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与心理学的故事:一直在路上的践行者

 昵称535749 2020-11-02
发布时间:2020-10-21 

文章封面

"每朵花都有自己盛开的理由”,这是在《读者》上看到的一句很温暖的话。当再一次被问及关于心理学的意义的问题时,我想到了这句话。

高考完填志愿,不知道为什么,就填了心理学专业,自此与心理学结缘已经超过十年。刚开始,学习心理学,觉得可以以另一种“医术”去治愈人们,然后逐渐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心理学是助人者自助。我希望这世间的花朵能够盛开,首先要做的是绽放自己。如果我自己都没有能力绽放,又何谈帮助他人?

其实毕业以后有一段时间,我做的是HR的工作,跟心理学的关系并不大。之后在生命逐渐行进的过程中,种种内心的冲突与问题丛生,尤其是在结婚生子之后,所有的问题仿佛一夕之间就暴露出来了。于是,我们又重新接近了心理学。接受过一对一的咨询,也参加过各类型的工作坊,在不断地学习与体验中试着去疗愈自己。

然后,我发现一直以来,我都没有勇气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我过的是父母、大众眼中安稳的、正常的生活,有一份稳定薪水不错的工作,有一个正常的家庭。

在这种安稳和正常之下,我忽略了其实我内心对现有的工作并没有多大的热情,在职场上也常常让我觉得很“耗”。于是,我在业余时间开始了大量的读书、写作,无论是心理学还是非心理学的。直到有一个合适的机会,我辞掉了工作,成了一名自由写作者和心理咨询师。

自由职业并非想象中的轻松,面临的压力常常很大,不管是经济上还是心理上的。但这一次,因为是自己的选择,就这么一直走着。

从最开始的没有收入、没有咨询,到现在有相对比较稳定的写作和咨询收入。很多次,我都想要缩回去,缩到那个曾经安稳的壳中,我的老东家也曾几次邀我回去,不能说没有动摇。人的成长就是这样,进三步退两步,无法一直斗志昂扬,无法一直信心满怀。

只是,我也无比清楚地明白,也许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就是这一次机会。如果放弃了,可能也就这样了。所以,如今我依然在做着心理学的工作,和我的老师一起,运营一家心理咨询工作室。

我主要负责心理文章的撰写和接咨询。是什么样的动力支撑着呢?我想是一个模模糊糊的信念,会觉得这样的工作是有意义的。跟随着老师去全国各地开工作坊的时候,我亲眼看见了很多人,聆听到了他们生命的故事,我想有很多人是需要心理咨询师的存在的。

我也见过重度抑郁症患者从一开始戴帽子、戴口罩,眼神躲避他人,到露出真诚灿烂的笑容。那一刻,我想就是一朵花的开放。会让我们觉得我们的工作真的很有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也遇见了很多对心理学感兴趣的伙伴,他们热切地期望自己成为一名助人者。我仿佛看见当初刚刚学习心理学的自己。天真、热情又充满希望。只是越学习,越发现所学的那些理论并不是最重要的。

而很多人都是在这样的误区中,我自己也曾是如此。我以为只要我懂得足够多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就能帮助到我的来访者,其实那有时候反而会造成一种伤害。因为人不可能在冷冰冰的知识中完成疗愈,只有在充满情感的实际体验中完成。

很多人私信我说,老师我想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应该看哪些书,考什么证。似乎读完这些书,考完一个证,就能做心理咨询工作一样。

其实这是一种大大的误解,心理咨询师的工作的特殊性在于,很多时候它发挥作用的并不在于这些条条框框的知识和理论,而是咨询师本身具有的人性,能给予来访者的抱持和互动体验。所以,我会建议,想成为心理咨询师的人可以先去自己接受心理咨询,去自我成长。

目前,我就走在这样的路上,每年会学习一些新的技术,在这个过程中,去关照自身的成长,处理旧有的坑洞。否则,当面对与我有类似坑洞的来访者时,可能我就不自觉地跟着掉进去,到时候,于咨询师、于来访者都是种伤害。可以说,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也是一个需要良知的工作。

从商业的角度来说,我们希望来访者多来咨询,可是从来访者成长的角度来说,如果一个人一直来咨询,也是种依赖,只不过在咨询室里找了另外一个“妈妈”,对于成长毫无益处。所以,坚守住自己的职业伦理非常重要。

也许每个人来这个世界上,都是有自己的使命的。而内心激发着我不断去做去跟随的,大概就是我的使命所在。今后的路上,依然少不了的是自我的成长,以及助人工作。

原创:萧潇
责任编辑:一只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