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来勤丨祭灶的传说及《祭灶诗》

 读在现场 2020-11-17


腊月二十三日,灞桥及至关中农村盛行“祭灶”风俗,兴吃油葱花饼。其由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传说古时候,玉帝的小女儿看上了人间一个管伙的小伙子张回。玉帝知道后十分生气,责怪女儿不该爱上凡夫俗子。他按天规要把女儿打下凡去,不准再回天宫。王母娘娘儿女情长,就出面求情,玉帝不得不答应女儿下凡和张回成亲,并封他俩为“灶君爷”和“灶君婆”。让女儿女婿每年月二十三回天宫一次。

“灶君爷”和“灶君婆”生活在人间底层,最知情民间疾苦,每年上天都要向玉帝诉说人间苦难,给人间要回粮食。后来玉帝听在人间的土地神禀告,说凡间人每年糟蹋粮食不计其数,非常生气,就不准灶爷灶婆从天宫带粮食给人间。

有一年,人间遭灾,年关将至,家家揭不开锅,灶爷灶婆看在眼里,记在心间,决心要把这事禀明玉帝,求他开恩。百姓得知他俩腊月二十三日这天要回天宫去,就合伙东家借油西家凑面北家寻葱南家找盐地给他俩烙油葱花饼,打发灶爷灶婆上天。灶爷灶婆对此大为感动,上天后向玉帝如实诉说人间苦难,可玉帝任他俩使出把喜鹊说下树的功夫,就是不信。想起土地神说的话,玉帝还直怪他俩说谎。灶爷灶婆对此一筹莫展,心想:回人间好办,可百姓实在苦啊,过不了年咋办呢?商量后又去求王母娘娘,不知怎的,历来不食人间烟火的王母娘娘这次却动了恻隐之心,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腊月二十四日,灶爷在天宫砍了些竹子,灶婆帮他扎成扫帚。二十五日,灶爷泡了些豆子,灶婆把它做成豆腐。二十六日,灶爷灶婆给百姓割了肉。二十七日,又在天宫支起油锅,灶爷灶婆炸丸子。二十八日,灶爷灶婆又支起大锅小锅蒸年馍,包子蒸馍一摞摞。二十九日,又在天宫包饺子,好让百姓过年吃好的。大年三十这天,灶爷灶婆把这些东西全部装好,赶在三十半夜里才回到人间,带给众乡亲……

传说世世代代,习俗代代相传。每年腊月二十三日为灶王节,为灶君升天日。是夜,家家户户祀之,供奉灶爷像,把他贴在灶房,流芳千古,祭品为油葱花饼,灶糖等,还给灶君的马奉献草料。同时陈设香案,期盼灶君升天同玉帝面奏一家人善举,如让其在玉帝面前多美言或少作指责。还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使灶爷灶婆回来看到高兴,这就是关中至今流传的“扫舍”习俗。从腊月二十四日至三十准备年饭,天天为过年做准备。三十晚上睡得很迟,半夜时分放鞭炮,欢天喜地迎接灶爷灶婆回来。正如有位诗人在赞颂一位伟人时写的“把人民放在心上的人,人民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当然,在灞桥民间对灶王爷的传说还有另一个版本。相传,人们世世代代虔诚祭拜的灶王爷,姓张名大郎。

张大郎生在富贵豪门,为人刁野蛮横。一年天灾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邻里乡亲好言苦求,想借他点钱粮糊口,他非但不借给,反将乡亲们赶出家门。张大郎即使对他的妻子,平日也是张口使骂,动手即打,后来妻子竟被他折磨得遍体鳞伤,气息奄奄,还被一纸休书,赶出家门。

张大郎整天挥霍无度,不几年光景,祖先留下的万贯家产就被他折腾得精光。只落得背井离乡、靠乞讨度日。


一年腊月二十三,天寒地冻。饥寒难耐的张大郎听说一处尼姑庵施舍粥饭,急忙赶去排队领粥,不巧刚轮到他,粥完了,眼冒金星的张大郎再也支持不住,栽倒晕了过去。小尼姑忙去报信,师太见是张大郎,便让人抬回庵里,亲手做了碗面条,端给他吃。原来,师太正是张大郎前妻郭丁香。按古训,出嫁的女子被男子所休,就丢尽脸面,郭丁香离开张大郎后,只好削发为尼。

一碗热面条下肚,饿晕了的张大郎睁开了双眼,认出眼前的师太正是前妻,羞愧得无地自容,一下子钻到了熬粥的灶房里。从此,张大郎每日帮小尼姑熬粥,施舍百姓,颇具口碑,玉皇大帝知道后,钦封他为灶君,掌管各家灶头事务,人们从此就称他为“灶王爷”。

按理说,如果舍粥有点功德,也是郭丁香所为,玉皇大帝念他是郭丁香的前夫,无奈封他为“灶王爷”,每年腊月二十三让百姓供祭一次,所以到了这天,百姓们就给他供上些糖果等,粘住张大郎的嘴,以防他再污言秽语骂人;还在他的两侧贴上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是“与人为善”。

南宋诗人范成大的一首《祭灶词》、真实有趣的记述了当时农村岁尾祭灶俗习,秀淡俊逸,风格清新,和他的《田园杂兴》中其他各篇风格相同,迄今谈来仍使人兴味盎然: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

——乞取利市归来兮!

按习俗祭灶,“官三民四”,即官宦世家是腊月二十三日祭灶,百姓民众是腊月二十四日祭灶。灶王爷是一家之主,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这一天是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禀奏的日子,初举告者,大错则将减寿300天,小错也要折阳寿100天,人们既然惹他不起,又躲不过,于是每年腊月二十三、四祭灶时,要给灶王爷供上猪头肉,鱼、豆沙糖,又敬酒又烧钱,用这些食物糊住灶王爷的嘴巴,他也就不变说这一家的坏话。祭献食物时,只限于家中的男性,女性都要回避,这是根据俗谚“男不圆月(中秋祭月礼),女不祭灶”之说。祭献时,不要向灶王爷祷告“家中婢女丫环互相争吵、猫狗的肮脏,‘杓长杓短’”等是是非非等琐碎小事,不要向上天告知,只管拣了好事报知。这样从天上带回来的吉祥、利益,咱们共享共荣。

如此看来,什么灶王爷,马王爷、土地爷、龙王爷包括玉皇大帝在内这一层层神祇和人间一样,喜欢接受他人的贿赂,“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只好把人间的是与非、善与恶、白与黑,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或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稀泥抹光墙罢了。

范成大这首风土节俗诗,使我们接触到了南宋时代江南农村的生活内容,嗅到了真实的生活气息,而且把我们领入那种年节生活之中来共同参加体验,使我们感受到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


作 者 简 介

白来勤,西安人,系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金融作家协会秘书长,西安市文史馆研究员,西安市灞桥区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出版有诗集《圣像与阳光》、散文集《生命礼赞》《墙缝芦苇》及长篇小说《紫金城里哟呵嘿》《雨霖铃》等多部。曾荣获“太行山散文奖”“中国西部鲁迅杂文奖”“陕西职工文学奖”“西安社会科学奖”“白鹿文学奖”(政府奖)等诸多奖项,多篇散文作品入选《中国散文大系》《中华当代散文大观》《当代作家代表作品集》及一些省市的高考、中考试卷或模拟试卷和教辅资料、特色教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