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拮抗松弛术|骨盆后区

 疼痛康复研究 2020-11-05

骨盆后区拮抗松弛术压痛点

骨盆后区常见痛点

L5下极

适应证

腰椎和(或)骨盆功能障碍。患者主诉下背部和(或)骨盆疼痛。

压痛点位置

髂后上棘的下缘,与后骶髂韧带、竖脊肌或股二头肌 或髂腰肌有关。

L5下极压痛点

治疗体位:(屈曲,内旋,内收)

1.患者俯卧位,靠近床边,术者立于压痛点侧。

2.患者下肢垂于床沿,髋膝关节屈曲90°。

L5下极:治疗体位

3.患者髋关节内旋,膝关节于床下轻度内收。

L5下极:治疗体位

4.替代技术:患者侧卧于床边,压痛点朝上。膝关节90°,髋关节内旋,膝关节/大腿内收。

L5下极:治疗体位

5.术者通过小弧度运动(髋关节稍屈 、内旋、 内收)微调,直至压痛点完全 失,或尽可能完全消失,但至少减轻70%。

L5上极

适应证

腰椎和(或)骨盆功能障碍。患者主诉下背部骨盆疼痛。

压痛点位置

髂后上棘上内侧,L5 棘突与髂后上棘之间。与骶棘肌及回旋肌,和(或)髂腰韧带有关。

L5上极压痛点

治疗体位:(伸展,内收,内旋/外旋)

1.患者俯卧位,术者立于压痛点侧。

L5上极:治疗体位

2.术者伸展、内收患者髋关节,通过小弧度运动(髋关节稍许伸展内收、内旋或外旋)微调,直至压痛点完全消失,或尽可能完全消失,但至少减轻70%。

髋骨前旋所致的高髂点

适应证

腰椎和(或)骨盆功能障碍。患者主诉臀部疼痛,与腰方肌或臀大肌,或髂腰韧带拉伤有关。

压痛点位置

髂后上棘上外2-3厘米,向髂后上棘内侧方向按压。

髋骨前旋所致的高髂压痛点

治疗体位:(伸展,外展,外旋)

1.患者俯卧位,术者立于压痛点侧。

2.患者髋关节/下肢被动伸展、外展及外旋。

髋骨前旋所致的高髂点治疗体位

3.术者通过小弧度运动(髋关节稍许伸展、外旋及外展)微调,直至压痛点完全消失,或尽可能完全消失,但至少减轻 70%。

髋骨外旋所致的高髂点

适应证

骨盆或骶骨功能障碍。患者主诉臀大肌下内侧部或尾骨肌深部及骨盆底疼痛。

压痛点位置

骶骨下角外侧尾骨肌附着处。

髋骨外旋所致的高髂压痛点

治疗体位:(伸展,内收)

1.患者俯卧位,术者立于健侧床边。

2.患者患侧髋关节/下肢被动伸展、内收,交叉于健侧下肢上。

髋骨外旋所致的高髂点治疗体位

3.术者通过小弧度运动 (髋关节稍许伸展 、内收) 微调,直至压痛点完全消失,或尽可能完全消失,但至少减轻 70%。

PL3外侧、PL4外侧(臀中肌)

适应证

腰部和(或)骨盆功能障碍。患者主诉行走或由坐位起立时髂嵴下方臀后区域疼痛。

压痛点位置

PL3: 臀中肌外上部分,髂后上棘至阔筋膜张肌外2/3

PL4: 臀中肌外上侧部近阔筋膜张肌后缘。

PL3、PL4外侧(臀中肌)压痛点

治疗体位:(伸展,外展,外旋)

1.患者俯卧位,术者立于压痛点侧。

2.患者髋关节/大腿被动伸展、外展,可能需要髋关节内旋或外旋。

PL3、PL4外侧:治疗体位

PL3、PL4外侧:治疗体位

3.术者通过小弧度运动(髋关节稍许伸展、外展、内旋/外旋)微调,直至压痛点完全消失,或尽可能完全消失,但至少减轻70%。

梨状肌

适应证

骨盆功能障碍。患者主诉臀部及大腿后侧区域疼痛(坐骨神经炎)。

压痛点位置

经典的压痛点位于骶骨外侧下半部与大转子之间的中点。其靠近坐骨切迹,为了避免坐骨神经激惹,我们常用的压痛点偏向骶骨或大转子。若两个压痛点能被同时缓解,疗效更佳。

梨状肌压痛点

治疗体位:(屈曲,外展,外旋)

1.患者俯卧位,术者立于或坐于压痛点侧。

2.患者压痛点侧大腿于床边自然下垂,置于术者大腿上,使髋关节尽量屈曲、外展。

梨状肌:治疗体位

3.术者通过小弧度运动(髋关节稍许屈曲、外展、内旋/外旋)微调,直至压痛点完全消失,或尽可能完全消失,但至少减轻70% 。

4.替代体位1:患者仰卧,髋关节尽量屈曲、外展、内旋或外旋。

梨状肌:治疗体位

5.替代体位2: 患者侧卧,髋关节尽量屈曲、外展、内旋或外旋。

梨状肌:治疗体位

拮抗松弛术系列文章

最"懒人"的治疗术

拮抗松弛术|颈前区
拮抗松弛术|颈后区
拮抗松弛术|胸前区
拮抗松弛术|胸后区
拮抗松弛术|肋前区
拮抗松弛术|肋后区
拮抗松弛术|腰前区
拮抗松弛术|腰后区
拮抗松弛术|骨盆前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