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尝试反馈七步法——“尝试反馈法”在跨塘实验小学的改进

 缪不可言行知录 2020-11-10
【题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就是要让学生亲历学习的过程,这样学到的知识才是有灵性的,而不是僵化的。

高效教师一定是好教师,既然是好教师,那一定怀有责任和使命,为“人”而教;高效教师一定是备受学生欢迎的教师,阳光、热情、有责任心,把课堂狂欢视为教学的生命。

20209起,苏州工业园区跨塘实验小学在数学组试行“尝试反馈法·课堂七步走”,简称“尝试反馈七步法”,它在新疆伊犁州霍尔果斯市丝路小学“尝试反馈法·六段五步”的基础上进行发展而来的。

20172月至20201月,霍尔果斯市丝路小学在苏州援疆校长缪建平的带领下,在当地教育局的指导下,极借鉴邱学华尝试教学思想,全面推行尝试反馈法”,全市五所乡场小学教育集团式参与教改试验,其间邱学华老师去霍尔果斯市一个星期现在现场讲座与面对面指导,总体上教改实验取得了良好效果

20209月起,缪建平校长回归园区,在园区跨塘实验小学继续推行“尝试反馈法”,并把“尝试反馈法”的“六段五步”进行了简化,变成“尝试反馈法·课堂七步走”,下面逐一加以介绍。

下面分三段进行介绍:一是尝试反馈法简介,二是“尝试反馈法·六段五步”述介,三是“尝试反馈法·课堂七步走”演变及述介

一、“尝试反馈法”简介

“尝试反馈法”以“尝试教学法”为指导,突出“尝试”“反馈”两个关键词,教师科学引导,学生大胆尝试、自学课本、动手动脑、交流总结、反思提升。“尝试反馈法”的教学流程按“六段五步”进行设计,突出“尝试为先”、“检测回馈”首尾两个重要环节,努力维护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深化教学课堂改革。

关键词一 尝试

“尝试”既是尝试活动又是教学活动。这种尝试教学活动具有三个特点:

1)通过学生尝试活动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尝试目标非常明确;

2)学生尝试活动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它是一种有指导的尝试;

3)尝试形式主要是解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所提出的尝试问题,学生解决尝试问题的过程也是一种探索活动,更是一种创新活动。

这种教学法,突出“尝试”这一关键词,就是要求全体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去尝试、去探索,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让他们尝试动手,尝试成功,学有所得。

关键词二 反馈

反馈(feedback)是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在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系统的输出成为输入的部分,反过来作用于系统本身,从而影响系统的输出。根据反馈对输出产生影响的性质,可区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前者增强系统的输出;后者减弱系统的输出。以人体的反射活动为例:当刺激(输入)作用于感受器之后,神经兴奋沿传入神经传递给大脑中枢,再沿传出神经控制效应器的活动(输出);效应器的活动情况又作为刺激信息(输入)返回作用于感受器,进而通过大脑中枢的调节影响效应器的活动(输出)。利用反馈,将学习结果及时提供给学习者,可增进反应效果。

二、“尝试反馈法”之“六段五步”述介

 

第一阶段 基本训练(5分钟左右)

包括口算基本训练、应用题基本训练、公式进率基本训练等。小学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要靠天天练,这样做,把基本能力的训练落实到每一堂课之中。同时,上课一开始就进行基本训练,使学生立即投入紧张的练习中,能安定学生情绪,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基本训练题的设计要注意为新课服务。

第二阶段 导入新课(2分钟左右)

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揭示新课题。一般要编拟一道准备题,从准备题过渡到尝试题经旧引新,能充分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为学习新教材铺路架桥做好准备。同时,使学生一开始就明确这堂课学的是什么,要求是什么。这一步时间不长,但很重要。只要花一、二分钟,开门见山,立即转入新课。

第三阶段 进行新课(15分钟左右)

 第一步:出示尝试题

这一步是提出问题。数学知识大都是通过习题形式出现的。出示的尝试练习题要同课本中的例题相仿,同类型同结构,这样便于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课本去解决尝试题。

例如课本例题:一商店运进4箱热水瓶,每箱是12个,每个热水瓶卖6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三年级)

尝试题:具店有20盒乒乓球,每盒有6个,每个乒乓球卖2角,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新课开始,教师在宣布课题时,一定要明确提出,这堂课学的是什么内容,要求的什么,然后再出示尝试题、尝试题出示后,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如"教师还没有教,谁会做这道题目试着谁能动脑筋,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先让学生思考一番,这时就转入了第二步。

 第二步:自学课本

示尝试题后,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同时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这时,阅读课本例题就成为学生切身的需要。阅读课本前,教师可预先提一些思考性问题作指导。例如,学习异分母分数减法,(1)分母不同怎么办?(2)为什么要通分?有什么道理?由于尝试题与课本例题相仿,学生经过一定的训练是能够看懂的。学生可通过看例题举一反三,学会解答尝试题的方法。这样带着问题自学课本,目标明确,要求具体,效果好。因为自学课本后,必须解决黑板上的尝试题,自学课本的效果当时就能看到,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自学课本例题,大部分学生对解答尝试题有了办法,都跃跃欲试,时机已经成熟就转入第三步。

 第三步:尝试练习

一般让好、中、差三类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同时在草稿本上练习,教师要巡回观察,及时了解学生尝试练习的情况。学生练习时,还可以继续看书上的例题,一边看一边做。尝试练习结束后,就转入了第四步。

 第四步:学生讨论

尝试练习后,可能一部分学生做对了,一部分学生做错了。教师根据三类学生板演的情况,引导学生评讲讨论。在评讲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已在尝试讲算理了。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分析推理能力。学生尝试算、尝试讲以后,迫切需要知道自己算得对不对,讲得对不对。这时,听教师讲解又成为他们的迫切要求。火候已到,就转入第五步。

 第五步:教师讲解

学生会做题目,并不等于掌握了知识,还必须懂得算理,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因此在学生尝试练习后,教师要进行系统讲解。这里教师的讲解同过去的方法不同,不要什么都从头讲起。现在学生已经通过自学课本,亲自尝试做了练习题。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和教材关键的地方重点进行讲解。教师的讲解,可以确保学生系统掌握知识。

第四阶段 延伸尝试(6分钟左右)

一般采用几个学生板演,全班学生同时练的方式进行,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特别要了解差生的情况。这一步是一次集中反馈,通过板演评讲,教师可以重点补充讲解,解决中差生学习新知识存在的问题。这一步可以说进行新课”的延续,又为下一步学生课堂独立作业扫除障碍。

第五阶段 当堂检测(10分钟左右)

“当堂检测”要做到精准、精细、精致,服务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堂检测”不可或缺,是“尝试教学法”的必备环节,而且一定要有评分标准,当堂批分。一份好的“当堂检测”最能体现老师的备课水平与专业功底;一份好的“当堂检测”应该是“以新带旧、循环递进”的,而不仅仅是“就事论事”。当堂检测后,学生互批与当堂订正,教师要注意巡回辅导,特别对差生,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这“课内补课”的效果特好。

第六阶段 课堂总结(2分钟左右)

学生做完课堂作业并不是课的结束,因为学生通过亲自练习,发现了困难,需要得到解决。同时还有一个迫切的心情,自己做的作业,到底哪几题对了,哪几题错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教师再重点归纳小结。由于学生经过了十分钟左右时间集中练习,再听教师归纳小结,体会就更深了,这能起到画龙点睛。所以,应该安排这一步,做好一堂课的结束工作,这样一堂课的安排就善始善终了。

三、“尝试反馈七步法”之演变与述介

尝试反馈七步法”是将原来的“尝试反馈法”的“六段五步”进行了简化,把一堂课变成了七个最主要的步骤,其他小步骤纳入这七大步中,这样便于老师学习、理解与尝试使用。下面对“七步法”进行简要介绍。方便老师记住各步的大致时间,我们也可以把“七步法”说成“5-3-7-7-6-9-3”,朗朗上口。 

第一步:预热训练(5分钟左右)

即原来的第一段基本训练”,这里更强调训练内容的旧知与本课新知的关联性,即老师要进行“先行组织者”式的考虑,在这里为新知牢固掌握先前预置需要的“锚桩”,便于知识的迁移。

第二步:我先试试(3分钟左右)

这一步包括原来的第二阶段“导入新课”和第三阶段“进行新课”的第一步“出示尝试题”。这一步把邱学华在“尝试教学”课堂倡导的“请不要告诉我,让我先试一试”体现出来了。

第三步:自学课本(7分钟左右)

这一步把“尝试反馈法”第三阶段“进行新课”的第二步“自学课本”和第三步“尝试练习”进行合并。因为在课堂教改实验中我们发现:不少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自学课本时,也一并进行了尝试练习。课堂用语不会做题怎么办,数学书里找答案”。

第四步:讨论辨析(7分钟左右)

这一步把“尝试反馈法”第三阶段“进行新课”的第四步“学生讨论”和第五步“教师讲解”进行了合并。因为在大多课堂里,“学生讨论”与“教师讲解”这两步也是密不可分的,往往是讨论中有引导,讨论中有讲解,讨论中有辨析,师生在对话中进行思维碰撞与知识本质的辨析,进而不断走向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与深度学习。

第五步:新的挑战(6分钟左右)

这一步与原来“尝试反馈法”的第四阶段“延伸尝试”是一致的,改“新的挑战”这个关键词,也是想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提出这一学习步骤。

第六步:当堂检测(9分钟左右)

这一步与原来“尝试反馈法”的第四阶段“延伸尝试”一样,保持这一阶段的完整度,是为了进一步强调“当堂检测”的重要性。

第七步:全课总结(3分钟左右)

这一步与原来“尝试反馈法”第六阶段“课堂一样,只是时间延长了1分钟,约为3分钟,是在教学试验过程中发现2分钟的课末总结略显仓促。

总之,无论是原来的“六段一步”,还是现在的“七步法”,本质上是一致的,总是强调“先学后教、当堂反馈”,强调“学为中心,教为服务”的课堂宗旨,努力培养学生一生受用的数学核心素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