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摄影?被看见,然后被感动

 七小姐的四时记 2020-11-01
看见,看不见?

从哈尔滨出差回来,气温从零下二十度上升到零上二十度。躺在桌子上的是新到的一本书《看见,看不见》,书由中国国家地理和新浪图片联袂推出,是一本集结了多位著名人文摄影师的摄影作品,一本讲真相讲故事的图集。风尘和劳累尚未卸下,身子似乎还在零下的寒冻中瑟缩,夜里躺在床上就把整本书的大概浏览了一遍,被感动也被温暖。


《看见,看不见》

似乎好久没这样读书了,关于图片的书,家里几乎没有存,一来嫌弃现在的图文书籍太过浮夸,风光和旅行的摄影已经过于饱和,且内容单调,看不看对自己没什么损失;二来觉得图文书籍包装过重价格也偏贵,收藏的价值不大。我忽然也联想到硬盘里存储的几万张图片,是不是也有继续保存的价值。


杭州九堡的环卫工人

书中提到的几个章节,我都曾在一些新闻周刊里了解过,但是做成文集并用图片的形式讲述,这正是《看见,看不见》的价值所在。从小广告人,未婚妈妈,留守妻子等边缘人群体,到社会新兴人群如电商女郎,网络女主播等群体的生活状况,这些小人物的故事,无一不揭露当下社会的现实,他们过的很平凡,但很真实。书中还有几个章节也让我非常触动,由于市场化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灾难,由于社会经济结构不完善而带来的不平等,还有三四线城市以及乡镇的生活状态,特别是看到《乡村娱乐》这个章节,我忽然有一种深切的体会,仿佛时间回到了少年时代,回到了家乡的小镇,也想起了自己在这些城市拍摄的经历和所见所闻。

电商女郎

网络主播

这些年我也一直在寻思琢磨,怎样的摄影才是最好的选择,对于旅行和摄影,很多人跟我一样一直处在矛盾之中。我也曾把旅行的定义,设置为去远方,但是十年下来,我并没有在此中得到更好的提升和进步,看的东西多了,接触的事物多了,生活的阅历看起来是多了很多,但这只能算是一个数量的积累,就好像硬盘里存着的那几万张照片一样,拿出来,是没有价值可言的,是没有可以拿出来跟自己的后辈们讲故事的。那时候对于摄影,也仅仅停留在把景色拍美,把自己拍美这些肤浅的表面上,以至于要拿出一张自己的“代表作”来,无从选择,那些浮光掠影,只能证明自己到过某一些地方,是私人的日记的另一种载体,没有社会价值。


温州人的宗祠

我翻开书中《失孤》的章节,这部影片我还未看,但是我脑海里突然就闪现了一年前在长途航班上看的一部相似的电影,影片叫《亲爱的》。我们没有相似的遭遇,不会明白丢失儿女的痛苦,看完电影才深深感叹,在中国,这样一群人,并不少。这个章节的所有图片都让人震撼,每一张图片都写满了一个家庭的不幸与灾难,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遭受着失去亲人的痛苦,却仍然为一线希望生存着,那些悲痛的眼神和身影,恰恰是这个发展迅速的社会的另一面的写实,我们队美好生活同样渴望和追求,但我们不能看不见生活的另一面,这样的作品,难道不比壮观的风景更让人感动?


失孤老人

在拍了不少风景照片以及拍了不少自己的美照之后,我也有一个反思的时期,如果旅行只是为了到达,如果摄影只是为了记录美丽,那是远远不够的,前段时间我还写了一篇文章,讲述摄影的三个境界,作为一个槛外人,我对摄影的认识只能算是皮毛,但作为这个社会的一份子,作为一个眼见历史变革的八零后,作为一个新闻专业毕业的“知识人”,在审美判断上也有自己的标准。见自己,见天下,见众生的摄影境界的理论,也不是我个人所得,在此之前,就有很多摄影师前辈们,讨论过相似的话题。如今在我看来,《看见,看不见》里所收集的图片,皆是众生相,每一幅图每一个故事,都可以留存当做史鉴,是能被后人记住的,真正的摄影,不只是记录现在,而是留给未来。


流美孤儿

合上书本,最大的一个愿望依然是,重新定义自己的旅行和摄影,也许这样的决定已经做过不下十回,每一回都会被现实打倒,当你看着大伙儿不断赚钱不断成功不断成名,自己是否还能静下心来好好思索我们生存的这个空间?当你面前摆着一个欧洲十国游的机会,你是否还愿意背着行囊坐上一趟慢行的火车,去贵州四川的山村里做艰辛的田野调查?《看见,看不见》又一次提醒了我,走遍世界很有意义,但有一次能感动自己的行走和拍摄,或许更应该珍惜。于是我又拿出走遍一百个国家和走遍一百个乡镇的目标默默比较了一下,欣然地决定选择后者。


嘉兴渔民

(文中图片来自《看见,看不见》)

七月娃娃的原创图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