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快速洞察人心,鬼谷子教你一招攻心术,助你成为攻心高手!

 鬼谷道 2022-09-03 发布于江苏
  

鬼谷道创始人|鬼谷子智囊团|民间手艺人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请听题:相亲时,如果一个女孩想知道男孩是否有房有车时,怎么说比较好?
 
如果直接问,会给人一种物质女的感觉。我见过这么一个方法,女孩可以问男孩,
 
你们小区的车位贵不贵?
 
既没有直接提房,也没有提车,但是可以从男生回答的内容中,轻而易举的了解男生的经济情况。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套话方法,假设对方已经在做某事,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与此相关的问题,进而套出对方的真实想法。
 
阿信已经很迫不及待的跟大家分享了,本来是要放在最后的,但是咱们就是敞亮人,就不卖关子了,鬼谷子将这种话术概括为:
 
虽非其事,见微知类。
 
知道某一点、某一方面,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知道这一类的情况。
 
 
咱们先不急着让子贡出场,说一段春秋时代卫国的家丑。
 
在《鬼谷子》里有这么一句话,父子离散,乖乱反目。这里说的“父子”八成是指卫国国君卫辄即位后,与其父卫蒯聩争夺王位的事情。
 
这卫蒯聩因违抗卫灵公之命出逃国外,后来他的儿子卫辄继位,拒不接纳父亲卫蒯聩回国。因为,只要他爹回来,他这个卫王就当的名不正言不顺。
 
这本来是卫国的家事,但却严重违反了儒家“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的规矩。再加上,孔子当时还领着卫国的工资,

便与孔子有了关系。

 
坦白讲,孔子其实不喜欢卫灵公,比如就曾经“友善”的评价卫灵公是“无道昏君(子谓卫灵公之无道)”。
 
但实际上,卫国国君对待孔子还是不错的,特别是卫灵公。孔子当年周游列国刚到卫国时,卫灵公就许给孔子“奉粟六万”的待遇,奉为客卿。
 
虽然是份闲职,主要任务是陪老板聊天,手里其实没有权力,但孔子总算找到了工作。
 
之所以不给孔子安排具体官职,也不能全怪卫灵公。当初卫灵公面试孔子时问:孔先生,你可会排兵布阵啊?
 
孔子答:这个真不懂,我的专业是搞祭祀。
 
多说一句,儒家的发明人其实不是孔子,儒家最早就是搞“俎豆之事”的,也就是搞祭祀的。很显然,卫灵公对孔子很失望。彼时天下诸侯纷争,想找工作必须要有两个本事,要么能说,要么能打,可孔子都不擅长,专业不对口。

很显然,孔子对卫灵公也很失望,那么大年纪了,整天想着打打杀杀,能不能有点出息?于是孔子离开了卫国。
 
但很快,他又被卫灵公给请回去了。这是为啥呢?
 
孔子虽是个“偏科生”,不会兵法,但他好歹也是全国“文科状元”。彼时,像晋国、齐国这样的豪门都对孔子关上了大门,拒不录取。甚至连孔子祖籍宋国也清高的关上了大门。孔子苦学多年,空有一生才华,一腔抱负,却被豪门拒之门外。
 
一直在破坏规矩的豪门们,在弱者面前突然装起了清高,讲起了规矩,讽刺!
 
然而,唯独偏远的卫国向孔子抛出了橄榄枝:你来我这吧,我给你一百万奖学金,哦不,“奉粟六万”。

卫灵公隐约觉得,老孔那一套,可能有用,以后能做大,但到底有啥用,他也不知道。他想不到,正是因为他在孔子困难的时候拉了他一把,才使得“卫灵公”能名垂青史;他想不到,眼前名不见经传的孔子会成为万世师表;他想不到,儒家日后会成为华夏文明的核心。或许他也没想那么多,但他还是愿意为孔子破坏一次规矩,帮一下孔子这个“偏科生”。
 
虽然,彼时的卫国也不安生,风雨飘摇。
 
但,我们确实要给“卫出公”点个赞。有时候,选拔人才的规矩是人定的,制定规矩的目的难道不是为了选拔更优秀的人才吗?
 
否则,要规矩干嘛?
 
 
孔子打卡上班没多久,卫灵公就去世了,他的亲孙子公子辄继位,是为卫出公。
 
可新卫王他爹太子蒯聩在晋国活着好好的,正对卫国的王位虎视眈眈。此后十余年间,这对亲生父子为了争夺君位,各自网罗人才、积蓄力量,争斗得你死我活。
 
在这场恩怨中,孔子会怎么做?世人想知道,他的徒弟们也想知道,老师会不会帮卫出公呢?

冉有是个滑头,他很想知道孔子的想法,可他又不敢直接问,于是他去怂恿子贡去问。
 
子贡倒也爽快一口就答应了。冉有内心窃喜,小样上当了吧。不过冉有还是小看了子贡的口才,他可是被润之先生称为是“纵横家之祖”的狠角色啊。
 
子贡来到孔子面前说:恩师,我想请教个问题,你说商代遗老伯夷、叔齐这对兄弟两,是什么样的人呢?
 
原话是:伯夷、叔齐何人也?
 
是的,你会发现子贡并没有傻乎乎的直接去问,而是转了个弯。毕竟,有些话题太过敏感了,问的人尴尬,答的人也尴尬。
 
孔子是怎么回答的呢?答:古之贤人也。
 
之所以孔子这么说,是因为伯夷、叔齐是孤竹国的王子,叔齐主动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结果叔齐也不愿打乱社会规则,也未继位。
 
这兄弟两就这样相互退让,主动让位给对方。
 
所以,孔子称他们为贤人。
 
 
子贡又问:“他们之间会有怨恨吗?”
 
你会不会觉得子贡跑题了,冉有想知道孔子对卫国父子夺位事件的看法,而子贡似乎在跟孔子探讨古人道德品行的问题。
 
孔子说:“他们求仁得仁,怎么会怨恨呢?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伯夷、叔齐求仁得仁。而卫蒯聩、卫辄父子争位,争得你死我活,都没有仁心,这样的人必然失道、失德,其结局可想而知了。
 
子贡用卫蒯聩、卫辄父子争位与伯夷、叔齐两兄弟互相让位形成鲜明对照。他发现孔子赞扬伯夷、叔齐,并表现了对卫出公父子争位违反等级名分又失仁的不满。

既然孔子夸赞伯夷、叔齐,就自然反对卫辙、蒯聩、卫父子
 
于是,子贡一个“卫国”都没提就知道了老师的真实想法,他出来对冉有说:夫子不为也。
 
“老师不会帮助卫国国君的。”
 
子贡,请收下我的膝盖。我想用一句歌词形容你:
 
你是光、你是电、你是唯一的神话!
 
 
子贡的这一案例,或许是对鬼谷子“虽非其事,见微知类”最好的注解了。那么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呢?有如下两步,仅供参考:
 
第一步,拐弯,是为了降低对方心理防御,比如聊一些对方感兴趣,看起来与己方想知道的内容无关的话题。

第二步,设问,无意识勾勒,假装无意识的提出自己想知道的内容,可以通过故意说错,或者制造话题矛盾,或者故意说一半,勾引对方说出剩下的内容。
 
做好如上两步,就好比是给对方设下了陷阱,不管对方怎么回答,我们都可以迅速的了解他的真实想法。
 
有朋友会说了,为啥要拐弯呢?因为,直来直去行不通。
 
因为曲径也能通幽,这是我们行走在社会之上应当具备的一项技能。在现实生活中,并非所有的人都会将自己内心的想法直接表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摸清别人对此事的真实看法,我们可以另辟蹊径旁敲侧击,用一招攻心术,绕个弯子,识人于微,知人于类,轻而易举的将问题解决掉,
 
何乐而不为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