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繁星 | 农民画家

 圆角望 2020-11-17


去年,我曾因工作关系,陪同南京六合地区的农民画家们赴尼泊尔首都举办画展,他们那些色彩艳丽、质朴自然的画作,不仅承载着乡愁,更寄托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引起了加德满都市民的强烈共鸣,几位画家也受到了观众的追捧,有观众甚至掀起长袍的一角让他们签名留念,场面十分热烈。
  
其中有一位50多岁的陈大姐,邀请我回国后去参观她的画室。不久前,我如约来到她的故乡——六合区冶山镇,正值金秋十月,田野里稻浪滚滚,一片金黄,她的家就是田边一座气派的两层小楼,楼上有一间很宽敞的房间专门辟作画室,摆放了她很多已完成和未完成的画作,有梨园丰收的情景,有农村接新娘的热闹场面等,每一幅都乡土气息浓郁,让人看了由衷地喜欢。
  
农民画最大的特点是反映乡村生活,抒发乡土情怀。早些年,陈大姐身边也有不少留守儿童,她还画过他们,过年时,留守儿童好不容易把父母盼回来了,大包小包地带回来很多吃的玩的,可是没过几天父母又要回城里打工了,孩子们舍不得他们离开,追着公共汽车跑,满脸都是眼泪,画的名字也充满哀伤——《泪飞顿作倾盆雨》,是文化馆的指导老师给取的,那幅画还在县里得了奖。
  
现在,这种场景少了很多。整座村庄被建成了美丽乡村,家家办起了农家乐,村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有不错的收入,留守儿童也基本绝迹了。近几年,农村更是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画的创作视野也日益广阔,陈大姐和她的画友们有的关注快递进村、全民健身、直播带货等新生活方式,有的聚焦绿水青山、新房新路、生态农庄等乡村新貌,有的描绘高铁建设、电网架设、科技农业等发展成就。作为农民画之乡,镇里新建起了农民画美术馆,造型生动的画墙随处可见,一些作品还被开发成文创产品,被前来乡村游的游客争相抢购呢。

  
谈到为何会走上绘画道路,陈大姐说,他们村自古以来盛行木刻、剪纸、刺绣等,民间艺术的爱好者很多,加上文化馆老师的辅导,哪怕不懂透视、明暗等专业绘画技巧,也很容易入门。一开始,看到她一干完田里的活就忙着画画,周围人还说风凉话,笑她“癞蛤蟆想当白天鹅”,后来,见她越画越好,还先后应邀赴日本、俄罗斯、尼泊尔等国举办画展,于是有越来越多的村民也开始加入画画的队伍,村里赌博、吵架等现象都变少了。画画已经像吃饭、劳作一样,成为当地农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最近,绘画老师推荐陈大姐看了描写墨西哥著名女画家弗里达的传记电影。看到弗里达一生命运多舛却身残志坚,直到临终也没有停下手中的画笔,她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她跟我说,要像弗里达那样,画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