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剑 熔丨行走西藏(散文)

 读在现场 2020-11-17

从西安乘坐航班,不到三个小时便降落在拉萨飞机场。怀揣着激动的心走下飞机,以及飞行途中俯视川藏千山万水带来的欢快,把自己融入到世界屋脊的怀抱,突然间感到一种不适,这才意识到临行前导游的一再提醒:在西藏,人们会出现高原反应,或轻或重。有了瞬间的反思,我立即放慢脚步,调整自己的心态,期望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完成这次西藏之行。在拉萨飞机场外,我们匆匆拿出相机相互留影,主要是为将来留下个念性,毕竟这里是我们到达西藏的第一站,或许,以后再也没有机会来到这世界屋脊之上。

大巴车驶出机场不久,一条美丽的河流出现在我们眼前。她的宽阔、构图让我们不禁隔窗按下快门,这就是雅鲁藏布江,一条曾经在课本里读过的河流、一条向往已久的河流。说真的,江水在这一带一改汹涌千里、急浪拍岸的风格,显出的是舒展和温柔。大巴车司机似乎没有觉察我们的兴奋,一路前行。路边,青青的青稞苗显露着生机,金黄的油菜花陪衬着远山和小溪,加上蓝天、白云,车子简直就是在迷人的画卷里穿行。车行一个小时,过了拉萨河,就到了圣城拉萨。午餐过后,大家迫不及待的要求导游改变游程。因为,按照先前的安排,到达拉萨后有半天的时间适应高原气候。可大家的热情特别高,嚷嚷着要去布达拉宫,要去看雪域高原上这座闻名世界的宫殿。导游无奈,只得给大家解释:实在对不起大家,布达拉宫我们们约定的是明天参观,而且是实名制预约进入,要不,我们先去大昭寺,晚饭后,大家可自行去布达拉宫广场看看。再说,我们入住的帝人宾馆离布达拉宫很近,大家去是很方便的。

就这样,我们来到了大昭寺。远远的,我们看到寺庙门前高高的经幡柱,闪闪发光的寺庙金顶。大昭寺在藏语里又名“祖拉康”,意思就是经堂、佛堂、宫殿,听导游讲还有一个名字是“觉康”,讲的是供奉释迦牟尼像的佛堂。大昭寺建于唐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是藏王松赞干布为纪念尺尊公主入藏而建的,后经历代修缮,形成了庞大的建筑群,在藏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关于大昭寺,还有着美丽的传说。相传大昭寺一带最早是一片湖,松赞干布曾在此湖边向尺尊公主许诺,在扔出的戒指所落之处修建佛殿,谁知戒指恰好落入湖内,湖面顿时遍布光网,光网之中显现出一座九级白塔。于是,一场由千只白山羊驮土建寺的浩荡工程开始了。另一传说:建大昭寺时,几次遭水淹。文成公主解释说,整个青藏高原是个仰卧的罗刹女。这个魔女呈人形,头朝东,腿朝西仰卧臂,大昭寺所在的湖泊原来正好是罗刹女的心脏,湖水乃其血液。所以文成公主说大昭寺必须填湖建寺,首先把魔女的心脏给镇住。然后文成公主还同时推荐了另外十二个小寺院在边远地区,镇住魔女的四肢和各个关节,共建了十三座寺院。按照文成公主所选的位置,建寺首先要填湖。

夜幕即将降临。回到宾馆的团友三五成群走上街头。当我与妻子走在去往布达拉宫的路上时,遇到十几个团友,我们的队伍渐渐的壮大起来。在路上,拉萨中学、西藏电视台都被我记录在相机里。到达布达拉宫广场,看到雄伟壮观的宫殿,一群人乱作一团,各自寻找最佳位置留念。

一群人已经走散。我和妻子搭乘一辆人力三轮车回到了宾馆。

第二天,当我们再次来到布达拉宫时,宫殿已开始接待参观人员。导游安排参观事宜,全团仅有的七名女性,包括我的妻子在内的17人在十一时半入宫参观,而剩下的团友被安排在中午一时半参观。

再说说布达拉宫的情况。布达拉宫外观十三层,高一百一十米,自山脚向上,直至山顶。由东部的白宫(达赖喇嘛居住的地方),中部的红宫(佛殿及历代达赖喇嘛灵塔殿)组成,被誉为“第二普陀山”,号称“世界屋脊上的明珠”,屹立在市区西北的红山上,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最初是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的,距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17世纪重建后,这里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1961年,布达拉宫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4年,布达拉宫成为不可多得世界文化遗产。

布达拉宫依山而建,群楼重叠,殿宇嵯峨,迂回曲折,横空出世,体现了藏族古建筑独有的特色。

走进宫殿,给人一种幽深而又神秘的感觉。在半山腰有一平台,是历代达赖观赏歌舞的地方。由此进入也就到了白宫最大的宫殿东大殿,这里是历代达赖坐床、亲政大典等重大宗教、政治活动的场所。

布达拉宫内绘有大量的壁画,其内容主要是西藏佛教发展史等等。宫中收藏了无数珍宝,堪称是一座艺术的殿堂。特别是五世达赖喇嘛的灵塔,高十四点八五米,是宫中最高的一座灵塔,塔身用黄金包裹,镶满各种珠宝,据说建设此灵塔耗费黄金十一万两之多。

在第三日大家早早起了床,搭乘大巴车驶往西藏的小江南林芝。上午十时左右,车子经过海拔五千零一十三米的米拉山口停了下来。山口经幡随风飘动,人很多。在这里,我的脑海涌出这样的诗句:“在五千零一拾三米的高度/看经幡摇着山口/远方的客人/人头涌动//在这里短暂的停留/遥望布达拉宫。举起双手/一手触摸到天空/一手扯住了白云//在米拉山口/再一次伸开双臂/一手挽住复苏的草地/一手抓住清澈的尼洋河/青山绿水涂抹在藏地山南//在米拉山口/风吹出灵性/让我,慢慢地阅读/慢慢地感悟”。

大巴车冲下山坡,沿着尼洋河前行。风景也越来越美,白云裹着山顶,或在山腰飘动,河水很清,山体被葱绿的灌木笼罩着。车子再一次停下来,这时沿路的一个小景点——中流砥柱。不太宽的河床里,一块巨大的石头站立在激流中。

车子在下午时分到达天佛瀑布。该瀑布位于尼洋河畔的卡定沟内,山高沟深,奇峰异石,古树参天,落差近200米的瀑布飞流直下,雄伟壮观。瀑布中有一尊天然形成的大佛面目慈祥,在飞瀑中时隐时现。更为奇妙的是大佛两边各有一天然形成的男女护法和崖壁上的观音、如来、神鹰献宝、酥油灯等佛教景观让人惊叹。

到达八一镇车子没有停,沿着山路来到比日神山。在这里参观完后,才驶往当晚的住地。

当大家再一次从梦中醒来,早早地坐进车子里,向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而去。这一段路只有一车宽,而且弯道很多,有的团友已经晕车了。车子经过佛掌沙丘,很快就到了景区。进入景区,要乘坐专门的环保旅游车。

雅鲁藏布江在古代藏文文献中为“央恰布藏布”,意为“从最高峰顶流下来的水”。它的源头出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麓冰山雪岭之中的杰马央宗冰川。大峡谷北起米林县大渡卡村,海拔2880米,南到墨脱县巴昔卡村,海拔115米,全长504.9公里,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是世界第一大峡谷。整个峡谷地区冰川、绝壁、陡坡、泥石流和巨浪滔天的大河交错在一起,环境十分恶劣。许多地区至今仍无人涉足,堪称“地球上最后的秘境”。

乘坐旅游专车,来到大峡谷的起点。“大度卡”在藏语里意为“放马处”,以前是村民放马的地方。大度卡遗址是昔日此地公布首领的庄园城堡,后在与波密的战乱中被炮火摧毁,至今已有500年历史,此处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起点。在第二站我们看到了千年桑树和石中古树,桑树古老的身躯上枝条挺拔,葱绿喜人;一块劈开的巨大石头,中间长着一棵树,坚强的生长着。在南迦巴瓦峰的脚下,由于云雾的飘飞,我们没能看到她的面孔,遗憾的站在她海拔七千七百八十二米的身躯下;旅游车一直往下走,几乎与江面平行时停下来,沿着简易的通道,我们近距离的欣赏江水的激流;车子只能行到直白村,村子很小,人口也不多,就坐落在南迦巴瓦脚下,是目前汽车进入大峡谷的最后一个村庄,也是一个充满童话的村子。

从景区出来,还有些时间,便来到江边漫步,在布满乱石的河道行走,眼前忽然一亮,弯下腰捡起一块巴掌大的石头,其色彩为褐色,周边上下有三道白色的花纹,纹路清晰、柔和、标准,一平面有白色堆积,另一面的白色构成一幅长发女的侧面头像。我将这块石头从西藏带回遥远的铜川,并将它命名为雅鲁藏布江石。第五天一早,我们从拉萨去了纳木错湖。车过当雄,爬上山坡,到了那根拉山口,下得车来,风特别大,吹得人喘不过气来。这里海拔五千一百九十米,在公路的一侧,一座造型奇异的山耸立在那里,仔细观看,雄狮等造型呈现在眼前。下得山去,在草地上穿行,不大工夫就来到纳木错湖。湖面宽阔,湖水很蓝,加之蓝天、白云,真是水天一色,不时有水鸟从空中飞过。“纳木错”为藏语,有天湖、灵湖、神湖之称,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湖面海拔四千七百一十八米,面积达一千九百二十平方千米,湖最深三十三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藏传佛教的著名圣地。每逢藏历羊年,朝圣者不远千里赶到这里参加纳木错盛大的转湖节。

站在湖边的草地上,在水的远方,雄伟的雪山忽隐忽现。归来,我写出这样诗行:“我感受到了她的生命力/她的心跳/胸怀如此宽大/心灵如此清澈//蓝天如一张纸/白云似一幅画/草地这张巨大的绿毯上/牛羊,鲜花,河流勾勒出她的美丽/诗情于风中摇曳//在纳木错湖/水鸟的双翅划破风的筋骨/让水天一色/写下清澈的诗行”。

西藏之行,让我永远忘不掉的是:蓝天、白云、山脉,湖水,江河,她们的美,是一个永不厌烦的宝石并珍惜着。

作 者 简 介

剑熔,男,原名李建荣,60年代出生在陕西富平,系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铜川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有诗文集《山野风铃》,诗集《风牵着的手》、《家园书》。在《诗刊》、《中国铁路文艺》、《阳光》、《天津文学》、《延河》、《飞天》、《山东文学》、《青海湖》、《黄河文学》、《西北军事文学》、《椰城》、《上海诗人》、《扬子江诗刊》、《诗潮》、《诗江南》、《诗歌月刊》、《绿风诗刊》、《雪莲》、《散文诗》、《诗选刊》等国内外报刊发表文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