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绥宁苗族人过去结婚新郎为什么不去接新娘?新娘出门谁来背?

 关山听风 2020-11-13

图片为绥宁苗族嫁女家里的神龛

(请注意,女方家里嫁女办酒不用换写新对联,此为新娘辞行前现场)

寻觅绥宁苗族风俗之二十三

迎新娘与背新娘

如今的年轻人结婚,动则一路豪车,前呼后拥,有多台摄像机跟随拍摄,天上还有无人机盘旋录像,浩浩荡荡地簇拥着新郎去迎接新娘,再由新郎背着新娘出门上路,浩浩荡荡地回家。过去,绥宁苗族的婚俗,新郎可没有这种亲自到女方家里接亲的待遇。那个时候,背新娘也好,接新娘也好,都没有新郎的事,新郎只能老老实实地在家里待着,接受长辈们的训话,等待着新娘进屋拜堂成亲那一幸福的时刻到来。现在一些上了年纪有过这样经历的绥宁苗族人,应该还记得这种美好的回忆。

原来,按绥宁苗族古婚俗,接亲时新郎不用上女方的家里,而是在自己家中待着,一边等待新娘的到来,一边乖乖地接受舅舅、伯伯、叔叔及寨子里德高望重的老人的训导。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给他上一堂让他终生难忘的深刻的思想教课。这种思想教育课安排在即将举行拜堂仪式的堂屋里进行。如果上课的人少,用一张八仙桌就行了,如果上课的人较多,一般要用两到三张八仙桌子并在一起,排成长席。桌子上摆了香烟、糖果、茶水。长辈们按寨子里的惯例排序坐定位置,一般是亲舅舅坐最上手的位置,其次才是伯伯、叔叔及其他长辈,新郎只能坐在最末尾的位置。训导的内容主要以传授良好的家风家教为主线,如日常生活中的诗礼传家,勤俭持家,尊老爱幼,明事知礼,艰苦奋斗等等。具体还要传授四个方面的实践经验:一是长辈们指出新郎的优缺点,对优点给予充分肯定,对缺点毫不留情地批评指正。二是成亲以后夫妻该如何相处,男人如何善待妻子,夫妻如何抚养子女,丈夫如何承担男人的责任。三是成亲后如何孝顺夫妻双方的父母,尊贵长辈。四是成亲以后如何勤俭持家,如何与邻里和睦相处。这种婚前训导与新娘出嫁前夜的哭嫁相比,哭嫁是女人与女人之间的情感对话,是女长辈、女同伴对新娘出门前的殷殷叮嘱,虽然也有诸多训导的成份在内,但主要叙的还是别离之情,而新郎在等待新娘进屋之际,接受男性长辈最为严肃的训导,这是一场男人与男人之间的强硬对话,是让新郎在思想上要有责任担当的准备,在感情生活处理上也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图片为男方到女方家接亲

至于接亲这种十分风光的任务,则由媒人带着新郎的兄弟姐妹与寨子里帮忙的年轻人来代劳。良辰吉日的前一天早晨,接亲的队伍抬着迎亲的花轿,带上礼品(礼金、新娘穿的衣服、女方家办嫁女酒宴上所需的酒菜、接亲鞭炮等等)前往女方家里。接亲的人要一起参加女方的嫁女酒宴,还要在女方家里住一晚,第二天清晨接新娘回家。因此,接亲的人被称为接亲客。接亲客又分三种,一种就称为接亲客,是男方的兄弟姐妹、嫂子、婶婶、姨娘等。一种是师傅客,包括男方请来敲锣打鼓与吹唢呐等乐器师傅,有的地方还有专门请来唱歌的师傅等。还有一种是担宝,又称为担客,是男方请来帮忙送东西到女方,抬花轿嫁妆回男方的人,一般是同寨子的年轻人,或者新郎的亲戚朋友。绥宁苗族居住地区不同,对待接亲客的风俗也迥然有异。如以关峡苗乡和长铺子苗乡为例,关峡及以北地区的苗族人,对上门来的接亲客不分彼此,敬若上宾,吃酒席时安排他们在堂屋内的重要席位,晚上给他们安排客房住宿。长铺子以南以西地区的苗族人则区别对待所来的接亲客,对第一种非常客气,吃酒席时安排她们(主要是女人)重要席位,晚上安排她们住客房。对第二三种接亲客就不那么客气了。据说,他们认为这些人是来“抢”人(接新娘),“抢”东西的(抬嫁妆),因为舍不得女儿被他们“抢”走,主家故意冷落怠慢这些人,把离别的怨气撒在这些人的身上。因此,吃宴席的时候,他们故意将这些人安排坐最偏的席位,有的地方还不让他们上酒席,只让他们吃饱了就行,还有的地方只给他们吃一些剩饭剩菜,晚上也不安排他们床铺睡觉,让他们围着屋内的火塘或院子里的火堆坐一通宵。在这两个风俗截然不同而又毗邻苗乡,相互结亲很正常,但往往在接亲过程中,因地方习俗不同,免不了要闹腾出一些有趣事来。长铺子人到关峡做“担宝”,这里的人一个个无话可说,而关峡人来长铺子作“担宝”的,有的新娘还没有接回家,他们被气得一个个先跑回了家,说是做“担宝”太下贱,受不了这种“气”,害得新郎向他们陪尽了好话,他们才碍于情面,无奈地又连夜赶往女方家里。

接亲客进到女方家的神龛现场

第二天早晨,天刚亮,接亲客开始在屋外的场坪上时断时续地放鞭炮,一会儿放几个大纸炮,一会儿又放几串小鞭炮,意在催促新娘快点起身,搞得女方家里手忙脚乱。而有的新娘因舍不得离家,故意以梳妆打扮为名拖延时间,外面接亲客怕误了男方的好时辰,鞭炮放得越来越密集,有的还故意高声唱歌喊叫,急得媒婆在双方来回说好话,像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当地人将此称为“催新娘”。

新娘出门时按风俗是要有男人来背着出门,新郎又没有来,由谁来背呢?绥宁苗族习俗,新娘出门由新娘的兄弟背才显得新娘的贵气。绥宁各地苗乡新娘出门时,虽都有兄弟背新娘的习俗,但在细节上有差异,下面以关峡苗乡的新娘出门为例。

新娘出门前,要吃“辞祖酒席”,也有的地方称为“离娘酒席”、“辞行酒席”。吃了酒席后,新娘要动身,她首先要向堂屋的神龛行辞别礼,拜别祖先。拜毕,新娘的父母将一捆用红布带(线)捆扎的新筷子送给她,新娘接到筷子后,一边朝堂屋门口走,一边解开手里筷子上捆缚的带子,到了堂屋门槛边时,猛地将筷子从肩后抛洒在堂屋里,撒得满堂屋都是筷子。新娘出门前向堂屋内抛洒筷子这一习俗,其中的含义因各地有异,说法也不一。有的说新娘手上的筷子是金色的,代表黄金,寓意为财富,新娘出门时走得干干净净,把所有的财富财运留在娘家;也有的说,新娘出嫁了,娘家就少了一个人口,新娘临走时留下筷子,是在祝愿娘家从此以后“子孙快发”;还有的说法是新娘出门后,快生贵子,到时能带回一大群的外孙回娘家做客。除此外,还有其他多种说法。

抛掉筷子,新娘走出堂屋门,兄弟将其背出大门。在背新娘的时候,是不能让新娘的脚落地的,要一直送上花轿,如无轿子、车马等乘坐工具,也要背到指定的地方。

绥宁有的苗乡新娘出门时,从闰房到堂屋,由兄弟背出来,放在堂屋内,新娘在堂屋内打几个圈,向祖先辞行。而从堂屋起身开始,直到新郎家门口,都不能让新娘落地,如无轿子和车马等乘坐工具来接,在路上由则新娘的兄弟轮流背,到了新郎家门口时,由新郎接住,或背或抱,将新娘送入洞房。

新娘出门时不让其脚落地的习俗也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为新娘未来的婚姻美满着想,不让她走回头路;第二种说法是娘家人为了不让新娘带走娘家兄弟们的"地气",所以才不能让她落地;第三种说法是为了显示新娘的贞洁。

背新娘的习俗还有这样的规矩,如果家里没有哥哥,比如新娘是头胎,那就由弟弟背,如果弟弟太小背不动,或者自己没有亲兄弟,就由最亲近的堂兄弟来背。所以,在哭嫁中哭哥哥的时候,新娘才有“今天背起你的贱妹去受苦”之“怨”(见上期《苗族哭嫁习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