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古奇诗竟可正反两读:男人正着读“思妻”,女人倒着读“思夫”

 小白兔日记 2020-11-04

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一首诗,如果既可以正着读,又可以倒着读,并且皆成章句、语义顺达,我们便称之为回文诗。在《乐府古题要解》中的释义是:“回文诗,回复读之,皆歌而成文也。”

一首合格的回文诗,不仅正读倒读都要音顺意通,而且必须符合诗词用韵标准,要求苛刻,创作难度极大,所以历朝历代流传下来的回文诗大多是牵强附会之作,纵然勉强可以读通,也丝毫没有美感。上乘之作,则是少之又少,基本上都是出自回文诗的殿堂级玩家苏轼之手。

(苏轼像)

比如苏轼的《题织锦图回文》,正读是:

春晚落花余碧草,夜凉低月半梧桐。
人随雁远边城暮,雨映疏帘绣阁空。

倒读是:

空阁绣帘疏映雨,暮城边远雁随人。
桐梧半月低凉夜,草碧余花落晚春。
再比如苏轼的《题金山寺》,正着读是: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睛。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鸿轻。

倒着读是:

轻鸿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金山寺画)

又比如苏轼的写茶诗《记梦二首》,正着读是:

其一(1):

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吐碧衫。
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

其二(1):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培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

倒着读则变成:

其一(2):

岩空落雪松惊梦﹐院静凝云水咽歌。
衫碧吐花余点乱﹐纤纤捧碗玉颜酡。

其二(2):

窗晴斗碾小团龙﹐活火新瓯浅焙红。
江涨雪融山上日﹐缸倾酒尽落花空。
(古人品茶图)

苏轼的回文诗,可谓是精妙绝伦,登峰造极,兼具内容之美和形式之妙。但是,苏轼的回文诗雅则雅矣,未免有点曲高和寡之感,不够通俗,难以共赏。纵观历史,流传最广的回文诗并非苏轼大作,而是出自另外一位宋朝诗人之手。

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言:“吾中华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朝是中国古代文化最昌盛的时代,同时也是回文诗创作的鼎盛时期。在宋朝,不只是苏轼这样的大文豪热衷于回文诗创作,其他不知名的小诗人也乐此不疲,其中有一位名叫李禺的读书人,就凭借着奇思妙想写出来一首绝妙佳作,力压苏轼,成为最令世人津津乐道的古代回文诗作品。

(古风图片《相思》)

这首诗题曰《两相思》。何为《两相思》?即,正着读是《思妻诗》,倒着读是《思夫诗》。

正着读内容如下:

枯眼望遥山隔水,
往来曾见几心知?
壶空怕酌一杯酒,
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阻人离别久,
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寂,
夫忆妻兮父忆儿。

(古风图片《夫思妻》)

很明显,正着读描写的便是一位出门在外的男子,对家乡妻儿的深彻思念。

我们再倒着读试试:

儿忆父兮妻忆夫,
寂寥长守夜灯孤。
迟回寄雁无音讯,
久别离人阻路途。
诗韵和成难下笔,
酒杯一酌怕空壶。
知心几见曾来往,
水隔山遥望眼枯。

这一倒着读可好,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竟然变成一首描写妻子对丈夫思念的闺怨诗。

(古风图片《妻思夫》)

对比正读倒读两首诗,《思妻诗》选取的意象分别是:望穿秋水、酒、诗、雁、灯、长夜寂寞;《思夫诗》选取的意象分别是:长夜寂寞、灯、雁、诗、酒、望穿秋水。二者彼此呼应,互成因果,对比着读更具韵味。

平心而论,李禺的这首《两相思》在文学性和思想性上固然是无法与苏轼大作相提并论的,相形之下甚至还有那么点“小家子气”,净是些夫妻间的卿卿我我、儿女情长。

(古风图片《爱情》)

但也正因为如此,《两相思》更能打动人心,更容易被大众记住并接受。毕竟,普通百姓可能不懂茶道,也发现不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但一定渴望一份真挚而平凡的爱情。

回文诗又称“爱情诗”,其创作初衷本来就是用来表达男女情爱的,只是后来发展完善,才有了多样化的内容和思想。人类是感情动物,终究是向往美好爱情的,所以,以动人爱情为主题的故事和篇章,往往更为大众所喜爱。笔者认为,这种现象反映出的本质,非但不庸俗,还非常令人欣慰。

(本文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