬,《三国郡县表补正》,上海:开明书局,1937年版

14.刘文淇,《楚汉诸侯疆域志》,商务印刷馆,1936年版

15.姚鼐,《项羽王九郡考》,中国书店,1999年版

16.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凤凰出版社,2008年版

17.钱坫,《新斠注地理志》,同治十三年(1874)会稽章氏刻本

18.《建康实录》,中华书局,1986年版

19.《景定建康志》,台湾成文出版社,1983年3月版

20.《史记》,中华书局,2007年版

21.《汉书》,中华书局,1983年版

22.《三国志》,中华书局,1999年版

23.《宋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

24.《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

25.嘉靖《宁国府志》,上海古籍书店影印本, 1962年6月

26.嘉庆《宁国府志》,黄山书社,2007年版

27.民国《当涂县志》,黄山书社,2011年版

28.万历《歙县志》,黄山书社,2014年版

(作者系宣城市史志办副主任,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研究宣城历史,弘扬宣城文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