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为什么要说“谢谢”?

 张海露Eric 2020-11-02

1. Head in the Cloud

Head in the Cloud 买了好久,近日才把它读完。

Head in the Cloud 来自英文习语 have one’s head in the clouds,英文释义是 to think about something in a way that is not practical or sensible, especially when you think things are much better than they really are. 

用它做书名是一语双关:我们往往傻傻分不清楚;云储存时代,我们能轻而易举的搜索到知识,也就是副标题中的「Why Knowing Things Still Matters When Facts Are So Easy to Look Up」。

既然 Google 一下就能获得知识,这些知识还有学习和记忆的价值吗?

作者说我们无法 Google 出观点,如果没有一定知识储备,我们也不知道该 Google 什么。另外狐狸样的 broad knowledge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社交、及时决策、提升学习能力、保持好奇心。

作者把全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向我们展示我们有多愚蠢,最可怕的是我们不知道我们不知道。网络没有让我们更聪明,反而是创造了我们什么都知道的幻觉。第二部分作者通过调查测试,想证明知识和收入、道德的强相关性。最后一部分给出了一些策略,比如获取信息方面关注一两个靠谱的媒体即可(他推荐了《纽约时报》),可以把它们作为浏览器的默认首页。

这本书的文笔不错,也能收获很多小知识。它带给我的思考是:为什么我们要学习一些现在并用不到的知识、技能?哪些知识和技能更值得学?它也又一次提醒我,要做一个狐狸型学习者,持续丰富自己的思考工具,相信万物之道是可以联系、打通。

我们作为老师,也有义务引导学生主动动手「搜索」。搜索这个动作很简单,但是搜什么?为什么搜?如何筛选结果?如何利用「搜索意识」倒逼调整自己的学习思路?这个技能其实并不是看起来那样简单,一个小动作背后其实是一套理念和策略。

2.《非文学翻译》


《非文学翻译》之前读过,今天收拾书架又重读了遍。看着自己曾经写下的批注笔记,温故知新。

这是一本实在、真诚的良心之作,作者从翻译入手讲了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有理论也有手把手的实操,帮助学习者了解什么是好的英文,和如何解决理解和翻译的烫手山芋。这里只提两点,也是之前在视频中提到的内容

1)翻译成什么样是结果,翻译的基本步骤是先准确理解,再通顺表达。

如何准确理解呢?宏观上看场景,中观句段篇的逻辑,微观基本词意不能过于依赖词典。

如何通顺表达?最基本是不要有低级语法错误,要通过勤查词典确保用词准确。句段方面要如何基本的英文表达,即「一句之内,主要信息用主句表达,次要信息用分句或短语表达」「在各段之间,旧信息在前,新信息在后」。再高级一点就涉及表达的节奏和简洁,具体表现在长短句搭配使用和用词选择。

2)以英文写作的原则指导汉英翻译

Google 一下 plain English/writing guide/style guide,能找到无数英文写作指南。作者重点推荐了这几本:

  • William Strunk—The Elements of Style
  • Martin Cutts—The Plain English Guide
  • Joseph Williams—Style: Toward Clarity and Grace; Style: Lessons in Clarity and Grace
  • 欧洲委员会翻译司的小册子 Fight the Fog: How to Write Clearly
  • 《经济学人》写作指南 Economist Style Guide
  • BBC写作指南 BBC News Style Guide
  • Plain English Campaign 编写的 How to Write Reports in Plain English
  • ......

读完这些书写作可能也没有太大进步,因为写作练习最重要的是写和改。但是读这些写作指导书籍,可以提升我们对英文的理解和审美,让自己想得更清楚,写得更可读。


如书中所说「英语老师鼓励学生用大词、用从句,目的是为了瓜大学生的词汇量、巩固所学语法知识,并非为了交流。现在到了使用英语交流的阶段,就需要返璞归真了」。


3.《知的资本论》


在书店用一个小时读完了这本《知的资本论》,讲的是茑屋书店创始人增田宗昭谈商业理念。他的书店理念已经影响到了公共设施设计,最近的一个成功案例是打造了武雄市图书馆。

读完这本书,我印象最深的是这几个关键词:

1)顾客价值

顾客价值排在第一位,即从顾客的角度看问题,看能给他们带来什么。不要用头思考,而是用脚,去发现和解决真正的问题,为服务对象下来真正的价值。建筑中的从顾客出发是「Human Scale」。为何一个建筑物会让人觉得舒服?秘诀来自建筑物和建筑之间的距离、摄于阳光与阴凉处的平衡,也就是光影的应用。茑屋书店的设计师把这种平衡称为 Human Scale。

2)设计

增田宗昭的核心商业理念是:唯有设计师方能生存。商业的本质是创造,设计不是锦上添花,而是立足之本。在商业中设计的本质是提升客户价值。比如他们设计的茑屋书店,特点之一是营业到深夜,这在当初是一种新的尝试。这个尝试的出发点不是噱头、情怀、也不是考虑收益,而是出于自身的感受作出的设计,让自己更方便、开心,最终就会提升顾客价值。

3)自由


自由不是没有章法和规则,而是不满足没有选择,主动创造选择。他说「可以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就是对我而言的自由」「自由是让梦想中的东西出现在现实中」,这样说来自由就是不断创新。


4)书店的问题「卖书」

书店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其实是「卖书」,即把书当作商品卖,把书店变成卖场。而真正好的书店,一定是最注重书的内容,通过设计给内容分类、展现给顾客。书店工作人员要做的是设计,而不是机械地上架。设计需要用心,也需要专业知识和观察能力。

教学也是如此。老师不是搬运工,而是设计师。作者提到了顾客价值、市民价值(即从顾客和市民的角度出发设计),我想我们要有学生价值。为了提升学生价值,我们就得创新,在提升自己审美和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被讨厌的勇气》


支教的时候,我教村里的孩子们说「谢谢」,因为这样更有礼貌。有学生问为什么要说谢谢呢?如果某个人只是做了他应当做的事情,我们也付了钱,为什么还要说谢谢?

我想了想,那时候我给的回答是:如果一个人做的事情让你觉得开心,那就要告诉他。


读《被讨厌的勇气》我有了新的感受。阿德勒心理学强调众生平等,我们每个人都有价值。有价值并不是要有多大的成就,我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价值。只是由于某个人的存在,你的生活受到了影响和鼓励。我们为此感激道一声谢谢,也是对那个人的承认和鼓励。生活就是这样点滴的鼓励和感恩。

谢谢不是喊出来的口号,唱出来的《感恩的心》。它是平等、鼓励,是你害怕失去恐慌现在的定海神针。


那天课后还收到一条私信:


只是这样的「告诉」,就足以鼓励我好久好久。是的,我的存在就有价值,我有改变自己和帮助他人的能力,我也愿意传递这份鼓励。

活了 30 年,如今才慢慢理解什么是「感恩」。请相信我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价值,比如我于你,你于我。

猜你还想读:

· 用翻译突破阅读和写作

· 推荐这本写给青年朋友的新书

· 看漫画学口语,英语学习如此有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