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峰寺&中峰市

 僰俗 2020-11-10

作者:刘宇 

对于出生在七十年代以前的綦江区中峰镇人,中峰寺是耳熟闻详朝思暮想的地方,好多这个年龄段的同志们,小学与中学美好时光在那儿度过。

规模宏大的中峰寺,历经岁月风霜现已不见当年气势。

残存的中峰寺只有山门与中殿尚存,我们读小学或中学时,依稀记得上殿与部份偏殿还在,上殿的最右手边那间房是我们食堂,中午下课铃声一打,那里就拥挤不堪。

本文跟大家交流汇报的主题是:

中峰寺与中峰“市”即集市之间有没有关联?

中峰“市”即集市在何时兴起呢?

我的观点:因寺兴市,中峰古镇的集市是在中峰寺诞生后不久产生!

要谈中峰历史,宗教&中峰寺、庙会、戏楼、集市这些文化符号是绝不能绕开的!

据一些记载中峰寺的书藉(綦江县志、佛在南州)说:中峰寺建寺在500年以前,

按寺庙的风格与古镇建筑风貌,这个500年前建寺的推论是可信的。

宗教&中峰寺

宗教是社会特殊意识形态。宗教管理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社会安定与国家统一,在古时候没有互联网等多元文化活动时,宗教就成为极为重要文化载体,对民众有教化作用,朝廷会格外重视这方面的系统管理。

寺庙的兴建得报请朝廷立项批准,普通人需朝廷发给度碟执业资格证书方可出家。

古时候一个寺或庙是祭祀的地方,同时是重要文化活动场所。

中峰寺盛名在外,定有大批香客往来集会,所以中峰这块地方是朝廷重点关注与发展的地方。

庙会

“庙会”百度百科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庙市”或“节场”,是中国民间宗教及岁时风俗,一般在农历新年、元宵节、二月二龙抬头等节日举行。

庙会也是中国集市贸易形式之一,其形成与发展和地庙的宗教活动有关,在寺庙的节日或规定的日期举行,多设在庙内及其附近。

明代时期,许多庙会已经开始向市集的性质上转变。大多数是游玩观光或购买商品,真正进行祭祀或拜谒的人并不多。

中峰寺会定期举行一些法会,吸引远方信众到此聚集。

戏楼

有中峰寺当然少不了戏楼,我们的戏楼就是中峰寺山门进来后,到寺中殿快上石阶的平台处,就是我们中峰人民口口相传的戏楼原址。因建国后改建目前已找不到太多戏楼痕迹,成为中峰人民的共同记忆。

百度百科说:戏楼是供演戏使用的建筑,中国传统戏曲的演出场地。

神庙或寺与戏楼基本又是一对双胞胎,好多地方有寺庙就有戏楼,好多建筑大学还专门针对寺庙与戏楼的位置关系,作了学术研究。

戏楼就是中国人的剧场,同样口口相传的中峰戏楼是古时候中峰人民的文化广场。

来此聚集看戏的人多,人多自然形成集贸市场,在戏楼的两端与周边就有一些作生意的先人兴建商铺, 慢慢延伸开来就是今天我们的中峰古镇。

集市

集市是指定期聚集进行的商品交易活动形式。主要指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时代和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贸易组织形式。集市起源于史前时期人们的聚集交易,以后常出现在宗教节庆、纪念集会上和圣地,并常附带民间娱乐活动。

集市的近义词有:市集、 庙会等。

另,中峰古镇基本处在中峰行政区域中心位置;从江津大垭方向来的物资在中峰古镇分两路,分别走回龙庙去郭扶、走三角塘去贵州泥坝造成物流与人流。

综上所述:

宗教(寺)、戏楼、庙会、集市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关系,特别是这些文化符号在聚焦人群方面的特殊功能,结合我们中峰寺所处川黔古道的位置节点、中峰行政区域中心,朝廷在中峰众多山寨千总级驻军的数量,中峰先民不是傻子,人多的地方就有生意就有钱赚!自然兴起集市做起买卖!

所以:如果我们中峰的先人跟随全国主流或走寻常路的话,我们中峰古镇集市是与中峰寺一起诞生在500年前的明朝或更前!

因火灾或战火或建筑寿命等原因损毁,但我们百折不挠綦江中峰人民重新规划建设,很快就会让田地或古镇焕发新姿,人丁兴旺,开枝散叶,繁衍子孙,昌盛永远!

*部份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作者简介刘  宇 ,綦江区中峰镇应子山人,企业管理人员,中共党员。








《僰俗》征稿启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