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牵手健康】新冠病毒与血管炎

 风湿中心 2020-11-12



什么是血管?




血管是血液流过的一系列管道,除了角膜、毛发、指(趾)甲、牙质及上皮等地方外,遍布人体的全身,功能为传输血液,输送氧气及其他营养物质。按照构造和功能的不同,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按照管径大小的不同,分为大血管、中血管和小血管。




什么是血管炎?




血管炎是风湿免疫性疾病中的一大类型,指的是在血管壁或者血管周围有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导致管壁破坏,出现管腔狭窄,或者是整个血管壁呈动脉瘤样改变,进而影响到所供应的脏器的血供,使脏器的功能受损。

按照所累及血管的类型和病因,大致可分为大、中、小血管炎、变异性血管炎和其他血管炎等,可影响到各个年龄段的患者,表现为不同的亚型,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健康。




新冠病毒与血管炎




今年以来,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疾病(COVID-19)疫情席卷全球,部分患者也出现了血管炎的表现。来自德国的一项尸检研究发现,58%的COVID-19死亡患者合并血管炎,33%的患者直接死因是肺动脉血栓。

5月20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发出警示,儿童可能因为病毒导致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IS-C),类似于一种中血管炎——川崎病。

这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报道,提醒大家重视血管炎,了解血管炎的形成原因,寻找合适的治疗药物,控制住病情的发展。

5月31日晚上的“手牵手医学健康”线上直播中,贾医生和大家分享了“新冠病毒与血管炎”的主题,首先分析了COVID-19与血管炎的相关性,又描述了血管炎的种类及对不同年龄人群的危害和表现,最后是如何进行治疗和管理血管炎。



新冠病毒为什么会引起血管炎?




有这样一个机制:在新冠病毒的表面,像皇冠一样的刺突,被命名为S蛋白,全称为spike protein,意译为“刺突蛋白”或者“钉蛋白”。这个结构,像一个钉子一样,它可以和肺泡细胞和血管内膜表面的ACE2受体相结合。

什么又是ACE2呢?它叫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是一种膜结合的氨基肽酶,在心血管和免疫系统中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人体的肺泡细胞、血管内膜细胞、心肌细胞的表面也都广泛存在,保护着身体。

当新冠病毒进入到人体内以后,其表面的S蛋白就和肺泡细胞或者血管内膜细胞表面的ACE2的受体相结合,从而进入到了细胞里面,引起疾病。如果进入到肺泡,导致了肺炎。进入到心肌,就形成了心肌炎。如果进入了血管,就造成了血管炎。

同时它还启动了一个凝血机制,形成了血栓。因此ACE2已经被鉴定为冠状病毒的功能性受体,同时ACE2也是引起血管炎的一个主要的原因。正是因为它,新冠病毒和血管炎之间有了联系。



血管炎是如何分类的?




2012年,目前被国际学术界公认最权威的一个血管炎分类标准——教堂山共识,更新了版本,并且沿用至今。这个标准非常详细和规范的把血管炎做了分类和命名。

其中大血管炎有两种,一种叫大动脉炎,也叫高安病;另一种叫巨细胞动脉炎(巨细胞动脉炎的思考),它也是在系统性血管炎里面应该说是发病率最高的,只是它好发于北欧人群。而大动脉炎更好发于亚洲,尤其是年轻女性人群。

而中血管炎里面两个疾病,其中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是川崎病,也就是美国CDC提醒的MIS-C所类似的一种血管炎。CDC提出,在COVID-19疫情期间,家长们要注意家里的孩子,观察他们是否出现类似川崎病的表现,如果有的话,要及时的就医。

此外,还有小血管炎,主要包括安卡相关性血管炎和免疫复合物小血管炎;而变异性血管炎包括白塞病;伴有结缔组织病变的血管炎,涉及到了风湿科的很多种疾病,包括狼疮、类风湿关节炎,IgG4相关性疾病,都可能会引起血管炎的表现。可见,血管炎疾病确实是从大、中、小血管,从各个疾病类型,都会和风湿病患者密切相连。

下面这张图也是在教堂山共识2012版里面所展示出来的,按照血管的大小做了主要病种的分类,原文是英文版,把它翻译成了中文,方便大家更加全面地了解血管炎这一大类疾病。



大动脉炎的中国经验




大动脉和亚洲人的关系比较大,好发于亚洲的年轻女性,高发年龄在20~40岁之间。

从下图左侧这张血管造影的片子上可以看到,在患者的主动脉弓上面,几条主要的大血管出现了管腔狭窄,这一个一个的狭窄,就是大动脉炎的主要表现。因为这个病种最早是由一位日本医生——高安右人,在1908年首次报告,因此这个病也被叫做高安动脉炎或者叫高安病。

对于高安病的治疗,有了最新的进展,值得自豪的是,这是来自中国的经验。研究者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风湿免疫科,姜林娣主任的团队。

这项研究使用的药物是来氟米特片(商品名:爱若华),共有56例患者入组,其中41例是确诊后就使用了来氟米特,另外15例患者是难治性的大动脉炎患者,原来曾使用环磷酰胺治疗无效,改用了来氟米特。经过6个到12个月的治疗,研究者发现,患者的炎症指标,包括血沉、c反应蛋白,还有代表疾病活动度的NIH评分都显著降低,证明了效果明显。

同时,研究者进行了缓解率的比较,并且得出结论:来氟米特能够对大动脉炎进行快速的诱导缓解,并且长期维持,尤其是在难治性的病例中也有非常好的疗效。

可以看到血管炎这样的疾病,确实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得到很好的诊治。在风湿科常用的药物来氟米特就可以用于大动脉炎的治疗。而这个研究也验证大动脉炎的治疗指南,可以看到这是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在2018年的时候,发表的大动脉炎管理推荐。其中对于大动脉炎的治疗里就提到,来氟米特可以治疗大动脉炎。可见姜主任团队的研究也是代表中国医生证实了欧洲推荐,验证了来氟米特在中国的大动脉炎患者身上,也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给更多的大动脉炎患者带去了康复的希望。



血管炎的自我评估




除了规范治疗,血管炎患者也要学会自我管理。系统性血管炎的疾病评估工具,是伯明翰系统性血管炎评估,发表于2003年发表,因此被称为2003版,简称BVAS 2003。

病友们在使用风湿中心进行疾病管理的时候,可以进入疾病评估版块,找到系统性血管炎评估。此外,包括白塞病、IgG4相关性疾病等风湿病也都可能引起血管炎,在SSDM风湿中心的评估里面也有这些相关疾病的评估。病友们可以坚持使用SSDM进行自我评估,形成动态趋势图,方便自己和医生了解疾病的变化情况,判断疗效。

血管炎的BVAS 2003评估,共有9个器官系统分别打分,每个系统都有独立的打分并有一个最高分,总分的最高分是63分。在风湿中心的评估里面,分为了9页,第一页是系统性的表现,最后一页是神经系统的表现,病友们可以结合自身情况来进行评估。

当然血管炎的评估比较复杂,有一些问题需要医生来证实,病友们第一次进行自我评估时,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在就诊的时候向医生请教,或者通过SSDM风湿中心向您的医生申请咨询,请医生给您一些指导。

等您做完了9页的题目以后,就会出现评分的结果。如果您做出来是15分以上,就表示病情处在活动期。

这是我模拟了一下病友们的一个评估,得出了16分,提示病情还在活动期的。而如果您连续重复使用,平台就会帮您生成一个曲线图,而且进行前后比较,提醒您病情是得到好转、没有变化,还是有所加重。

血管炎的病友们可以来学习着做起来,或者以前如果您曾经做过,就记得每个月重复评估一次,以便生成动态趋势。您所做的这些评估的结果,您的医生也都能看到,他/她就能够更好的了解您的病情,判断您治疗的效果。您可以基于这些评估的结果向你的医生申请咨询。



COVID-19治疗的最新进展:中国智慧




 


总结




通过这些分享,我们了解到,新冠病毒与血管炎密切相关。

对于血管炎来说,我们要科学的认识这种疾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姜林娣主任团队,使用来氟米特成功地治疗了大动脉炎的患者,并且陆续撰写了多篇学术论文,都已经被国际顶级的学术期刊所接受和发表,为全世界的大动脉炎治疗带去更多的中国经验。

来氟米特(商品名:爱若华)因为在2003年的时候曾经有过SARS病毒的治疗专利,目前已经被齐鲁医院胡昭主任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团队使用在了难治性COVID-19的患者的治疗当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患者的病情好转,病毒转阴,顺利出院。

可以说,从新冠病毒到血管炎,使用同样的药物都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也体现了医生“异病同治”的智慧。

截至目前,COVID-19疫情还在全世界蔓延,除了那些少数已经罹患并治愈的患者之外,我们绝大多数的人都属于易感人群。期待着疫苗早日研制成功,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全世界的疫情。在疫情没有完全解决之前,我们要更多的了解病毒引起疾病、引起机体损伤的机理,努力去寻找更好的治疗的方案,希望中国医生的智慧为全世界的疫情控制带去更多的希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