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么引起别人的共鸣?一篇文章给你讲清楚

 剽悍晨读 2020-11-06
主播:大宝

 
这本书是由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演说大师杜瓦特所写。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演说经验和专业技巧,从传递信息的理念和角度,阐述演说艺术和技巧。他把理念和实践相结合,突出了演说背后的逻辑,让读者明白那些深入人心的演说大师都是怎么做到的。
 
这次我们重点分享书中关于共鸣的三个层次,分别是:基础共鸣、中级共鸣和高级共鸣 。 
 
共鸣从哪儿来的?很简单,共鸣来自“共”。通常来讲,共鸣有3个层次,我们可以跟他人实现一些浅层次的共鸣,也可以实现一些更深层次的共鸣。  

基础共鸣


 
“怎么才能写出有读者有共鸣的文章呢?”
“怎样演讲才能让听众有共鸣呢?”
“怎样才能让用户有共鸣呢?”
 
最让创意型工作者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如何才能引发别人的共鸣。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你首先要搞明白共鸣的作用原理。对大众来说,最底层的共鸣来源是:基础共鸣。
 
它是指你和他人有共同的经历、身份、背景,使用共同的语言,受同样的文化熏陶。比如,你给“北漂”的朋友讲自己在北京打拼的故事,肯定比给非北漂的人讲更容易引起共鸣;你给宝妈讲育儿趣事,肯定比给单身的人讲更容易引起共鸣;你给领导讲项目的难点,肯定比给家人讲更容易引起共鸣。
 
从这三个简单的案例中,你可以看到,在基础共鸣层面,“北漂”是经历,宝妈是身份,项目是背景。只有这些层面的要素统一了,你才能引发别人的共鸣。
 
换句话说,没有相似的基础经验,你想引发别人的共鸣,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你们没有共鸣的基础点。 

中级共鸣


 
比基础共鸣稍微抽象一点的是:中级共鸣。
 
中级共鸣的核心要素是:感受,比如,开心、难受、郁闷等。
 
就拿聚餐来说,如果大家都觉得一道菜好吃,那么“好吃”这个感受,就是未来大家的共鸣点。之后,大家再聚餐,那么这道菜可能就是引发共鸣的武器。
 
但是,你要注意,好吃是一个非常含糊的词。对于同样一道菜,每个人体会到的“好吃”是有差别的。有的人觉得它有营养,有的人觉得它很清淡,有的人觉得它有汤水对胃好。
 
再比如,每个人分手的经历都是不同的,但是我们却可以体会其他人分手时的难过或痛苦。而一个没有分过手的人,是很难体会分手者的心情的。
 
这就是中级共鸣的表现。它立足于感受。你和对某件事抱有相同感觉的人分享,就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
 
这种感受大体分成三种:正面的、负面的和中立的。比如,你觉得带孩子不是一件有趣的事,那么你只能得到有相似感受人的共鸣。你无法得到觉得带孩子很有趣的人的支持和理解。同样,对带孩子没有情绪波动的人,也很难理解你。

高级共鸣 

 
比感受更高一层面的共鸣是:高级共鸣,它的来源是价值观。常见的对价值观的描述有:热爱、坚持、放弃、选择等。
 
比如,一个人给你讲了他努力奋斗的历史。如果他的故事在你心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那么说明你也是一个努力奋斗的人。这种共鸣的基础就来源于:努力奋斗,和你们的背景、和你们对一件事的看法关系不大。或者说,即便你不喜欢他的工作,但也可能会被他“努力奋斗”的底色打动。
 
由于价值观这三个字确实比较虚,我们再举个例子。比如对于《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来说,如果你被打动了,说明它攻占了你价值观中的善良。
 
因为你没有卖火柴的场景共情,也可能没有小女孩的身份和家境,但是善良让不同的人对这个故事产生了相同的感受。
 
所以,当你能利用故事、场景和画面等方法,在价值观层面跟他人产生共鸣,那么你就掌握了引发高级共鸣的方法。
 
总结一下,这期内容非常有价值,值得你多读几遍。三个共鸣层次,代表了你能影响到多少人。最高级的共鸣方法能够让你赢得最多人的理解。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给你带来启发,记得给我们点赞鼓励哟。
 
参考书目:《沟通 : 用故事产生共鸣》 [美] 杜瓦特

 ——END——

往期好文:
想做好自我营销,你得讲好这“三个故事”
用一年时间,跟剽悍一只猫共同升级
圈子对了,一年顶十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