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食普665期: 植物的学名

 卧竹轩主 2020-11-09

给植物以及其他生物命名,是为了识别物类,识与别。

学名

Scientific name,即科学上的专门名称。

学名是官名、大名。动植物,以及微生物,俗称甚多,即小名、别名。每个生物物种在各国、各地叫法不同,普遍存在有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的现象。

比如地瓜,北方人指红薯(旋花科),南方指豆薯(豆科)。再比如,莴苣食用部位不同培育出的变异品种,有的叫莴笋,有的叫油麦菜,有的叫生菜,还有的叫苔杆菜(贡菜)。

可以说,每个人心中自有一种“菩提树”。

还有菠萝-凤梨猕猴桃-奇异果葡萄-提子樱桃-车厘子……之类无谓的争辨。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编造学名。18世纪瑞典的博物学家卡尔·林奈,创立了植物命名法则。该法则延伸用于整个生物学界,直到今天仍被科学界奉为圭臬,公认为生物领域的学名命名法则。

拉丁文学名

林奈的命名法采用的是拉丁文拉丁语是古罗马时期的官方通用语言。然而到了林奈生活的18世纪,民间早就没人使用了,拉丁语已成为死语言。那为何还用它作为学名

原因很简单,正因为是死语言,就不会再随时代发展而产生较大变化了。这样可以保证命名系统的相对稳定性,交流起来容易多了。

不仅生物名称,化学元素、解剖名词、药品处方,也都是以拉丁文拉丁文缩写作为科学名称的正式命名文字。这种拉丁文,或拉丁化的其他语言,被世界各国学者称作“学名”。比如元素钠的化学符号Na就是拉丁文Natrium的缩写,铁Fe是拉丁文Ferrum的缩写。

当然,各国可以用本国语言制定对应的名称。比如中文官名,就叫“正式中文名”,而不叫“中文学名”。

确定一种生物的正确学名,工作极其枯燥,有时甚至需要几代人数十年的工作。命名者为了表彰自己的成就,享有在生物命名上加上自己大名的“权利”,借此扬名立万。也可换用自己的师长好友或亲人的名字。命名者遇到自己不喜欢的这个物种,甚至用自己讨厌的人的名字。

在印刷刊物中,拉丁学名常采用斜体字与正文区别。

生物分类学

科学的命名是建立在科学的分类基础上的。古代人对生物分类很粗糙,只是根据形态的比较大致区分,以致于不少长相近似的不同物种合用一个名字。

瑞典植物学者林奈开创了近代分类学,诞生了双名命名法。经过近300多年的改进和完善,已经形成了按生物领域分级的现代科学分类法,基于界、门、纲、目、科、属、种七个主要级别单元。

比如“”:

动物界 - 脊索动物门 - 哺乳纲 - 灵长目 - 人科 - 人属 - 人种

随着研究的进展,在生物化学、遗传学等学科的配合下,分类层次也不断增加,单元上下可以附加次生单元,如“”细分成总纲(超纲)、亚纲次纲。还在不同级别之间增设了股、群、族、组等新的单元。比如“”的更细分类:

新壁总域 - 真核域 - 单鞭毛生物 - 动物总界 - 蜷丝生物 - 动物界 - 真后生动物亚界 - 副同源异形基因动物 - 浮浪幼虫样动物 - 两侧对称动物 - 肾管动物 - 后口动物总门 - 脊索动物门 - 有头动物门 - 脊椎动物亚门 - 有颌下门 - 真有颌小门 - 真口类 - 硬骨鱼高纲 - 肉鳍鱼类 - 四足形类 - 四足总纲 - 爬行形类 - 羊膜动物 - 合弓纲 - 哺乳形类 - 哺乳纲 - 真兽下纲 - 胎盘类 - 北方真兽高目 - 灵长总目 - 真灵长大目 - 灵长形上目 - 灵长目 - 简鼻亚目 - 类人猿下目 - 狭鼻小目 - 人猿总科 - 人科 - 人亚科 - 人族 - 人亚族 - 人属 - 智人种 - 晚期智人亚种

看了人在生物分类学中的地位,简直就相当于人的演化路线。生物物种繁多,都是由一共同祖先在几十亿年的长期进化过程中分化出来的,进化的程度不同有低级、高级之别。

动物和微生物的命名原则一样,只要了解了植物的学名命名规则就一通百通了。

双名命名法

科学命名有单名法双名法三名

单名法

属和属以上的分类单位用一个字表示,即单名法

双名法

具体到物种,简称“”,才用到双名法

”是生物分类学研究的基本单元与核心,它的双名命名法形式,也叫二名法。即有两部分组成:属名种加词(种名)。

属名首字母大写,种加词为形容词。属名种加词的词尾须保持一致。西文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综合性语言,名词和形容词都有的变化。对于只会汉语和现代英语之类分析性语言者,理解可能有点困难。

完整的学名,后边还加上命名人(也有加上命名时间的)。比如后面有个大写的“L.”或“Linn.”,就是大名鼎鼎的林奈命名的。例如:豌豆Pisum sativum Linn.

  • 属名Pisum:豌豆属;

  • 种加词sativum:栽培的。

  • 命名人Linn.:林奈的缩写。

不过在应用时人名经常省略,只显示“属种双名”:Pisum sativum

三名法

由于生物学的进展,物种需要更加细致的区别,往往在种加词后还跟一个亚种名,这就成了三名法

例如荷兰豆

Pisum sativum var. saccharatum,是豌豆的一个变种。

var. saccharatum意即甜味的,直译就是甜豌豆。

还有因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发现了某些原有分类的错误,因而有有必要做些新的修订。某物种的归属可能因此发生变迁,命名也会发生相应变更。所以“学名”的稳定性并非绝对的。

对于非生物专业,也没学过拉丁语的大众,只需了解学名的基本组成即可。完全掌握还有不少细则。生物命名面对的是极其复杂的生物,干这行的就别想太简单。

再次感谢林奈为生物领域“建立”的秩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