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潮汕城隍庙

 天圣我材 2020-11-13
一. 城隍庙的起源
  城隍庙是祭祀城池保护神的庙宇,“城”是城池,隍是干涸的河流。传统的学者一般认为城隍的原型即“水墉”。水墉神即古代农田中的沟渠神.最早见于周代<<礼记>>,书中记载古代天子在腊月祈求风调雨顺,要举行祭祀,在所祭祀的众多神灵,有“水墉”神,认为水墉神能够使“水土归其本位,不为祸人间”。<<续文献通考.祭祀考>>三引<<春秋梦余录>>“水则隍也,庸则城也。”
  
  
  二、城隍庙发展历史
  在原始农耕社会, “水墉”作为沟渠之神地位是显著的, 人们心中,他掌管降水,干旱等气候,对自然作物,农业经济有重大影响.当发展到一定社会形态时, 护寨之河,护城之河则有防盗,守护的功能, “水墉”也升级为保护城池之神。城隍神成了城中百姓的精神支柱之一,无论大小,总愿向他祈求。
  漢代後,有正直之人死后变为城隍的观念,城隍便從自然神演变为社會之神。南北朝时期城隍庙尚局限于南方的一些地区。唐代的城隍神又演变为阴间地方官,管辖范围进一步扩大。除妖除魔,医治疾病,天气好坏,家中琐事,安抚恶鬼等等都是唐代的城隍神掌控范围。 宋代各地皆有城隍庙(分京师、省、府、州、县五级),列入祀典。城隍信仰普及民间,由城市保护神发展为地方神。到了明代,朱元璋建国后,为了加强以“德”与“法”治国的思想,大张旗鼓宣扬城隍庙功能,是城隍神的地位在历史上达到最高。有人统计,明代全国有城隍庙1472所,也就是说当时在每一座中国城市中都至少有一座城隍庙。清代民国时期,全国大都有在一定节日祭祀城隍庙的活动。直到今日,全国各地仍然有以“水墉”命名的地方。有些地方仍有祭祀活动。
  
  
  三、韩愈与<<祭城隍文>>
  唐代地方守宰多有撰祭城隍文,韩愈也是其中之一,他任潮州刺史写下了该文。
  全文如下:
  维年月日,潮州刺史韩愈,谨以柔毛刚鬣清酌庶羞之奠,祭于城隍之神。间者以淫雨将为人灾,无以应贡赋,供给神明,上下获罪罚之故,乃以六月壬子,奔走分告,乞晴于尔明神。(下或再出尔字,属下句。)明神闵人之不辜,若飨若答。(飨或作响。)粪除天地山川,清风时兴,白日显行,蚕谷以登,人不咨嗟。(咨或作疵。)惟神之恩,夙夜不敢忘怠。谨卜良日,躬率将吏,荐兹血毛清酌嘉羞,(一作肴。)侑以音声,以谢神贶。神其飨之。(或作兹,或作鉴之。)唐代的潮州府城隍神祭祀的对象为谁,笔者未作过研究,但从韩愈的〈〈祭城隍文〉〉可见,唐代的城隍神在当时人们的观念中,有一定地位。今潮汕也流传九县十城隍的说法。
  
  
  四、榕城城隍庙
  揭阳城隍庙位于揭阳榕城东门城隍街,始建于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后因战火,坍塌无迹。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重修。《揭阳文物志》(主编 张宗仪 张秀清 1986年揭阳博物馆发行)引《揭阳县志》“城隍庙在城东解元坊,深二十丈,广八丈。洪武二年(1369年县丞许德建。正德八年(1513年)义民宋廷春等新之,嘉靖七年(1528年)主簿季本增修。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邑人罗经泰倡建前亭及两旁钟鼓楼。四十五年(1617年)邑人蔡俊、吴以汀、谢烈、宋汝翼、谢焘、宋仲勋、朱君陈等又修之。雍正九年,(1731年)合邑绅士重修。。。。。。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知县刘业勤捐俸重修。”
  城隍庙内有三山门、大殿、养生池、石拱桥、拜亭夫人厅等。庙顶为悬山顶,七架梁与金柱之间用三升斗拱架,木柱起支撑作用,四壁只起防护作用。历经明代的多次地震,墙壁坍塌,但木柱梁架安然无恙。里面的梅花金柱直径五十厘米,高五米。墙厚七十厘米。
  
  揭阳城隍主神是“伯府大人”(俗称大老爷),民国初年改抗金名将岳武穆,“伯府大人”退便居后厅。据说,原先城隍庙夫人厅侧供奉五显公。
  说到五显公来历,有很多种说法《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载,五显公之神在天地间相与为本始,至唐光启中降临于要源。有的说五显公又称“五通神”“五圣”、“五郎神”,唐末已有,为一福建父子剿黄巢牺牲,建“惠安祠”祭祀,后加封为五通王;有的说是明代朱元璋下令祭祀的战场冤魂。有的说是定光古佛的五个随从,掌管柴、米、油、盐、茶五个小孩。
  但总的看来,五显公也是对城池有贡献之人。
  
  潮汕地区流传着“小鬼升城隍”、“水鬼升城隍”的传说。不过传说归传说,潮汕本地城隍主神一般是在历史上对本府百姓有功绩之人,在百姓心中有重要地位,亡故后便成为了城中百姓的精神支柱。现在揭阳城隍庙里仍然有几副对联耐人寻味,“为恶不灭 祖宗必有余德 德尽必灭”,“为善不昌 祖宗必有余殃 殃尽必昌”。还有如“居心正直见吾不拜何妨,作事奸邪任尔焚香无益”,这样的对联让再进一道门,上下联分别为“隐处也难逃洞鉴”,“入门各自检平生” 横批:“你来了么”。让心虚的人心里留汗,往往顿时头皮发麻。
  
  
  五、粤东最大的城隍庙—三饶城隍庙
  
  潮汕一些地区以前有“九县十城隍”的说法,但这说法并不确切,饶平就有四城四城隍。其中,最大的,当属三饶城隍庙。三饶城隍庙规模之大,可以用俗语“饶平城隍大过府”来形容。朱元璋为了加强神权的统治,各级官员赴任时都 要向城隍宣誓就职。城隍庙规模不小于府县衙门。
  三饶城隍庙所祀公婆的原型,有许多说法,前院的西配殿(公婆厅)内,所塑花公花母及一群孩子,相传便是郭于仪(有兄弟九人及八子八女)夫妇。
  饶平县城明成化十三年(1477),两广都御史朱英奉朝廷之命,析海阳县之元歌、信宁等八都建置饶平县。朱英观察后定下饶堡(今三饶镇)为县治。着手建筑衙署及各有关办公场所。在筑防护城墙时,初时议定为取土为料。朱英考虑到土城不够坚实耐用,便令内务部烧制条砖砌,使城既牢固又壮观。因此百姓将其奉为城隍。城隍庙宇之大、品级和某些建筑规格之高,都为潮汕地区古建筑所罕见的。明代虽然贪官很多,但城隍庙供奉主神是为百姓着想的办实事的好官。可见终会赢得人民的敬仰和纪念。饶平三饶城隍庙门肚的人物浮雕工艺也比较高明,采用多层次高浮雕的手法,构图饱满,层次分明,在艺术上已经很成熟。一般庙里的十八地狱像多绘于墙壁,这里则为十殿阎王,各塑泥像,于中刑罚罪人, 呈森恐怖的景象。给犯罪或企图犯罪的人以震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