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补世成:“崆岭”遇险记|游记

 作家荟 2020-11-03

刘德良:蝶舞红尘|散文

文/补世成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长江源远流长,唯有三峡最壮美。但是,也唯有三峡滩最多,水最险。

“崆岭”就是长江三峡三大著名险滩之一。它坐落在长江三峡的西陵峡,距离湖北宜昌港61.5公里。自古人们就将它比作是“鬼门关”。并编成了一句顺口溜,在当地民间广为流传。说:“青滩、泄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人们为什么要把“崆岭”比作“鬼门关”呢?根据《川江航行参考图》和有关航道资料记载,主要是因为这里有一个以大珠为首的巨大礁石群。它在当地0水位的时候,长226米、宽48米、高15.3米。所以与其说它是一块礁石,还不如说是一个礁岛。它高高耸立在江心,把这里的航道一分为二。另外在大珠的周围,还有头珠、二珠、三珠,以及许许多多的小礁石。它们犬牙交错,或明或暗颁布在航道中,给过往船舶造成了无比巨大的安全威胁。它们就像魔鬼一样,迫使过往船舶行经这里,不得不左旋右转,东躲西藏。如果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落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船舶及船员,在这里葬身鱼腹。

除此之外“崆岭”还临近庙南河宽谷,是一个多雾航段。全年不但雾多,而且一旦起雾,又还特别浓、持续的时间也特别长。所以船舶行经这里,更需要加倍小心。如果一旦遇到江面起雾,那就一定要克服侥幸心理,千万不能冒雾航行。否则也犹如羊落虎口,也很难逃脱灭顶之灾。

但是尽管“崆岭”十分危险,可是在过去很长时间,一直都无人过问。任其疯狂肆虐,任其泛滥成灾。传说只有当地一名船工,曾经出于义举,才在大珠首尾的碓石上,刻了“对我来”几个大字,告示过往船舶行经这里的操作方法。船舶上下水行经到这里,都要取向“对我来”这几个大字才有利于进漕。所以从此“对我来”这几个大字,也就成了过往船舶航行这里的重要标志。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出于对船员的关心和关怀,同时也是为了新中国的建设和长江航运事业发展的需要,才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长期处于自然状态的“崆岭”,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但是整治后的“崆岭”也只是降低了它的安全风险,减小了它对过往船舶的威胁,并未彻底消除它对过往船舶的安全隐患。最后随着葛洲坝和三峡大坝电站的兴建,在“高峡出平湖”的愿望变成实现以后,“崆岭”对过往船舶的安全威胁才彻底消除。

我们家有两代人曾经经历和见证过“崆岭”这道鬼门关的厉害。一是我的外祖父,解放前他在民生轮船公司当船员,曾经就多次见证过“崆岭”这道鬼门关的肆虐,多次领教过它对船舶的威胁,并多次向我讲述过他的经历。他是在抗战大撤退之后才退出这个职业回了老家。其次就是我后也从事了这个职业,在长江跑了近三十年的船。不但亲眼目睹和见证过这个被初步整治后的“崆岭”,而且我还在“崆岭”这个鬼门关有过一次遇险经历。如今“崆岭”这道鬼门关虽然已经彻底消失,这次遇险经历也已过了很多年,但是我对这次遇险经历却始终都没有忘。而且一旦想起来还十分后怕。

那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初,我们船正在重庆港待令。当时“人民24号”货轮上有一名舵工突然生病,而我因为曾经是在这艘船舶实习,所以领导就派我上船去支援工作。还因为我知道这艘船,原来是在国民党海军服役的一艘军舰,后来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为了新中国的建设需要,才将它改造为一艘货轮。但是虽然船改了,用途也变了,可是船舶的内部的设施还没有变,船体长、甲板高,自身重,舵效差、驾驶台像炮楼一样,高耸在甲板上,这些缺陷还没有变。这种船舶在内河航行,尤其是在川江航行,驾驶操作的难度非常大。而我又是初出茅庐,航行经验十分缺乏,这对我的压力非常大,所以当时我很不想去揽这个差事。后来我又想有压力才有动力,才能更加历练人的意志,所以最后我为了更好地锻炼自己,仍然勇敢地去接受了这个任务,接受了领导的临时安排。

当时我们计划是从重庆开往湖北武汉。下水航行倒是一帆风顺,可是在返航途中,不幸的事情就来了。那是当我们行驶到湖北宜昌后,因为受川江航道的限制,根据调度室的安排进行了一个大整队。将之前从武汉拖来的六艘千甲驳全部解掉,然后自载了两百多吨货物后,另外加拖了一个装有400多吨货物的八字驳和一个装有780吨汽油的汽油驳。大概在午夜时分,我们从宜昌港从宜昌港出发上驶,第二天早晨三点钟左右,便来到了被人称鬼门关的“崆岭”。

那是一个十分寒冷的冬夜。那天我是跟老大副邓贵奇一班。他是我在实习时认得的一位老大副,我们一起接早班4—8,在3点3刻我们准时来到了驾驶台。老大副很有驾驶经验,所以接班后我看他,尽管当时天空一片漆黑,但老大副却依然淡定自若,十分小心谨慎地驾驶着“人民24号”徐徐前行。而我因为是初出茅庐,尤其是夜航经验十分缺乏,所以接班后我就偷了一个懒,没有去接第一班舵。乖乖地、静静地站在驾驶台一旁,看着老大副和其他师傅的航行操作。

大约在接班半个小时后,鬼门关“崆岭”的影子,便在我眼前若隐若现。当船队进入控制航道后,邓大副根据当天的航道通电,便选择了从“崆岭”的南漕上驶。当时漕内的水虽然很深,但是水流十分湍急。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轻轻松松通过,毫无疑问就要开足马力、加大车速。这样一来就会增加船舶的耗油量,从而增加公司的运输成本。而在南漕靠岸边一侧又正好有一股缓流,在南漕中上部耳屎窝(地名)沱内,又还有一大片逆主流方向而动的西流水,若是将它们利用起来就可以大大减小船队上行的阻力,从而降低船舶的油耗,为公司节约运输成本。所以老大副既为公司大局着想,也出于他艰苦朴素的光荣本色,于是在进漕后他就选择了沿岸边缓流上驶,再借耳屎窝沱内的西流水上架(专业术语)。可是后来谁也没有想到,也许是因为视线不好,也许是因为老大副太自信,所以“西流水”贪多了,所以结果在耳屎窝出角上架时被“关圈”(专业术语),造成汽油驳在耳屎窝上首的岸边触礁。当时我只是突然听得轰隆一声巨响,接着驾驶台所有操作人员,全都被重重地撞趴在驾驶台前沿的窗台上。我不但头上被撞了一个大青包,还差一点把驾驶台前沿厚厚的窗玻璃给撞碎了。

汽油是一种易燃易爆的危险物品。拖汽油是船员们的一个特殊任务。所以任何船舶只要一拖上汽油驳,整个船队都要严禁烟火。任何船员在接受这个特殊任务后,都要严格执行特殊任务的管理规定。既不允许随意吸烟,也不允许私拉乱电线,更不允许随意点灯照明和随意生火作饭。否则不但要受到治处罚,如果态度不好还将受到刑事拘留。但是在事故发生的那一刻,虽然我的头被撞了一个大青包,但是我的神智还是十分清醒。我在驾驶台亲眼看到,所有受力的钢质缆绳全部像劈干柴一样被折断。而且在每根缆绳的断裂处,还火花四处飞溅。尤其是在“人民24号”连接汽油驳的主拖缆断裂处,不仅仅是火花四处飞溅,而且还飞出了一米多两米长的一条火龙。驾驶台所有人都被火光吓得魂飞魄散。    

船舶触礁后再也无法动弹。全体船员在船长吴志高的统一指挥下,立即奔赴现场,用船舶的备用缆绳,把八字驳和汽油驳与本船又飞快连接起来。天亮后我们去查看驳船的受损情况,才发现汽油驳的锚链舱被撞了斗笠大一个洞。一块象牙形礁石深深地插进了驳船的船艏。船舶开足马力左摇右摆,怎么也退不出来离不开那块礁石。后来岸上聚集了很多村民,他们有的出主意说愿意帮助我们,把扎进船舱的那块碓石给砸碎。但因为这个方法十分笨拙,所以被船长吴志高婉言谢绝。最后是在兄弟船舶的帮助下,船员们和船队才一起脱离险区。

事故虽然只将所拖汽油驳,船艏砸了斗笠大一个窟窿。这在我看来等船队进了港,把汽油驳所装的汽油卸完后,再把汽油驳船舱清洗一遍,去修船厂烧一个焊,补一块疤就行了。加上被撞断的七根钢丝绳,最多损失也不过两三万元。可是我没想到在事故发生两天后,老大副的精神都还显得格外紧张,不仅吃饭食之无味,甚至拿筷子和端碗的手,还有站在甲板上的两条腿,都还不由自主地在擅抖。船长担心他精力不支,所以只要邓大副当班,船长就一直在驾驶台陪着他。

我以为这是老大副的责任心太重,太过于自责,所以在没人的时候我就去安慰他,并悄悄对他说:“邓大副,事故出都出了,不就是把驳船撞了一个洞,损失了两三万块钱而已。又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何必这么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呢?如果揪心太重这样不但对自己身体不好,反而对自己以后的工作也不利。”

老大副听了十分真诚地对我说:“兄弟呀!从表面看这次事故损失确实不是很大。但是我们不能从表面看问题呀!汽油是一种易燃易爆的物品,拖汽油明明严禁烟火,可是在船舶被撞的那一刻,全船四处火星飞溅,如果把这一船汽油引燃了、引爆了,那毫无疑问定会招来全军覆灭的杀身之祸啊!到那时不但船舶和所载货物没了,经济损失无法估量,而且全船队70多条人命也必然一个都活不出来啊!”原来我真初生的牛犊不怕虎。所以听后我浑身好一阵毛骨悚然,至今想来都还十分后怕。

通过这次事故,我不但受到了一次非常深刻的安全教育,我还深深地感觉到安全真是无小事。从事交通运输工作安全责任是多么重大!另外还使我明白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那就是只凭一颗好心,有时候不一定办得成好事,会取得自己想要的结果。因此凡事都得要审时度势,深思熟虑、谨小慎微。

(图片来自于网络)

《作家荟》微信号stzx12345678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