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剂的90个问题(五)

 咸佛墨医 2020-11-05
简述参苓白术散的组成、功效和主证。 

参苓白术散由人参、白术、山药、扁豆、茯苓、莲肉、薏仁、砂仁、桔梗、甘草。具有益气健脾,祛湿止泻之功。主治脾虚湿胜的泄泻。症见脘腹痞满,肠鸣腹泻,四肢乏力,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苔白腻,脉虚缓。


参苓白术散与补中益气汤均可治疗泄泻,其主证、治法有何异同。

此二方均能健脾止泻。但参苓白术散以祛湿止泻为主,主治脾虚湿胜之泄泻,临床表现除肠鸣腹泻,伴见脘腹痞满,舌苔白腻,脉濡缓等湿胜之象。补中益气汤以升阳止泻为主,主治脾胃气虚,清阳下陷所致泄泻,临床表现除泄泻,伴见少腹下坠或脱肛,少气懒言,舌淡脉虚等清阳下陷之象。

何谓“甘温除热”?请举例说明。

甘温除热为内伤发热的治法之一,主治气虚发热,症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少气懒言,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治疗根据脾喜甘恶苦,喜运恶滞,得阳始运,以升为健的特性,用甘辛温燥之品组方,补脾虚,燥脾湿,升脾阳、行脾气,使脾胃气旺,运化复常,则清阳升,气血生,阴火濈敛而发热自除。正如李东垣所说“甘温可以除大热,人参、黄芪、甘草为除热之圣药”。


 

补血剂中为何常配伍补气的药物?

气与血相互为用。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能生血、摄血、行血,血能载气。因而在治疗血虚病证时常配补气药,使气旺则血生。


为什么说四物汤是“血家百病此方通”?

四物汤以熟地、芍药、当归、川芎组成。熟地滋腻味厚,滋阴养血填精,芍药酸敛之品,养血敛阴和营,当归甘温,补血活血润燥,川芎辛温行散,活血行气止痛,地芍滋补有形之阴血,归芎温养血中之阳以行血,诸药合用,补中有行,散中有收,温而不燥,补血不滞血,行血不破血,是一首补血调血的基础方,故临床加减可用于各种血证。

 

归脾汤的为何以“归脾”命名?

归脾汤主治气血不足,心脾两虚之心悸失眠。心脾为母子之脏。生理上密切相关,病理上相互影响。心虚不足,母病及子,可引起脾虚不运。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不运化则营血更虚。故本病表现虽重在心,但病机核心在于脾。本方治疗用药以益气健脾为主,重在通过益气健脾,资助化源以化生营血,从而达到补血养心的目的。故方名“归脾”。

简述归脾汤的组成和配伍特点。

归脾汤由人参、黄芪、白术、当归、元肉、酸枣仁、远志、木香、茯神、甘草、姜、枣等组成。组方特点:气血并补,以补气为主,重在补气以生血;心脾同治,但重在健脾生血以补心;补中有行,补而不滞,补不壅中。


逍遥散、四物汤、归脾汤、温经汤均可用于妇女月经不调,有何区别?

逍遥散疏肝解郁,健脾养血,主治肝郁血虚,脾失健运之月经不调,临床常伴有两胁胀痛,情志抑郁,食少神疲,舌淡苔白,脉弦细等症状。四物汤补血和血,主治营血虚滞之月经不调,临床常伴面色萎黄,唇甲无华,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归脾汤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主治气血不足,心脾两虚,脾不统血之月经不调,临床常伴心悸失眠,面色无华,神疲乏力,短气懒言,舌淡苔白,脉细弱等症候;温经汤主治冲任虚寒,瘀阻胞宫之月经不调,临床常伴少腹冷痛,咽干口燥,手足烦热。

 

简述六味地黄丸的组成及配伍特点。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山萸、山药、茯苓、泽泻、丹皮组成。配伍特点:三补三泻配伍。三补配三泻,补大于泻,以泻助补;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为

六味地黄丸主治肝肾阴虚证,方中为何配伍“三泻”?

方中配伍三泻的原因有三:一是肾主藏精,又主水液,肾虚不足,常可影响肾主水液功能,导致水液代谢失常,产生湿浊。浊邪不去,会影响肾阴化生。故方中配三泻,以渗湿泻浊,使浊邪去真阴生。二是肾阴不足,阴不胜阳,常致虚热内扰,表现口咽干燥,五心烦热等,故用三泻以泻相火退虚热,兼顾其标。三是三补滋腻味厚,易壅中滞气,配三泻以制约三补滋腻之性,使补而不滞,补不助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