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间管理?没必要这么高大上——方法篇

 逸香阁居士丽人 2020-11-01

郑重说明

本篇中的所讲到的理论和方法,均为个人观点和经验,仅作为抛砖引玉的内容,有关时间管理的详细内容,希望各位参考查阅相关文章、书籍等资料。

方法篇

本篇共6763个字,篇幅太长,预计阅读时间为15~20分钟,建议各位找个大块时间阅读。

在这里列一下本篇的提纲:

一、锻炼自己的自控&自律能力

    1、要想提高,就得先了解自己当前的自控&自律能力如何

    2、学会逼自己,学会让自己适当焦虑

    3、做好长期跟自己的思想作斗争的准备

二、学会选择性“屏蔽”手机

    1、将手机调成静音模式

    2、把手机上的游戏、短视频APP等都卸载了

    3、学会用手机解决问题。

    4、在固定时间一次性查看完通讯信息

三、时间管理象限法,了解一下

    1、你对计划任务、事项轻重缓急的划分是否准确

    2、你的执行力如何以及事项难度是否与自身情况匹配

    3、罗列的事项是否详细可操作

正文

前两篇文章中,分别描述了我们平常可能遇到的生活场景以及其存在的时间管理问题;第二篇主要讲了我们对自己进行时间管理之前必须要重新审视的两个概念——自控&自律,并说明了两者的联系和重要性。

今天在这里我们便聊聊时间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施细节。换句话说,就是将有关时间管理的方法论呈现给各位。

一、锻炼自己的自控&自律能力

在前两篇文章,我们已经聊了:第一,要想进行时间管理,必先学会自控与自律;第二,自控与自律,当属两种不同概念,在具体使用时,两者缺一不可。

那怎么锻炼自己的自控&自律能力呢?

第一点:要想提高,就得先了解自己当前的自控&自律能力如何。

怎么了解?

尝试着自我反思。你可以通过每一天的自我“复盘”,从自我反思中审视自己的执行力、时间规划能力、任务安排能力等一系列和时间管理有关的事项。

举个例子:

你可以把前一天晚上做好的日程计划作为参考,对比评价自己今天各个事项的完成度,花费时间是否与预估差不多,整体的完成度如何?50%?还是80%?

要做到自己心里有数,想一想一些事项未完成的原因以及改进的方法,渐渐了解自己的生物钟(什么时候精力最旺盛、头脑思维最活跃)、做事习惯和节奏(习惯于学习1小时,休息20分钟,还是其他);而不至于计划是一回事,能不能完成是另一回事,如果是这样,提前花时间做的每日计划就毫无指导意义。

不要觉得没必要,请记住:一个人的成长,往往都是先从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开始的。

不要浑然不自知,坐等着别人评价你如何如何,况且有时候别人的评价显得“忠言逆耳”,你并不一定欣然接受。

这时,自我反思的重要性便凸显出来。所以,总有一条大路通向罗马,但前提是你上不上道。

第二点:学会逼自己,学会让自己适当焦虑。

不知道我将这句话摆在这里,各位心里是怎么解读的。不管各位自己的答案如何,就先听听我的观点和看法。

一个问题:现在的我们平时压力大不大?(不管是生活上的还是学习上的)

可能有的同学这时候有点懵,心里并没有这个概念。压力?你指的是哪方面的压力?找不着对象的压力?还是作业缠身的压力?还是学不会某一课,担心挂科的压力?还是同龄发小结婚随份子钱的压力?又或者是找工作陷入困境的压力?等等

如果你能说出几个类似上述的压力,那么恭喜你,至少你还是比较有进取心的。

最怕的就是这样一种态度:

压力?不好意思,在我这不存在,每天该吃吃该睡睡该玩玩,作业该抄就抄,各科不挂科就行,想那么多干什么?你问我有没有目标?有!王者能再上几个段位。你问我对自己有没有规划?有!毕业了就回家,我父母都给我安排好了。(昂!~~~,原来如此,那你继续玩哈,不打扰你了)

我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

那肯定是时间管理与你的生活压力有着密切联系,同时想锻炼自己的自控&自律能力,你有时候就得对自己狠点。就这么个明晰的逻辑关系。

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为什么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

还不是每天都有一堆待定的事要去处理。不管我们是学生,还是职员,还是父母,亦或是老师,当我们或多或少都会面临这样那样的压力,当我们开始手忙脚乱,被埋在琐事堆里的时候,时间便变得捉襟见肘,我们越手忙脚乱,就越容易无法集中精力高效办事,面前的事就越堆越多,你的压力就越来越大,等到真正力不从心之时,便歇斯底里,彻底松懈。一次次恶性循环都在不经意间悄然发生。

还有另一个方向,你的时间管理越到位,你做起事来便就越井井有条,因为心里有底,就越容易集中精力专注于某一事,高效地完成一事,你就便多一份成就感和自信感,你处理事项的效率便更高。

因为你的时间管理,一次次恶性循环便扭转成为一次次良性循环。到最后,要处理的事越来越少,心情越来越好,压力自然便少了许多。

最重要的是你的时间管理会为你省下更多的可支配时间,这才是时间管理的魅力,你不知不觉间比别人多了半天时间。

我想,市面上大部分书所宣扬的时间管理的厉害之处大抵便是如此吧。

解释完前半句,再来解释后半句。

还是接着上面的论述,你该怎么集中精力?该怎么做到做事时不被外界因素打扰?该怎样做到争分夺秒?

还不是起床起得最早,睡觉睡得最晚,做事时就放下手机,不该玩的时候就别想着放松一下,总之就是管住自己的心,管住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当你对自己要求得越严格(注意:是严格,不是严苛,该放松的时候还是得放松,该休息时就得去休息,你要分得清辨得明时间上的轻重缓急),自律便会出现,有着这样的底子,再进行时间管理,你才能将时间管理的威力发挥出来。

所以,与其说对自己狠,不如说多学学大人口中常说的“要懂事”;与其说要适当焦虑,不如说要让自己心里能装事,心心念念,你才会有所行动,有所作为。

第三点:做好长期跟自己的思想作斗争的准备。

毕竟,人无完人。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并不是时时刻刻都按部就班、严格要求;而是松懈的时候,自己亲自动手紧一紧,太焦虑太累的时候就自己泄泄气,就像一条无边无际的正弦波,在一定的范围内起起伏伏。

当然这条正弦波的中心轴线是在X轴上方,不为零,也不为负。什么意思?你走两步退三步,有何意义?不得是今天的你比昨天更努力些更精进些。

就拿我自己说吧。自己给自己一个标签,追剧狂魔。花时间熬夜追,追到全剧终再去上床睡觉,(可能有的同学就问了:呀!那第一篇里面虚构的“你”是不是就是学长呀?郑重地说明,不是我,因为我不玩游戏,因为手机没内存,玩不了也玩不转)。

我知道,熬夜追剧不应该,但没办法,架不住编剧编得好,导演拍得好。所以,我就给自己定了底线:明天一早有课的话,不熬夜追;烂剧一个的话,果断不追,纯粹浪费时间;剧情越看越没劲的时候,不熬夜追,不连着追。这样筛选下来,再一看咱们国内电视剧/网剧良莠不齐的现状,各位想想能追的还剩几个?

有时候自己也会反省,什么从今天起就不追剧了呀,不再浪费宝贵的时间呀,后来经过一番垂死挣扎之后,到头来,该追的剧一个都没落下,渐渐明白:这种内心约束,纯属扯淡。

因为你白天那么多可以利用的时间不去争取,偏要抠这追剧的时间,有的同学就会问了,不是说要争分夺秒吗?是的呀。我的意思是:在做事的时间段里,必须争分夺秒,不要拖拖拉拉,不要拖到连追剧的时间都没了,最后不得已熬夜追,还伤身体。各位明白否?

但不得不说,追剧确实花费时间,所以我也正在跟自己的思想作斗争,至于最终结果怎样,我也不知道,我想等到开始工作的时候,估计就不会再追了吧。

比如现在的我正端端正正地在电脑前敲着键盘,奋笔疾书,哪还有心思去追剧,说到底,还是眼里没活,事少,忙起来就好了。

言归正传,当自己变得越来越懒时,就不要再宅在宿舍,多往自习室跑,跟自己的身体作斗争。当自己做事越来越拖延时,就要多想想没完成的后果,跟自己的惰性做斗争。

二、学会选择性“屏蔽”手机

我不敢说手机为我们带来多少知识和见识,但我敢说手机浪费了我们数不清的时间,也破坏着我们的注意力集中。

做个小测验;自己留意一下,一节课50分钟下来,你总共多少次拿起手机?一次拿起手机最长的时间有多长?让你半个小时内不能碰手机,能不能接受?

你可以据此分析判断自己对手机的依赖程度有多严重。你甚至可以大致算一算你一天中在QQ、微信、抖音等APP上花费的时间有多少?尤其是刷短视频这种操作,再加上应用程序后台AI算法智能推送的加持,你从一开始刷几分钟视频到后来能刷一天直到手机没电,这种情况的发生不是没有原因的。

手机对我们渐渐变得弊大于利。我想说,我这句话没错。但这句话潜藏着的逻辑关系却很有问题。

怎么说?这句话从头至尾批判的都是手机,错在手机,它不该被做得功能这么齐全,样子这么炫酷,网速这么快,…… 错的是谁?相信各位心里都已有答案。

那些为了利益无限制开发娱乐的商业行为(此处,没有褒贬之义,商业本身就是趋利,无可厚非),更重要的是无法抵抗住诱惑的我们。

所以导致什么情况?我们并没有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没有养成抬头听话的习惯、没有养成见面面对面沟通的习惯、却养成了手上没拿个手机便心神不安的习惯。

但我也只是说:弊大于利,手机的存在还是有很多好处的,对我们学生来说,除了最基本的通讯功能外,学习APP和浏览器,为我们提供着无比便利、触手可及的网络学习资源。

所以,手机本身并没有错,问题在于拿着它的人,是怎么使用手机的,好好的一把宝剑,是硬生生拿它来劈柴,还是用来铲除邪恶。

说了这么多,那到底该怎么做呢?

第一,将手机调成静音模式。

这么做,还是为了减少手机信息对自己的打扰。我自己的手机三年多了,一直都是静音模式,一是确实没有什么要紧的工作、业务什么的要随时保持联系;二是最烦做事时,手机消息通知一直响。

第二,如果你到了可能会挂科的危险地带,为了专心学习,那最好是把手机上的游戏、短视频APP等都卸载了。

还是那句话,心里没了念想,便不会有所行动,自然也就不会花太多时间在手机上。

可能有人就说了:用不着卸载,我平时少看就是,再说刷个视频也花不了多长时间。你不是说:该放松的时候就得放松一下吗?

我想说,你要真能管住自己的心,管住自己的手,那没问题,少看就是。刷视频可以,但还是那句话,要注意时间点,该做事的时候,就不要想着玩,事做完了再去放松休息。

可能还有人想说:可能会挂科,也不一定是受手机影响啊,未免有点牵强附会。是,不一定是因为手机,才会使你面临挂科,也可能是自己的学习接受能力等问题;但手机绝对是让你挂科的帮凶。

怎么说?当大部分人在思考上面临阻碍时,最自然的选择就是转移注意力,以缓解短时间内迅速积累的心理压力。而对应的结果往往是:停止思考这一问题或知识;暂时转移注意力。

而最容易发生的表现便是暂时转移注意力。这时可就得注意了。转移注意力是需要一个环境或者转移对象的。

具体来说,就是当你不想再去思索一直困惑的问题时,为暂时转移注意力,你必须有一个可以帮你转移注意力的事物。

比如:如果你注意到身边正好有几本书,那么你极有可能会拿起它翻看,这还好,你还能继续处于学习状态。再比如:正在苦苦思索时,突然有人叫你,跟你说话,这也行,达到了转移注意力的目的。

但现实总是事与愿违,离你最近的便是手机,最触手可及的便是手机,而且手机内容的吸引力能更好地帮助你摆脱刚才的思考困境,单从这一方面来说,手机的作用比看书、聊天什么的更有效果。

但是,一旦养成思考不下去的时候,就去玩手机的无意识行为习惯,那你的思考压力极限便会被压低,这才是我们真正要注意的关键问题。

思考压力极限,也可以叫思考耐力,说的通俗点,就是当你苦苦思索理解某一知识点时,你能坚持住,直到翻越最后一个高山,搞清楚了这个抽象难懂的知识点,这说明你是有一定的思考压力承受能力的,而不至于,思索了一半,思考不下去,顿时心烦意乱,选择暂时放弃.

这种状态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利的,甚至可以说是一场看不见的灾难。

为什么这么说?如果你一思考不下来,就着急去转移注意力,就去玩手机,就去干别的事。那你还想不想学习更加抽象难懂的专业课了?你还想不想把问题解决了?

而在这场灾难中,手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刚才说了,手机作为转移对象,是再完美不过了,与此同时,也让你的注意力转移少了阻力,一有压力就转移,一有压力就转移,到最后,你可能会变成一个啥都不想思考、啥都学不会的大学生。

第三,学会用手机解决问题。用“使用手机学习”代替“用手机玩”的思维意识。

这一观点的提出,是为了解决上一观点中手机对思考耐力产生的不利影响。

说到底,还是一个人的思维能力问题,既然手机一直在阻碍你的思考脚步,那为什么不想着把手机作为帮助你思考问题的利器?这句话矛盾不?一点都不矛盾,手机本身就只是一个工具,关键是使用它的人是怎么想的。

这怎么说?

好了,突然遇到一个久攻不下的问题,为了避免急剧增加的心理压力,我的注意力要开始转移了,(下一步很关键)然而我并没有打开那些娱乐APP,而是打开了浏览器,在搜索栏里输入了这一问题,我想看看有没有解答或者思考的线索也行。

注意了,这也是一种注意力转移,将注意力从聚焦问题本身转移到和问题相关的细小知识点或者能够解决问题的线索。

所以,我经常在文章中建议各位有什么不懂的,自行百度。因为有可能你想不明白某个词,就会选择放弃去了解这个词的意愿,将注意力转移到下面的内容。但有些词的理解会影响着你对下面内容的理解。

总之,换一种思考方式,手机就会变成能帮助我们思考的利器。

第四,在固定时间一次性查看完通讯信息。

这么做,是为了避免信息通知频繁打扰你的注意力集中,同时也不影响信息的沟通。

比如:你可以在早上上课前和下午自习前两个时间段,集中查看、回复手机上的消息。尽量做到在一天内将“多次拿起手机”变成“两三次拿起手机”。

先不说能为你节省多少时间,就单拿注意力打扰这一点来说,这么做,可以极大减少手机对你集中注意力的破坏。

再啰嗦一句:如果你没有兼职、也不实习,那就没有工作应酬、业务需要这一说,根本不需要24小时手机不离手,除非上面有你想玩的游戏、想追的剧、想看的短视频等等,能让你魂牵梦萦,无法自拔。

三、时间管理象限法,了解一下

时间管理象限法是时间管理的基本的理论之一。

它从紧急&不紧急 和 重要&不重要 两个维度出发,对计划的事项、任务的轻重缓急进行划分,帮助我们从一堆琐事中抓住那几个关键任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象限法的实现,需要从两个地方着手。

第一,你对计划任务、事项轻重缓急的划分是否准确。

如果你从一堆事中找不出你最应该花时间、花精力,亲历亲为的事来,那我劝你先不要纠结哪个事项得先做,哪个得缓一缓,你可以暂时将罗列的事项平等对待,按顺序依次执行,当然,前提必须是罗列的计划事项不能过多。

慢慢地,你会逐渐熟悉自己平时做的较为频繁的事项有哪些;这些频繁的事项中,最花时间花精力的有哪些;不怎么花时间的事有哪些;对于这样不同类型的事项,你该怎么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就这样,你一点点熟悉自己的常态,渐渐把握自己的做事倾向和节奏,同时渐渐了解自己对事项轻重缓急评判的标准。

第二,你的执行力如何以及事项难度是否与自身情况匹配。

你的执行力如何直接影响你完成事项的质量。这一道理相信大家都明白,我在这里不再赘述。我重点讲讲后者,计划的事项难度是否与自己的情况匹配。

有时候,量力而行,是你做事的守则之一,一个超过自己承受能力,无法通过时间精力去弥补的事项,就暂时把它放在一边,不是不再去处理,而是等到你具备相应能力的那一天再去做,你与其现在干耗着,不如等到学成之时,瞬间团灭。

所以,审视自己计划的事项是否与自己现状匹配,可以极大地避免一时解决不了带来的打击,而且这种打击本该避免。

第三,罗列的事项是否详细可操作

列举事项太笼统,是我们做计划时最容易犯的大忌。

比如:你计划复习第三章,就不如计划复习第三章第几节的某几个知识点。

一定要详细明确,因为一个笼统的计划,和从未计划没有区别。而且越详尽,你越容易明确目标,越容易集中精力猛攻那几处要点,复习的难度也随之下降,而不是平铺过去,看似每个好像都复习了,但却又感觉很虚。

总之,你的计划写得越笼统,你就越没有清晰的目标来指引你,复习/执行效果可想而知。

所以列举事项的其中一个原则就是不要贪多,企图一次就想复习玩一本书;一口就想吃成个胖子,这显然是不靠谱的。

我想,之所以将事项一一罗列出来,一是起到明确清晰的作用;二是思考写出来的事项够不够详细,能不能执行下去,在心里评估了一遍整个计划的可实施性以及难度。

关于时间管理的方法就说到这里,希望能对各位有所启发。

我是洛宾学长,讲你所想,答你所问,我在【萝卜理】等着你们。

洛宾学长

RobbinChai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