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腹部超声 | 超声中的这些“征象”,可助你鉴别肝肿瘤

 超声技术与诊断 2020-11-02

┋“浮雕状改变

    “浮雕状改变”是指在高回声结节内部犹如“浮雕”状,在肝血管瘤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肝血管瘤内的“浮雕征”

┋“盈亏征

    “盈亏征”是指在体位变化或压迫肿瘤时,肿瘤内部回声会出现变化,见于肝血管瘤。

┋“镶嵌征”或“结中结

     “镶嵌征”或“结中结征”是指在原发性肝癌肿块内出现极细的带状分隔,把肿瘤分隔成地图状,此特征反映了癌组织向外浸润性生长与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包绕反复拮抗的病理过程,多个癌结节也可形成这样的图像,镶嵌征是肝癌声像图的重要特征,转移癌则罕见此征象。

肝细胞肝癌“”镶嵌征

┋“声晕

    “声晕”是指在肝脏肿瘤周围出现的环状低回声,原发性肝癌的“声晕”通常较窄,而“宽声晕”常见于转移性肝癌中。

肝细胞肝癌:周边窄带状低回声晕

┋“靶环征

    “靶环征”是指在转移性肝癌中,癌肿内部呈高回声,周边有较宽的低回声晕,这个低回声晕的宽度常大于原发性肝癌的声晕。

(有的文献中也认为靶环征便是牛眼征(英文为Target sign或Bullseye sign),但小编翻阅了《超声医学》第六版,当中将两者分开描述,因此在这里也将其分开)

靶环征/牛眼征

┋“牛眼征

    “牛眼征”是指在高回声肿瘤的中央部分出现坏死、液化时,超声表现为高回声中央的无回声区,形似“牛眼样”,是转移性肝癌的特征性改变。

牛眼征/靶环征

┋“癌脐”或“脐凹”

    “癌脐”或“脐凹”是指肿瘤位于肝表面被膜附近时,其表面可因肿瘤中央区发生坏死而出现凹陷,常见于转移性肝癌中,偶尔也出现在胆管细胞癌的声像图表现上。

以上便是肝脏肿瘤性病变中常见的特殊征象,虽然并不能凭借单一的这些征象就判断出肿瘤的性质,但熟悉了这些特殊征象,也能为肿瘤的鉴别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

附:肝包虫病的特殊征象

┋“囊肿囊征

    “囊肿囊”征见于肝包虫病中的子囊孙囊型,是诊断肝包虫病的特征性征象之一,超声表现为在母囊内存在大小不一、数目不等的多个子囊回声,囊壁光滑。

囊中囊

┋“双壁征”或“套环征”及“水上百合花”征

    “双壁征”或“套环征”是指在肝包虫病中,由于包虫囊肿变性、退化、坏死时,内囊分离,内囊与外囊壁之间存在极窄且均匀的无回声区,似双层壁样结构,此时囊壁仍然完整清晰。

双壁征

    若分离的内囊囊壁破裂塌陷于囊液内,呈卷曲的条带状强回声或不规则的强回声带飘动,称之为“水上百合征”,见于包虫囊肿——内囊破裂分离型。

水中百合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