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河城市中的寺庙与城市生活

 文化龙乡 2015-03-17

                                    

摘要:作为明清时期大运河的枢纽城市,临清宗教兴盛,寺庙林立,各种寺庙道观构成其城市空间结构的有效组成部分,并在其城市变迁与社会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寺庙构成了临清居民的信仰空间,成为临清居民的精神生活的中心。作为城市的一种公共空间,寺庙及其周边又成为民众经济生活的中心。寺庙本身所具有的公共活动空间的功能,又使其成为居民文化娱乐活动的中心。

关键词: 寺庙   城市生活   临清

中图分类号:K207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寺庙是一种信仰载体,本质上属于一种超世俗的神圣空间,但在世俗文化的长期侵润下,这种神圣空间逐渐世俗化,最终演变为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世俗空间,如文化娱乐、游冶观光、商贸经济等功能,由此成为民众社会生活的活动中心,以寺庙为中心展开的各种活动构成了民众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明清时期,在运河沿岸城市中密集分布着众多的寺庙,寺庙的存在是运河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多个方面满足了城市生活的需要。寺庙成为运河城市空间构型和意义构型的有效成分,并对运河城市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多种意义。临清是明清京杭运河沿岸的一个著名城市。明代会通河开通后,临清成为南北水路要冲,并迅速发展成为集商业都会、军事重镇、仓储要地、手工业中心于一体的大都市。“当其盛时,北至塔湾,南至头闸,绵亘数十里,市肆栉比,有肩摩毂击之势”[1]。明万历时,临清钞关岁征关税银83200 两,在当时的八大钞关中居于首位。当时临清“连城依阜, 百肆堵安, 两水交渠, 千樯云集, 关察五方之客, 闸通七省之漕。”[2] 清康熙时临清“其甲第连云, 人物熙攘, 漕运万艘衔尾北上, 市肆毂击肩摩, 不减临淄[3]。在临清城市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各类寺庙道观构成其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城市变迁与社会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拟就明清时期临清的寺庙与城市生活作一探讨。

 

一、寺庙与临清民众的精神生活

 

作为一种建筑形式,寺庙是城市空间构型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某种观念和意识形态的象征,寺庙又是城市意义构型的有效组成部分[4],在城市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自己独有的价值。寺庙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功能,使其成为城市文化活动和宗教文化传播的中心,成为城市文明的象征。寺庙活动所具有的灵性效应,对城市社会秩序的建立与稳定、对城市文化的整合与重塑,以及对市民生存意义的确立与转变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明清时期,临清作为商业都会,是五方杂居之地,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和聚集,为宗教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城内及其周边寺庙林立,包括佛教、道教、伊斯兰教以及民间祭祀场所在内的寺庙有数百座之多。它们构成了临清居民的信仰空间,成为临清居民的精神生活的中心。

佛教为我国三大宗教之一。运河城市的兴起,带动了临清佛教的发展。明清两代,临清珈蓝林立,僧徒众多。据乾隆《临清州志·寺观志》记载,清代前期临清知名的寺庙有30多座,实际数字可能更多。著名者有大宁寺、净宁寺、天宁寺、满宁寺、大佛寺、华严寺、定慧寺、五松寺、大悲寺、清凉寺、千佛寺等。其中,大宁、净宁、天宁、满宁四者并称“临清四大寺”。现举要略述如下:

大宁寺,位于中洲之中(今中州大寺街北侧),始建于元朝,明洪武二年(1369)由砖城迁此,明万历、清乾隆年间曾两次重修。寺院平面呈纵长方形,坐北朝南,三进院落,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为山门、祭殿、戏楼、大雄宝殿、伽蓝殿,东西两侧辅以对称的禅堂、斋房、东角门、西角门。寺院共占地约 16000平方米,可谓规模宏大,建筑壮丽。现仅存大雄宝殿(俗称前大殿)。

净宁寺,又名弥陀寺,位于怀朔门(北城门)内的卫河东岸,始建于元代至正年间,明永乐十四年(1416)重修。寺院座北朝南,前殿供奉观音大士,后殿供奉弥勒佛、十方佛,东西跨院为禅堂、斋室。观音阁与 “怀朔门”遥遥相对,为旧时临清十景之一。

天宁寺,位于钦明门(城南水门)外,明永乐三年(1405)建。寺内有一尊丈余高的汉白玉观音佛像,门外有唐代古槐一株。

满宁寺,又名红寺,位于城东,始建于元末,其建筑“构造极人工之巧”。

大佛寺,位于汶河南岸,临清人汪珙所建,清光绪年间重修。寺内有古槐数株,荫庇古刹。另有“南林双桧碑记”,为旧时临清十景之一。

清凉寺,在景岱门外,明成化年间建,寺内有古桧两株,苍郁干云,荫翳蔽日。寺内建筑沿中轴线排列,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禅堂等,左右为廊庑各数十间。

永寿寺,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临清人柳佐所建。寺院规模巨大,建筑恢宏。内供铜铸千手千眼大士观音立像一尊,高3丈2尺;铜铸关公立像一尊,高丈余。另有舍利宝塔为“运河四大名塔之一”,属临清标志性建筑。可惜后来寺院毁弃,仅存一塔。

观音堂,在州城内鳌头矶上,与大宁寺山门遥相对应,明永乐中平江伯陈瑄所建。内供莲花宝座观音坐像,寺左为财神庙胡同,右为御史巷。

五松寺,在州城内卫河西岸。大悲寺,在州城内卫河西岸。崇真鹤苑,在州城广积门外。无为观,在州城南一里运河上,即三官庙[5]P83其他如莲花庵、太平寺、华严寺、定慧寺、慈航院、广济寺、水月庵、福田庵、圆觉寺、莲花庵、十方院、净土寺、观音寺、宝泉寺、大藏庵、弥勒庵、观音祠、卫罗庵、多福寺、石佛寺等,见载于地方志中,在此不一一赘述。

清真寺在临清寺庙中占有重要位置。许多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商人和工匠等于元末明初迁至临清。当时“教民众盛,约占全部户籍的千分之三四”。这些伊斯兰教徒在临清建了十几座清真寺。以“老清真寺”年代最久,始建年代不详,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重修。另有清真西寺、北寺、东寺等最为著名。西寺建于明洪武年间,东寺建于明成化元年,北寺建于明弘治年间。今尚存东寺、北寺,均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寺今存大门、邦克楼、大殿、南讲堂、北讲堂、沐浴室、后门等建筑80余间,面积近1万平方米[6]P571。整座建筑富丽堂皇,飞檐四出,宏丽轩昂,蔚为壮观,素称“江北五大寺”之一,亦有鲁西北“寺庙之冠”之誉。

道教信仰庞杂,宫观庙宇众多。除专门的道教宫观外,其他各种杂神庙宇亦名目繁多。临清较大的道观约30余座,著名者如城隍庙、八腊庙、马神庙、龙神庙、漳神庙、东岳庙、三皇庙、玉皇庙、关帝庙、药王庙、雷公庙、天齐庙、八腊庙、财神庙、火神庙、山神庙、三官庙、三义庙、晏公庙、真武庙、吕祖庙、大王庙、龟王庙、七圣庙、太公庙[7]东岳庙,位于广积仓南,始建于明景泰二年(1451),“历修宏丽,每岁三月二十八日,两城士女拜诞,因成会,昔年甚盛。”[8]东岳庙是泰山信仰的标志,其他如碧霞宫、天齐庙、泰山行宫等,也都属于泰山信仰的庙宇。大王庙又称金龙四大王庙,属于水神崇拜,临清有数座。据王芸教授考证,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杭州商人闻濂等在汶河南岸的旧窖口渡建“大王庙”;不久山西商人也集资修建了金龙四大王庙;清顺治年间知州郭鄤在砖闸东重建“大王庙”;康熙十四年,山西茶商韩四维等又在卫河西浒的广济桥旁边创建了一座大王庙[9]P278-279

这些寺庙道观既是僧徒教民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又是临清居民祭祀祈愿的地方,它们构成了临清居民的信仰空间。居民信仰这些寺庙中的神祗,是因为他们相信这些神祗能为他们祛祸赐福,能够满足他们某种精神的或物质的要求。居民在精神上依靠这些寺庙中的神灵,这些寺庙也确实给居民提供了精神生活的空间[10]寺庙成了居民们经常的去处,各种不同的神祗都有众多的信徒。在临清居民的信仰空间中,与运河水运和商业经营活动相关的水神信仰、商业神信仰最为普遍。祭祀水神的金龙四大王庙、天妃庙、龙神庙、漳神庙等寺庙数量众多,香火旺盛;祭祀财神的关帝庙、财神庙等则是众多工商业者顶礼膜拜的场所;祭祀泰山神祗和城市保护神的东岳庙、城隍庙等也是民众经常膜拜的地方。

金龙四大王庙“祀宋人谢绪封金龙四大王”。据称祀奉河神谢绪能够保证运河往来船只通行无阻。临清为“南北之要冲,京师之门户”,客商云集,舳舻连樯,对水运的依赖程度很高,故临清与济宁一样,崇信金龙四大王之风颇盛[9]P278-279。天妃庙源自东南沿海的妈祖信仰。天妃是五代时期闽王统军兵马使林愿的第六女,生于福建省湄洲岛,幼有神举,能乘席过海。二十余岁飞升于天,化为海神,护佑海船。这种海神崇拜由海路和运河传至临清,演变成为河船的保护神[9]P289。关帝庙奉祀的是武财神关羽。关羽为三国时期人物,一生忠义勇武,坚贞不二,从不为金银财宝所动。后世尊其为“武王”、“武圣人”,被神化为有司命禄、估科举、治病除灾、驱邪避恶等具有“全能”法力的神祗。因其忠诚、信义和公正的品德,符合商业道德和诚信原则的要求,百姓们也都希望商人能够以诚信为宗旨,公平买卖,不欺诈百姓。商人之间也需要诚信原则进行交易,所以关公化身成为商贾和百姓共同信奉的公正不阿的保护神。水神信仰、财神信仰以及泰山信仰是临清民间信仰的突出特点。

 

二、寺庙与临清民众的经济生活

 

作为城市的一种公共空间,寺庙比任何其他地方都更能吸引民众,因而成为民众往来最为频繁的地方,举凡宣传教化、社会赈灾、商品贸易、公共聚会等,常以寺庙为活动场所,以致于寺庙成为民众经济生活的中心,临清的寺庙道观正是如此。以临清大宁寺为例,大宁寺所在的中州街区能够成为当时临清城最繁华的地方,除了地理优势外(中州处在汶水和卫水的交汇之地,交通便利),还与大宁寺的旺盛香火和较强的聚集功能密切相关。据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大宁寺稳长老重修大雄宝殿碑记》等三通碑碣及经幢记载,当时“环四周为市廛,金银钱布、贝玉珠玑堆积如山”。乾隆《临清州志·寺观志》载,(大宁寺)“宏厂壮丽,雄冠诸刹,四方百货萃止,列肆懋迁。”地方志亦载:“东西纨绮、西北裘褐、皆萃于此。求取者争趋之,肩相摩也”。当年大宁寺佛事鼎盛,艺僧操笙、管,吹笛、箫,演奏梵音,善男信女和商贾游人在晨钟暮鼓中,来寺求拜者络绎不断,香烟缭绕不息。文人雅士也争相登门吟诵诗篇,抒情写意。庙会期间,戏楼“大陈伎乐,十郡八县云集而来,鼎沸惊闹”,更是景观非凡[11]P150-151。更有许多商贩利用庙会之机,纷纷前来贸易。

庙会俗称庙市,是佛、道宗教活动与集市相融合的一种活动形式。寺庙的祭祀活动,常衍化出其他许多与拜神有关无关的各类社会活动,形成了以寺庙为依托,以寺中法事、斋会等活动为内容,再配合以戏楼、社火等娱乐形式庙会,庙会又逐渐发展成为综合性的以商品交易、文化娱乐、信息沟通、社交联谊等为内容的大型活动。临清庙会是寺庙影响居民经济生活的一个缩影。临清庙会众多。每年农历三月三十日开始到四月底结束,历时一个月的庙会叫“四月会”;每年九月的庙会叫“九月会”;春节前和五月二十八在砖城里还有城隍庙会,三月三日有五龙宫庙会等。在各季节庙会中,以“四月会”最为兴盛。届时,城内的行宫庙、碧霞宫、南坛、娘娘庙、七神庙等大型寺庙都推出自己的演艺节目。规模最大者为“行宫庙”庙会,时有“穷南坛,富行宫,爱耍花样碧霞宫,娘娘庙是一窝蜂”之说[12]P171-172

每至庙会之日,商贾云集,摊贩林立,贩鬻交易,以致“百货聚集,商贾萃止,骈樯列肆,云蒸雾滃,而其地遂为南北要冲,岿然一重镇”[13]。周围各县及外省的人也常来赶会。庙会不仅给负贩之徒以辇货之机,又为士庶百姓带来挑选购买各自所需商品的方便。原本是宗教祭祀活动的内容,变成了城市中最主要的、最有活力的集市贸易活动。正如民谚所说:“城隍庙内去烧香,百戏纷陈在两廊。礼拜回头多买物,此来彼往掷钱忙”。从某种意义上说,庙会更像是春、秋两季的经贸交易会[14]P188

寺庙的日常进香活动以及每年的重大祭祀活动,还导致寺庙周边地区“市场”的形成。因为寺庙的祭拜活动,常会吸引众多的香客,带来大量人流,也会吸引许多行商来此周边经营。一些原本赶庙会的“行商”,逐渐“沉积”下来,成为“坐商”,开店铺做生意,慢慢就形成了一个个繁华的商业区。地处中州之地的大宁寺、观音堂、财神庙等周边商业区的形成正是这样。由于香火旺盛,人气聚集,最终这些寺庙的周边地区发展成为临清最繁华的商业市场。碧霞宫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昔年朔望士女为婴儿痘疹祈香帛拜谒,亦有市”[8]许多城内的其他寺庙的周边地区也多发展成为有活力的集市贸易场所。不仅如此,不少寺庙本身也参与到商业经营活动中。如出租寺庙房物以供商业经营,出租房屋以供旅客住宿,开展典当业务等,在此不再赘述。

 

三、寺庙与临清民众的文娱生活

 

寺庙本身所具有的公共活动空间的功能,又使其成为居民文化娱乐活动的中心。寺庙兼具了画苑、戏场、公园的功能,成为居民游冶、交友、消闲的场所,满足了居民多种文化生活的需要。明清两代,临清寺庙林立,许多大型寺庙以其宏大的建筑群落和优美的园林景色以及浓郁的宗教氛围,吸引居民来此冶游观光。据《临清州志·寺观志》记载:“州人方元焕重修大宁寺碑记云:‘大宁寺,吾州中洲寺也。(吾)州,天下居积地而阛阓惟(中)洲,寺据洲肶对,选胜而筑焉。寺凡首岁,士人谓其可游。游者挈朋侪,接踵游姊,朅来卜肆货廛间,日常万人。隃上元观灯皆乃歇,遂为州俗’”[7]。年末岁首,大宁寺可谓游人如织。不独大宁寺如此,其他如东岳庙、城隍庙亦是居民经常光顾的地方。

许多较大的寺庙都建有戏楼,定期举办庙会。届时商贾云集,交易纷错,南北戏班、民间艺人、马戏杂耍等各献异技,色彩纷呈,其影响远及百里之外。著名的戏楼有:碧霞宫戏楼,明代所建,位于两夹道街西,四月十八、九月十五演戏;岳王庙戏楼,明末所建,位于运河北岸柴市街,农历七月十三演戏;城隍庙戏楼,建于明末,位于砖城内东门里,正月十五、五月二十八演戏。漳神庙戏台,清初建,位于运、卫交汇处,已毁弃;关帝庙戏楼,太平街中部,清乾隆年间所建,农历五月十三演戏;大王庙戏楼,运河二闸口桥东,乾隆年间修建,船户集资演戏敬神;行宫庙戏楼,建于清代,四月十八演戏;天齐庙戏楼,建于清代,农历三月二十八演戏[15]P604-606

大型的民间娱乐活动常与寺庙中所供奉的神仙诞辰相关。道教所信神仙众多,故节日也很多。主要节日有:农历正月初九日为玉皇大帝圣诞节,正月十五日为上元天宫圣会节和张天师圣诞节,三月二十八日为东岳大帝圣诞节,四月十八日为碧霞元君圣诞节,四月二十八日为药王圣诞节,六月二十四日为关圣帝君圣诞节等等。每逢节日,道士都斋戒沭浴,慎终追远,隆重庆贺,颂扬功德以悦神。这些活动都奏乐渲染,有时还有武道士表演武术、杂技、魔术等以助神威、显道业。道教的庆贺活动,常有许多社会人士参加,香客众多,更有大批民众聚集围观,久而久之,形成了许多民俗浓厚的节日和庙会[16]P2042庙会期间,各类戏班天天演出,另有说大鼓书的,唱河南坠子的,街头唱曲儿的,说快书的,打拳的,卖艺的,就连那些数来宝,唱莲花落子的乞丐们也都凑趣来到庙会,真是无所不备,百花齐放,热闹非常。“四月会”期间,整个临清城内通宵达旦地洋溢着悠扬的歌声,叫卖声,欢声笑语形成了沸腾的海洋,灯火辉煌,人山人海,好一个不夜城[14]P189,可谓是一个娱乐盛会。庙会成了民众的主要娱乐活动。

从临清歇马亭庙会的盛大场面可以感知寺庙在临清居民文娱生活中的巨大影响力。歇马亭庙位于临清城东南郊,规模宏大,庙内供奉着泰山娘娘,即“碧霞元君”。每年农历三月三十日各寺庙派花轿到歇马亭庙前,在往泰山的方向举行迎驾泰山娘娘的隆重仪式。无数善男信女们跪地叩首,焚香祈祷,举行迎驾活动。礼乐、炮仗混合着高亢的戏剧唱腔,把接驾仪式推向高潮。接驾仪式结束,接着便是盛大的游行。人们抬着泰山娘娘吹吹打打地由许多人簇拥着到各个庙会里及大街小巷去受供奉。全城老少都摆上供桌供品,以使泰山娘娘到后随时随地都有丰富的副食供应和美味佳肴。拾轿的是金刚会,紧跟着是銮驾会,负责扛金瓜、钺斧等仪式,其后是音乐会,管、萧、笛、笙、弦乐、打击乐样样俱全,神驾两侧是铳会(放礼炮的),负责呜炮开路,在后是五颜六色的扛箱会,再后是云龙会、舞狮会、高跷会,麒麟会、五鬼闹判会、秧歌会、驾鼓会、武术会、采茶会、彩船会、渔家乐会等,各会都有专门的服装,颜色各异[14]P189。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把欢乐的气氛传遍全城大街小巷。

总之,寺庙所具有的神圣感、沧桑感和寄托意义,赋予临清特有的文化韵味和魅力;寺庙所具有的平民性、亲和性和参与性,又赋予临清城市生活充实的内容,使临清城市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而有意义;寺庙所具有的精神意蕴,又被赋予了社会正义和道义的力量,如城隍庙和关公庙等。寺庙已成为凝聚临清城市精神能量的“核心”空间,是临清城市存在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民国)临清县志·经济志[C]. 民国二十三年(1934)铅印本.

[2](清)岳浚等.山东通志·风俗志[C].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6.

[3]张自清等.临清县志·康熙壬子重修旧志贺王昌序[C].民国二十三年(1934)铅印本.

[4]段玉明.寺庙与城市关系论纲[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2).

[5]山东省民族志宗教志编纂工作办公室编.山东省宗教志资料选编(第1辑)[C].1987.

[6]于德普,梁自洁主编.山东运河文化文集(续集)[C].济南:齐鲁书社,2003.

[7](乾隆十四年)临清州志·寺观志[C].

[8](乾隆十四年)临清州志·建置[C].

[9]王云.明清山东运河区域社会变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0]萧放.东岳庙与城市社会信仰空间的构建——以北京东岳庙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1).

[11]赵浦根,朱赤主编.山东寺庙塔窟[M].济南:齐鲁书社,2002.

[12]政协临清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临清文史(第6辑)[C].1992.

[13](明)王與.临清州志记[A].(民国)临清县志[C]. 民国二十三年(1934)铅印本.

[14]高志超主编.运河名城临清[C].济南:山东友谊书社,1990.

[15]中国戏曲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志(山东卷)[C].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社,2000.

[16](民国)山东通志·宗教志[C].台北:山东文献杂志社,200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