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借帝 参考论文

 新用户65147843 2020-11-04

李奇同学的想法格外多,很多时候我的思路还没有完全展开,他就有了新想法。除了喜欢接话这一缺点外,他那些别具一格的观点、层出不穷的思路的确让我很惊讶。上课时,不管你把课备得多充分,都有可能会被他搞得措手不及。后来,我找到了一个方法——遇到他‘发飙’的时候,就干脆借其观点,顺着他的思路走走看。有时,还真有意思,这个‘被借帝’还真的给课堂带来了不少活力。”

“被借帝?”我不由地思考着。

“这是同学们给他取的爱称,指他的话被老师借用得太多,都成了‘借话大帝’的意思。”曾老师的话匣子此时按下了“暂停键”,我的“愕然”却被他点开了。

● 教研组观看小视频

我所在城市的郊区小学里,科学课的教师不多,因此科学教师的教研常要举行联校会议,大伙把这种教研叫做“片研”。“片(骗)研”的主题是划片协作区提前布置并准备好的,但这一次,南片教研组却被曾老师带来的多个小视频喧宾夺主,以至于“轮值主席校”不得不把教研的时空让位于这位新的“被借帝”,而且更换了主题。

第一个小视频名为“妹妹放电”,视频里有一个孩子的配音:“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我的妹妹准备睡觉,脱了小棉袄就惊叫起来,‘哥哥,快来’。我赶快跑了过去,听她说了几句,我急忙拿来了手机。当我点开了手机的录像键后,妹妹就坐在床上脱毛衣,这时果然看见好多蓝色的‘小火点’在蹦,而且还听见噼里啪啦的声音。妹妹的毛衣里怎么会有电火,太奇怪了!莫不是妈妈买了水货?不应该啊。可是,有电火也是实实在在的呀。”

“这段视频是李奇同学拍摄的,题目是我加的,后来将其用做课堂引入,那节课上得特别好。”曾老师骄傲地说。

第二个小视频的题目是“试管潜水艇”,配音还是李奇同学:“在‘给冷水加热’那节课,老师用的是一个装着冷水的塑料袋,将其放进热水中,我们观察几分钟后,发现沉在水底的塑料袋浮了起来。可是,把塑料袋换成试管再做这个实验,试管怎么也浮不起来。这次你们看我的。我用的这支试管比老师的那支大,也没有把冷水装满。装着冷水沉在热水底部的试管,像不像潜水艇?看啊,看啊,它浮起来了,潜水艇露出了水面。”

第三个小视频,题目叫“鱼板命”(板命是武汉俗语,有“没事找事,搏命”的意思)。这次配音是一位女同学:“天太热了,天气预报说今天的最高温度37度。你们看,太阳直射的地方温度已经48度了,可这时又偏偏停电了,导致我家鱼塘的供氧机无法运转,塘里的鱼都热得受不了,它们拼命往外蹦,甚至有几条鱼蹦到了塘边的石头上。鱼们好傻啊,躲在水里不比岸上凉快吗?”

第四个视频是“马路快艇”,一打开,伴音便响了起来:“我叫张蕴,我家门前的文化大道本是一条很宽敞的马路,可这几天的雨实在是太大了,把这条马路变成了‘海洋’,汽车全都被淹,人们的交通工具换成了武警叔叔的冲锋舟。令人奇怪的是为什么下水道这时不起作用了呢?下水道要做多大才好呢?”

……

接着,主持教研的戈老师因势利导,他问曾老师:“这些小视频你怎么使用的,说说看?”

“我把它在电子白板上播放,做课堂引入,效果很好。”

“主题会不会不那么贴切?”

“这要看教师怎么引导。我发现,学生们自己拍的视频,大家都喜欢看,用这个引入教学,只要教师找到合适的连接点,他们很快就能进入学习状态,学得快,也学得好。我还发现一个好处,那就是每次课程结束时我再播放一个微视频,从而掀起新一轮的手机拍摄。这样学生的手机就派上了新的用场,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发现好多新话题,而且也丰富了校园网中的课外活动。”

这次教研被曾老师的“被借帝”征服了,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很不错的点子。在教研员的建议下,大家干脆趁热打铁,就围绕“怎样借用学生的点子与思路来组织教学”进行了一次没有预案的研讨。这次“片研”没有“骗”大家,不仅讨论了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把科学课与学生的生活进行整合的新命题,而且还为学生主动探究搭建了新的平台。“被借帝”这个概念,也从曾老师的教室走进了片区,走进了我们大家的视野,成了一个新时髦。

● 顺着学生的思路上课

其实,上课,并把课上好,的确需要借用学生的智慧与思路。

我们都知道,面对同一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路,要想所有思路都一致是不可能的,因为思维具有独占性。

在课堂教学中,就是因为这种思维的独占性,所以教师与学生不容易“合拍”。不合拍的教学,自然是教师沿着自己的思路展开课程,而学生则坚持自己的思路。最终,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然而,有经验的教师上课,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进行思路调控,尽可能让师生都往一块儿想。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常说“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是不是说教师要在教与学的思路上做出而且必须做出“引导”呢?

由于我们是成年人,成年人的思维习惯更有理性,更容易遵守逻辑,因此,教师主导课堂,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很容易扑灭学生的童真童趣,甚至一开课就把学生的思路给掐死了。相反,如果借用学生的兴趣与思路,尽管具有跳跃性,但鲜活、生活味浓,能有效地避开“开课死”,最低也能让他们跟着课程思路前行一段。

因此,要明确的是,课堂上教师是在引导学生的思路,而不是实施思维控制。我们引导的是知识建构的思路,而不是要求学生必须按照我们的思路来学习。

课堂是师生共同的,引导学生的思路,就是在引导课堂。当然,这种引导不一定全是教师完成的,先行的学生,甚至“走”得快一点的学生同样可以做。例如,像李奇这样的学生之所以能成为“被借帝”,原因在于他的思维被老师借来做了大多数学生的引导。

借用李奇以及“李奇们”的思维有什么好处?降低了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的“门槛”?接地气,涨人气?没有掌握学生的思维发展,一切高效课堂都是不切实际的。参考论文

那么,如何掌握学生的思路?最好的办法就是多看学生喜欢什么。不错,科学课堂上那些新奇的东西是能吸引学生,不过,这句话还不够准确,应该是“能吸引对它感兴趣的学生”。也就是说,即使是科学,也不见得就一定能吸引所有的学生。要所有的学生在“第一时间”被吸引,除了内容之外,“吸引源”是什么非常关键。另外,仅有开课的瞬间吸引还不够,还必须用学生的思路来上课。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学生的学习还得靠他们自己。我们之所以要上课,不是为了自己重新建构一次课程知识体系,而是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这种建构。既然如此,我们就没有必要按自己的思路不停地讲授,只需要在学生不明白时做适当点拨就行了。因此,了解学生,依靠学生,尊重学生是课堂成功的关键。

“被借帝们”的思维仅仅只用在课堂引入吗?不!曾老师的实践也告诉我们不是这样,他曾当堂用手机拍摄学生活动的小视频,再用电子白板放大来推进课堂。

原来,要实现一个高效课堂,我们可以不断地借用学生的思维,并通过放大、修改和应用学生的想法来实现。

参考资料;http:///index.php?c=show&id=296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