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货的友谊·冬季四宝暖锅

 深溪虎堂 2020-11-08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奇怪的生物叫做吃货。

据说他们辨别同类的方式是靠鼻子来闻一闻。茫茫人海,两个吃货一旦相遇,必然是用自己的鼻子朝着对方抽动两下,如果可以找到那种吃货特有的专属味道,两个素昧平生的人可能下一秒就眉开眼笑的勾肩搭背,坐在一起开始谈天论地了。当然,谈话的主题永远是能吃么,好吃么,怎么吃,去哪里吃,诸如此类。

我曾经跟着一个广州老饕在一家小的不能再小,转身都困难的小店里面吃到了此生为止最美味的凉拌鱼皮,余味绕梁何止三日,简直就是念念不忘。

我也曾经拖着一个年纪大我一倍有余的忘年交,住在长江边上,每天一种江鲜,不重样的吃了一个月,最后店家老板笑着打趣,这条大江里面能游的除了白暨豚和轮船,你们已经都吃过了,当时竟然生出几分豪情万丈地感觉来。想想那些香气扑鼻的日子,真是开心啊。

我曾拖着又累又饿的身体,顶着毛毛细雨,在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同的异国黑灯瞎火的摸索了两个多小时,只为找到一家只有本地人才会去喝的鱼汤小馆。所谓的每日鱼汤,无非是老板每天捞到什么鱼,就把这些海货统统倒入一口大锅,加上各种配料,慢火熬至一天后用来招待各方馋虫。一尝之下,立时觉得四体通泰,五脏六腑齐声叫好,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脉一般。老板见我如此表现,知道遇到了同好之人,又从柜台下面摸出了一瓶好酒,两个人就着鱼汤,伴着些许小食,连比划带猜,居然也能聊的不亦乐乎。

这就是吃货和吃货的友谊,属于只有吃货才懂的秘密。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遍布天南海北的吃货朋友,才有了这一份寒冬腊月里最舒坦的四宝暖锅。

腊排骨,来自天府之国的成都。地道的农家年猪,认认真真的用人吃的粮食而不是猪吃的饲料喂了一整年,直到年底庆祝丰收的季节才肯宰杀,按照最传统的做法,擦盐,上香料,熏制,依靠时间的威力慢慢地发生变化,静静等到可以品尝美味的那一刻。要不是咱四川有人,想要吃到这一口儿还真是不容易。

榛蘑,来自大兴安岭的深山老林。生长在那茂密的红松林下,灌木丛中,称得上是吸天地之灵气,汲日月之精华。原本是用来搭配小公鸡的不二选择,不过既然好兄弟大老远地从山里给我背到了魔都的花花世界,当然得让它们变出点新鲜花样不是?不为别的,就是因为每次把头深深的埋在包装袋中,那股来自山野的浓烈香气都可以把我灌醉。

铁棍山药,中原特产,补中益气,食补药补两相宜,食之软糯甜香,口感沙绵。虽然随着电商兴起,物流日趋发达,已经并非旧日里遥不可及的美味。但是古人尚且有云“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这一大箱山药可比鹅毛重得多了呢。更不要说朋友驱车千里的奔波以及家人一年辛苦劳作的情谊,那可都在山药里面藏着呢。

花菇,香菇中的极品,因其顶面有斑驳不齐的花纹而著名。天气越冷,花菇的质量越好,菌体肥厚,香气扑鼻,不管是煲汤,红烧,还是清炒,蒸制,都是厨房里面必不可少的必备佳品。种香菇是一件极其辛苦的农活儿,所以收到已经多年未见的菇农朋友每年都要寄来的上品花菇,心里流淌的除了滔滔不绝的口水之外,还有一份难以言表的感激。

有了上好的原料,距离一道成功的美食那就不会太远了。

腊排骨用清水多冲洗几次,再用细毛刷清洗干净表面的杂质,再剁成大块儿备用。

榛蘑好吃,清洗起来却是特别的麻烦,里面各种草叶子,小树枝,土坷垃,林林总总,不过这些小困难怎么可能难得倒一个吃货的痴心一片呢,无非是多洗几次而已嘛。

山药用火烫去外面的须毛,清洗干净,改刀切成滚刀块,起油锅,小火炸至外皮金黄色备用,这一步为的是炖制的时候不会过于酥烂,影响成品卖相。

与上面这几位比起来,花菇的前处理是最简单的了。唯一的小窍门是那矮墩墩的香菇脚不要轻易丢弃,收集起来配上昆布,鸡脚,猪骨,火腿皮等等边角料用来吊一锅高汤,可是勤俭持家过日子的好榜样啊。

炒锅内放少许油,下葱姜蒜爆炒出香味后,放入腊排骨煸炒至边角微微发黄,然后下花菇和榛蘑,翻炒几下后,加入炸好的铁棍山药。

接下来放入少许黄酒,生抽,冰糖,盐,唯一需要注意的是腊排骨本身已经有了咸味,所以盐适可而止。有高汤加高汤,没有高汤加入热水,煮沸之后挪入砂锅中,转最小火慢炖三十分钟-四十分钟,火候足时它自美。

端上桌的时候是这个样子的。

那些五湖四海的吃货朋友们,谢谢你们一直总是想着我,永远爱你们!

天下吃货是一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