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指望别人理解,一个心法根治你的情绪疾病

 剽悍晨读 2020-11-06
主播:赛男
大家早上好,欢迎打开剽悍晨读,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今天是2019年10月25日,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情绪革命》。
 
这本书是由美国著名医学博士、心理学家约翰·辛德莱尔所写。在前天的晨读中,我们曾分享过书中的部分内容,这次我们继续分享关于根治情绪疾病的方法。 

两种情绪

就是现在,你可以体会一下自己的情绪。它其实是一分为二的:一个是外在情绪,这种情绪是任何人都看得出来的;另一个是内在情绪,除非能洞悉你内心世界的人,否则没人能看出你这层情绪。前者是写在脸上和言谈中的情绪,后者是很少有人知道的基础情绪。
 
比如,今天早上你犯了个严重的错误。它对你的影响很大,甚至可能直接毁了你的职业生涯。你非常后悔,恐惧、焦虑、自责交织在一起,它们共同构成了你的基础情绪。只有你自己才懂恐惧什么、焦虑什么、自责什么、担心什么。“要是再有一次机会,我绝对不会这样做。”虽然你心里已经翻江倒海了,但是你的表情或者言行绝对无法全部演绎。在别人看来,你可能很疲惫,感觉有点不安,或者身体不舒服。
 
遇到熟人,你可能还能勉强打招呼,表现的很轻松,但你知道自己内心的真实状态,其实是一团糟。
 
和外在情绪相比,基础情绪更容易引起身体疾病。因为它们总是和隐忍、反复、持续相关联。

 愉快的基础

我们说一个人感到幸福,基本等同于他有保持愉快基础情绪的能力。
 
可是,从社会调查来看。很多人总认为自己现在遭遇的烦恼,要比历史上的其他时代来的深重,即便以“80”或“90”为代际的标签,都会10年划线,“体谅”自己。
 
但,这是一种误解。每个时代的人都有难题需要去面对,或者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屏障需要去打破。如果你能想明白这一点,不自我施压,只专注眼前的事,你才可能长期保持愉快。
 
“何以解忧,唯有暴富。”认同这句话的人,一定是没有暴富的人。事实上,物质上的难题很少不等于没有情绪性疾病。更让人惊讶的是,研究表明患有情绪性疾病的人通常没有太多生活烦恼。
 
换句话说,导致情绪性疾病最重要的原因是:病人没有学会如何在平淡普通的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心情。相反,如果你能从平淡普通的日常生活中找到乐趣,取悦自己,你就拥有了保持愉快基础情绪的能力。 

根治心法

电影里的生活不是真实的生活,小说里的人生都是理想化的人生。大英雄的生活很刺激吧、富豪的生活很悠闲吧、高管的生活很精彩吧,我们把除自己之外的生活都想得太美好了。
 
不要只看小助理月薪五万,更要了解她为工作的付出;不要只看商界大佬指点商海,更要看他们为了工作所承担的巨大挑战和压力。
 
总之,想要获得情绪上的愉悦,你只需要做到两件事就够了:简单生活、勤奋工作。
 
复杂的生活、新鲜的体验固然很好,但是如果太多,你会丧失“过日子”的能力。不论电影还是小说,对于生活的衣食住行,都只是一笔带过。它们需要通过起承转合不断给读者爽感。可是,如果你觉得那才叫人生,你就上当了。专心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你对生活的感受会更丰富。
 
“工作是治病良药”,这句话一点没错。人终归是社会动物,我们能够享受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并在为社会和他人做出一点贡献时,感到高兴。喜欢工作的人,即使有点超负荷,他也很少得情绪性疾病。因为他会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更重要的事上,而不是烦人的琐事上。
 
总结一下,做情绪的主人,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要你管理情绪,而是只有你能理解自己,能用自己的方式愉悦自己。别的认知学习都是为了拓宽人生的边界,只有情绪类认知,是为了爱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