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拍17个月,16个真实故事,直击中国人最忌讳的话题

 舍得付出 2020-11-14


「死亡」,堪称是中国人最忌讳的话题之一,几乎人人避而不谈。

曾经,这个词似乎离我们很遥远。

但经过这充满危机感的一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他人、远方与世界、生与死之间的关系。

数据统计,在中国,每分钟就有7个人成为癌症患者,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

与此同时,癌症正在逐渐年轻化,40岁之前的发病率年年上升。

豁免权不属于任何人,每个人都需要完成自己的生命课题。

疫情期间,一向冷门的医学科普书籍销量走俏。


近年来,国内的医疗纪录片领域也涌现出一波创作高潮。许多年轻人在《人间世》、《生门》这样优秀的纪录片中流泪、感叹、反观自己的生活。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正在直面癌症与死亡。

而最近播出的《生生》,很多人看完表示 「思想受到了洗礼」。

作为国内首部以癌症为题材的纪录片,以全纪实的拍摄方式,让我们走进了16名抗癌患者的真实人生,让我们得以重新认识癌症、认知生命。


一改沉重,《生生》更多的在教会人们如何面对苦难、如何去爱以及如何好好告别。




三个穿着病号服、扎着麻花辫的姑娘,在病床上和所有爱美的女孩儿一样开心地自拍着。


与众不同的是,她们是三位乳腺癌患者。

元春、王凯瑜、杨静,都不过才三十岁左右的年纪。

她们在医院相识,一见如故,一拍即合,成立了「抗癌娘子军团」,相互鼓舞、打趣。

凯瑜是刚从疫情前线归来的医生,28岁,天生的乐天派,爱说段子。幸运的是,凯瑜的检验结果不错,没有扩散,切除病变部分就没事了。

但36岁的「姐姐」元春则没这么好运。


从小城市考到北京,一路拼杀,读到博士,留在国企。刚生完二胎两年,正是可以稍作喘息的时候,元春被查出了癌症。

拿到报告那天,她差点崩溃了。

但理智告诉她,一定要调整好心态,「治疗之前,先得把自己捋顺了。」

病房里的许多患者,都让元春看到了希望。

一位80岁的老人,在60岁那年得了乳腺癌,经历了两次手术之后又活了二十年,而且精神状态非常好。

58岁的齐大姐,已经接受了五十多期的化疗,她一边热心的叮嘱元春的丈夫要包容妻子因化疗副作用导致的情绪失控,一边哼着小曲儿,以「头发不留、精神不倒」的乐观精神来鼓励元春。


有时,元春也会思考生命的意义究竟在哪儿。

直到有天中午,在去单位的路上,太阳一如往常地照在各个角落:树叶上,汽车上,马路上,草地上…

元春才发觉:原来,太阳是不会辜负每个人的。

所以,何不把心也投向阳光呢?去迎接与命运真正的相遇。

傍晚,刚刚化疗完的元春立马拎着水果赶来送即将出院的凯瑜,姐妹俩挽着胳膊,约好以后一起去泡澡。


凯瑜感动的一塌糊涂,她彻底被元春融化了。

但对元春来说,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其实她的病情比凯瑜严重得多,可她就是愿意将爱和关怀分给别人。

元春不喜欢「遭遇」这个词,因为这是种无力的结果。

她更喜欢「遇见」,因为遇见,是一种风景。

也许,换个角度,病痛正是我们理解生命的最好时刻。




这是一场特殊的婚礼,从准备、布置、安排仪式、礼成仅仅耗时18个小时。

新郎的父亲躺在病床上喝着儿媳的敬茶,用颤抖的手为新人打开香槟。


18小时前,罗硕被安宁病房的医生告知,父亲体内已多处化脓感染,随时有可能进入高危状态,可能撑不到他周末的婚礼了。

没有过多的犹豫,罗硕当下就决定,要在病房里举行一次仪式,这样父亲和自己都不会太遗憾。

未过门的妻子和她的家人也十分温馨有爱,立马赞同了罗硕的决定。

罗硕的父亲老罗是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婚礼那天,老罗的癌痛级别已接近十级。

即使带着止痛泵,他所经受的也非常人可以想象。

而仪式全程,老罗没有皱一次眉头。


看着穿上正装的儿子和身着秀禾服美丽的儿媳,老罗眼含热泪,动情地嘱咐他们:

「你们以后的生活呢,照着你们的轨迹去,一步一步的好好生活。我不遗憾,我放心。放心我吧,你们不要过于压抑,我没关系的。咱们还是要高兴,往下进行。」

一边是修成正果、托付终身的新人;一边是久病在床、时日无多的父亲。

人间的悲喜剧在此刻消融,万般复杂的况味有一个统一的名字——爱。

与一般中国家庭对死亡的避讳不同,谈及身后事,老罗和儿子不再逃避。


罗硕提出把父亲的骨灰制成小珠,供奉在家里,再另做一串随身携带,他要带着父亲一起去看更多的风景。

话音刚落,父子两人都忍不住泪崩。


当生命走到尽头,父子俩却在心灵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接近。

曾经,疼痛击碎了老罗。

但如今,他选择接纳痛苦,和爱他的人,他爱的人,一起等待阳光照进生命里。




王治华知道,人倒霉的时候,最需要的,是有人能扶一把。

一家五口,四人患癌,两人去世。真人版 「药神」王治华的抗癌经历比一般患者更加坎坷。

爷爷和母亲先后患癌,母亲去世后,自己和父亲还没从悲痛中走出来,就又被癌症盯上了。

父亲也患上了神经内分泌瘤,自己患上了甲状腺癌。


面对命运再三的折磨,王治华没有低头,他一边鼓励父亲努力抗癌,一边自己也积极的配合治疗。

幸运的是,这次,王治华为自己和家人争取到了生的机会,他和父亲的病情都逐渐好转。

病情稳定后,王治华做的第一件事,却是再次走进癌症群体。

他创办了医事服务公司,帮助外地来京看病的患者预约检查、找专家、取报告、送片子……

作为过来人,王治华将这些琐碎又费心费力的事情一一安排妥当,尽可能帮他们提高就诊效率,省点钱。

许多人把他当成黄牛党,面对误解,王治华只是笑笑。

他知道,对癌症病人来说,每分钟都不能耽误,每分钱都是救命钱。

除了帮病友们就诊,王治华还要和海关交涉药物入关的情况。

十个病友为了节约成本,合资从印度购买一批救命的靶向药,可由于没有资质备案被海关拦截。

王治华一次次与各方协调、沟通,为了穷途末路的病友的“救命药”四处奔走、开证明、说好话…

王治华很喜欢《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的名字,对于他们这群人来说,自己就是自己的神。


只要努力争取,积极面对,癌症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




晚期的癌症病人,是否选择安宁疗护,在国内还是一个较为新鲜的命题。

安宁病房专门接收只剩2-3周生命期的,或是自己有明确意愿终止所有抗癌治疗的病人。

不插管,不开刀,专注于缓解疼痛和进行心理疗愈。

86岁的陈奶奶是卵巢癌晚期患者,她的腹腔内已出现大面积的肿瘤转移。刚进安宁病房的时候,医生综合评估她的生命周期只剩下半个月了。

这位漂亮的老太太思路清晰,她把癌症称为最温柔的死神,因为癌症可以给人告别这个世界的时间。

年轻时的陈奶奶爱烫头发,喷香水,踩着高跟鞋,穿着定制的旗袍,会跳交谊舞,是个不折不扣的优雅美人。

她像老罗一样,也想过结束这自己,但在家人和医生的劝慰下,她决定坦然地接受生命自然的消逝。

在安宁病房,大家给陈奶奶过生日、女儿和孙辈们给她做爱的抚触。


老姐妹们一一赶来看望,还嘱咐她「不管什么处境,开开心心。哭着来,笑着走。孩子在,多给她一些笑脸。」

陈奶奶坚定地答道 :「好」。


心理负担放下后,奶奶的病情进展也慢了下来。在进入安宁病房的第三个月的最后一天,陈奶奶依旧好好的。

在生命的最后一晚,陈奶奶婉拒了所有亲朋好友,只有女儿握着妈妈的手,聊了一夜天南地北,山高水长。

这一天真正到来的时候,母女俩都不再哀伤。

陈奶奶的女儿后来在日记里写道:

「天地如轮,人生若梦。母性如天,子性如地。轮中转梦,梦中移轮。幸哉,天地不可分,母子情难离。」


当分别成为不可逆转的现实,用笑容与世界和解、同往昔作别,是高傲的灵魂最后的体面。




《生生》让我们知道:

癌症病房不是人间炼狱,那里有着世间最深沉、最激烈、最纯粹的爱;

直言生死也无需忌讳,因为当我们可以坦然地看待死亡,才能更好地热爱生活。

「不止来去,生生不已」。

「生」是肉体,亦是灵魂。

哪怕故事中的这16名癌症患者,最终被死亡打倒,那又如何?

他们早已是生活中的勇者,他们成全了家人的爱,也给予了他人爱的力量。

正如作家苏珊·桑塔格在《疾病的隐喻》中所说:

「疾病是生命的阴暗面,是一重更麻烦的公民身份。每个降临世间的人,都有双重公民身份,其一属于健康王国,另一则属于疾病王国。

尽管我们都只乐于使用健康王国的护照,但或迟或早,至少会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每个人都要不得不承认——我们也是另一王国的公民。」

我们每个人,与疾病的距离其实并不遥远。

而什么叫做癌呢?

用纪录片里一位医生的话来说,癌,就是缺爱,自己不够爱自己。

28岁的凯瑜说 :「这些年太劳累了,当代女性的压力太大了。」


元春反思自己的人生,劝慰大家 「要懂得自我调节,不能压榨自己。」

是啊,定期体检、适量运动、学会解压,如何健康的生活是每个人都需要重视的问题。

你以什么样的心态看待生命,生命就会以什么样的姿态成长。

好好爱自己,也好好爱身边的人。

人生无常,定义生命高度的始终是爱与温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