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一点国学:形不正德不来,中不静心不治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0-11-15
孔子认为,管仲太有钱却又过于小气,逾越臣子的本分。但他也承认了管仲有能力有手腕,虽然个人品行有失,但如果没有他,华夏中原早就全是异族的天下了。(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形不正者德不来, 中不静者心不治 ”这句话出自《管子》。原文是:
形不正,德不来;中不静,心不治。正形摄德,天仁地义,则淫然而自至神明之极,照乎知万物。中义守不忒,不以物乱官,不以官乱心,是谓中得。
这句话的意思是:
一个人外形如果不端良正气, 是因为他还没有养出德性;而内心不安静清虚,则是因为心里还有病。
对外端正言行, 对内勤修德行。做人应该效仿天地的自然仁义,循序渐进达到犹如神明一般清净的境界。这样就可以以心观内,更加通透地了解世间万物了。
人的内心很难永远保持清净平和的状态,稍微不注意就会出现差错。
大图模式首先就是外物扰乱五官,从而得到了错误的观察结果,最终扰乱内心,如果能够克服这些问题,内心即可有所得。
在诸子百家中,大家最熟悉的当属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这四个分别代表道家和儒家思想的开山大家,而对管子显得极为陌生。
管子是谁?
在《论语》中,孔子曾四次评论管仲。既有批评也有感慨。
大图模式《管子》真是管仲写的吗?
《管子》一书虽然以管仲为名,但史学家普遍认为这部书是后人伪作,虽然不清楚具体的撰写人,但可以肯定的是,此书在汉代以前已经出现。
晋代著名的史学家傅玄认为管子之书其中一半言论是后人好事者加的,从此之后有关《管子》一书的争议从未停止,甚至愈演愈烈。到了宋代,连大文学家苏东坡都认为《管子》应该是法家韩非子所言,托管子之名而已。
之所以有这样的质疑在于,《管子》一书内容庞杂,八十六篇文章之中,虽然提出了很多经典传世的名句,但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而独立的哲学体系,倒像是国家管理的实践操作指南,其文风不停变化,明显不是一人所写。
《管子》一书融合了儒、法、道等诸家思想,通过辩证的观点,去看待人生,论证社会礼法道德关系。提出了外德内法兼治的政治主张,对中国之后一千多年的执政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值得一说的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观点也是出自《管子》。
所以但凡喜欢国学的朋友,不妨看看《管子》,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真正魅力,并不限于儒家《论语》。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