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山带你走黄河》---22【高家坪】

 左岸大山 2020-11-13

大山带你走黄河


碛口镇当年有大河带来大量的货物,这些货物需要由陆路转运。驼队是当年主要的运输工具,各家驼队从碛口镇仅有的三条通道日夜不停拉运货物,其中一条是路经侯台镇,钻进樊家沟,翻过吴老婆山,过离石,到吴城,再爬薛公岭到晋中盆地。

告别碛口古镇,我们沿这条昔日的商道,大约7公里的行程后,到达第一个目的地冯家会土林。穿过村庄和一条枣树满满的山沟,面前昂首挺立着十几支黄土柱,它们高则八九米,挺拔纤细,低则三四米,粗壮敦实。这些土柱虽然形态不尽相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无一例外地头顶一块石板。正是这些石块的存在,在漫长的岁月中,庇护了石块下的土壤免于风蚀雨淋,进而形成了独特的土林奇观。

土林面积不大,但藏于深沟少有人打扰,漫步其中可以静静地感受自然鬼斧神工之神奇。岁月更替,总是可以给我们留下诸多不可思议的地质奇观。忽然想起,面对一生的匆匆,我们想要完成一些目标,除了不断的学习,持之以恒的坚持也许更为重要。

走出土林,穿过公路不远便是高家坪。这是一处清咸丰年间富商陈璋丕所建的家属院,经几代人努力形成了三组大院落,虽历经几百年的风雨,现存仍比较完好。一组为清咸丰至同治年间建成,坐北朝南分三层梯次上升,每层正房箍窑均为七孔;第二组落成稍晚,也分三层,砖雕和木雕雕刻精美,很有特色;第三组为民国时期建成的四合院。

古宅现在是由很多家村民居住,虽然大多数也姓陈,却不是富商的后代了,很多人是土改那些年分到这里居住。村子的规模比当年扩大了几倍,三处古宅已经淹没在新建的窑洞中。

走在村里倾斜的小路上,不断升起的炊烟将村庄妆点得多了几份妩媚。人们也开始不断的走出窑口,聚集在屋顶的圪台上开始一天的早聚会。几乎每个人的手中都端了一个较大的碗,碗中有面食、芡芡饭、稀饭等,总有好奇者游走在众人之间,不断的将筷子伸向其他人的碗中,一番品尝后再发表一通点评。偶尔,也会调侃一两位,这时,便会惹发对方的笑骂,引起人群中的欢声笑语。

黄河边的村庄,只要天不是很冷,人们总是喜欢这样的聚会,既不耽误吃饭也不耽误家长里短,村里的、村外的新闻趣事也必然在这样的时刻传播或发酵。那刚刚爬上坡顶的阳光倾射下明媚的光将山村笼罩在一处祥和之中。欢笑的人们,不时穿插的打闹的顽童,高低错落的窑洞,萦绕盘旋的炊烟,在黄土高坡的背景下勾画出最美的田园风光。

聚会散去,放下碗筷的大人们各自走去田间地头,孩子们成了村子的主角。他们精力充沛地开始登上表演的舞台,不停地奔跑与嘻戏着,瞬间便把山村营造为快乐童年的情景剧场。这里的孩子无疑是幸福的,她们少了很多的约束。孩子们那天真的笑声和清澈的眼神给我留下了很深的记忆。童年,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应该是欢笑与无忧无虑的,而我们的孩子如今似乎没有了这样的权利。

我坐在一棵树下,望着黄土坎上男孩子们的张扬,望着女孩子们游戏时的恬静,这些画面与山村结合的是那么的完美,也让我深思在童年的回忆中。

我的童年中也有一条河,城市与老家的居住地都是在汾河边上,虽然那时的年月应该是清苦,但我的记忆中却丝毫没有苦难,有的只是欢乐。河流就在村子的边上,春天的河滩总有我们迫不及待的身影跑动在粉色、紫色、绿色、黄色、橙色的野草、树丛、野花中,如归来的燕子飞来飞去。跑累了就以大地为床、蓝天为被,嗅着花香,听着虫鸣。

夏天还没来临,我们又等不及的去河中戏水,那凉意让人不由得咬紧牙关,却丝毫不影响下水的热情。下水摸鱼是我们最大的兴趣,先是脱光了衣服跳到水坑里胡乱蹦跳一通将水搅浑,然后弯腰在水中摸来摸去,一旦触碰到鱼便双手迅速合拢,将鱼儿牢牢抓住。抓到了,便是喜悦的欢呼,失手了,有时便会懊恼地击水,弄的一身泥浆。

摸到了鱼,我们不会急着回家,每个人从自己的收获中拿出一条,然后四散捡拾一些树枝、柴禾,一起点燃。把鱼用瓦片割开,收拾干净,穿在长长红柳条上放火上烤,再撒上一些早早从家里带来的盐,一会那香味在草地上弥漫开来,诱的你直流口水、胃口大开。

饭后,找水喝是我们的绝招。我们用树枝在河滩上挖三十公分的坑,只需一会功夫就能澄出一清水来。那时的河水根本没有工农业废物的污染,水甜甜的,喝下去心里就爽爽的。

夜幕降临的时候,我们踏着夕阳的余晖走向村里,不时响起的欢笑声、打闹声在河滩上上久久回荡。等到童年的故乡被浓浓的鱼香味儿所浸透的时候,夜已经深了,等待我们的是甜甜的梦乡。

正是这些童年的欢乐,让我在以后的岁月中,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想起故乡的童年。这回忆伴随我成长,根植于记忆深处,温暖着所有的日子。

高家坪的孩子们是幸福的,她们依然有着快乐、纯真烂漫的童年。不像城里的孩子早早便纳入了应试教育的轨道,无论家长还是孩子都身不由己被裹挟在那股莫名的洪流中,忘记了童年应有的快乐。我不知道孩子们未来的记忆中是怎样的童年,这样的童年是否是一个时代的缺憾与悲哀,那些家乡的美丽是否可以留存。

看着孩子们如花朵盛开的面庞,我留恋不舍地告别了这里。山村也许在岁月的流光里会变的寂寥,但是,随着价值观的回归,那魂牵梦绕的乡土情怀终究会在人们的记忆中开花结果,走了还可以回来,如我的梦里就永远盛开着一朵不败的花朵。如今夜,我踏着时光的节奏,回味童年里故乡的四季……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