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育儿:《亲爱的自己》芝芝育儿观念惹争议,你的刻意讨好,只会害了孩子┃半夏

 丄学号 2020-11-12

作者┃半夏   朗读┃梓滢

编辑丄学号


失去底线的讨好才不是爱孩子

最近热播剧《亲爱的自己》里,性格温顺又顾家的张芝芝,真是个让人又生气又心疼的妈妈。 

为了让女儿雨薇得到更好的教育,她花光家里积蓄让女儿读贵族幼儿园,自己也费尽心思挤进精英家长圈。 

她错误地认为,孩子只要进了最好的幼儿园,和精英孩子们一起玩,长大就能成长为精英。 

芝芝极力讨好苗苗妈妈,因为在她眼中,苗苗妈妈是精英家长中的精英,出去逛个超市,苗苗妈购物,芝芝负责推购物车。 

对其他所谓的精英妈妈,她也一直是一副卑躬屈膝的样子。别的妈妈嫌她穿衣打扮寒碜,她也默不做声。

可就是这个所谓的精英家长,每次出现永远都是趾高气扬的样子。雨薇同班的小朋友豆豆,只是因为好动贪玩,和苗苗发生过一些小矛盾,她就带头鼓动其他家长联名写信要求学校开除豆豆。            

虽然平时芝芝对她极力讨好,但只一次忘记参加家长会,她就把芝芝踢出了家长群,还让苗苗带头孤立雨薇。  

这样的妈妈,培养的孩子除了嚣张跋扈,能精英到哪去!可是这么简单的道理,芝芝却没有看透。 

雨薇被其他小朋友孤立,她没有想着安慰孩子,告诉孩子处理问题的方法,反而自己如临大敌。 

道歉,连夜做饼干,还带上老公去跟苗苗妈套近乎,结果却被苗苗妈一顿冷嘲热讽。

心理学家HarrietBraiker在《讨好是一种病》中曾写到:“很多人觉得,‘讨好’是一种良性的心理状态,毕竟被当作好人总是不错的。但实际上,很多讨好者已经不是简单地取悦他人,而是无法控制地下意识去牺牲自己,甚至对来自他人的赞赏和认可上瘾。”  

孩子在幼儿时期,学习模仿父母,最本能的行为。芝芝极力讨好苗苗和她妈妈的样子,就会给幼小的雨薇造成一种错觉:“在妈妈眼中,苗苗开心更重要,我也要让苗苗开心,要不她就不和我玩了。” 

父母的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让孩子也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不配得到爱和尊重,唯有竭力“讨好”别人。这样不仅培养不出来所谓的精英,还会给孩子的童年留下阴影。

一时的讨好也要守住自己的底线

前段时间也有一部热播剧《三十而已》,里面的全职妈妈顾佳,为了儿子进贵族幼儿园赢在起跑线,也是不惜顶着巨大压力换大房子。 

儿子在幼儿园面试时,因为沟通问题表达不清楚就咬了老师,没有被录取。 

她为了让校董夫人王太太帮忙打招呼,不惜赤脚给王太太提鞋下楼,这绝对算得上是卑躬屈膝了。 

幼儿园开学第一天,她没有准备给小朋友们的“见面礼”纸杯蛋糕,被家委会的木子妈妈批评,她二话没说,赶紧回家赶制。 

在儿子许子言入学后,她没有爬高踩低去巴结家委会的会长木子妈妈,同班的小朋友在班级活动中发病,木子妈妈以吓了孩子为由,鼓动其他家长要求学校开除小男孩,而顾佳则代表全家发言,这种病不会传染,没有攻击性,希望学校能善待这个孩子。 

木子妈妈为了报复顾佳,放学时哄骗许子言去她家玩,然后把孩子一个人关在房间里惩罚,顾佳二话直接甩鞋子狂揍“熊家长”,还扬言要告她拐带,该从幼儿园滚出去的是她们。

父母放下身段是为了孩子,坚守底线的原则亦是为了孩子。 

斯科特在《少有人走的路》中说:“孩子会情不自禁地模仿父母,拷贝父母的处事方式,将它视为人生的标准和榜样。” 

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如果父母总是一味的讨好而毫无自己的原则底线,那孩子以后也会不知觉的牺牲自己成全他人,内心充满了自卑。

爱孩子就给他适合的圈子

美国一位社会学家在《社会交换理论》中指出:“任何人际关系,其本质上就是交换关系。”  

所谓精英圈子,贵族学校,本就不适合领着月薪几千块的普通工薪阶层。 

父母与其费力融入原本不属于自己的圈子,把孩子成为精英的筹码押在别人身上,不如用充分的爱和尊重,去让孩子从小就形成良好的人格和三观,去打造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础。

01

量力而行才是正道

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一个大学同学,夫妻俩都是农村出身,大学毕业后白手起家打拼了这么多年,在市里买了两套房,一套自住一套收租,月入两万多在小三线城市本来过得很好。 
去年她觉得要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就举家搬迁到一线城市。把两套房子都卖了,还没有凑够全款,就又贷款在那里买了学区房。 
一线城市的教育资源确实要比我们这种小三线要强的多,可是面对房贷压力和生活成本,她和老公不得不早出晚归的辛苦工作,根本就没有多少陪孩子的时间。 
连辅导孩子写作业都挤不出时间,更不用说像以前一样带着孩子看书主动学习了。 
对于孩子而言,比起看到为了他能上学辛苦奔波,满面愁容的父母,孩子更愿意看到能每天对她微笑,陪着他一起长大的爸爸妈妈。

02

好父母胜过一切圈子

贵族精英圈出的也有败家子,相反平凡的的圈子未必不能出精英,关键在于父母是否愿意参与到孩子的教育当中,做个好父母胜过一切的教育及圈子。 
今年一批莘莘学子中,一位含泪送女儿到清华报到的爸爸上了热搜,朴实的父亲靠着辛苦的劳动助女儿圆梦,女儿也说爸爸是他人生的榜样。 
她能体会到爸妈当快递员的辛苦,自己平时学习很自律,高效完成学习后还能利用周末和寒暑假的时间帮助父母看店。 
美国思想家艾默生说:“孩子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主要取决于他从第一个教育者那里所接受到的爱的质量,陪伴和榜样示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坚强乐观积极面对生活的父母,教养出的孩子也肯定是自律感恩自带正能量圈的人。

03

强行挤进去的圈子只会害了孩子

知乎上有个帖子,一家人年收入只有7万,妈妈却想把孩子送进一年5万学费的贵族幼儿园,说是要从小给孩子建立人脉圈子。
一个热心网友说了自己的经历,建议千万不要送孩子去,会毁了孩子。 
他从小被父母送进所谓的好的幼儿园,结果发现同学都会因为她的家境而嘲笑她,全班同学都发小红花,就他没有。 
后来又继续读小学,连个三好学生都没有得到过,因为班上的人都不愿意搭理他。 
现在成人了回想起童年还是很难过,悲观不自信还形成了讨好型人格,现在也很难跟别人深入交流,难以融入集体。 
读贵族学校的孩子,基本上都是非富即贵,普通人家孩子就算勉强进入,也会在鄙视链的最低端,长此以往,孩子会变得自卑焦虑,或者是反向发展,虚荣攀比日盛。

陪伴是真爱孩子

无论是《亲爱的自己》里芝芝把女儿送进精英幼儿园,自己努力挤进精英家长群,还是《三十而已》顾佳把儿子送到贵族幼儿园,自己融入贵族太太圈,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可是不是自己的圈子,挤破头进去,也会被鄙视,排挤。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而不是把孩子丢到一个你认为有多好的环境中去。 

我们都是普通人,为了生活而奔波,总想着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拼命赚钱来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和教育保障。 

可是请记住:有父母参与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比起物质,孩子更需要父母精神上的陪伴和支持。

作者:半夏,热爱生活的90后二胎宝妈,用文字记录成长,治愈自己,温暖他人。

赞赏归作者所有

















朗读者:梓滢

梓滢,湖北省黄冈人,用心教瑜伽的瑜伽传播者。用有温度的文字,传递有态度的人生。善良是人性底色,拼搏进取则是锦上添花。有个作家梦的斜杠青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