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欢丨关于诗歌《我在长江身边坐下来,看海》的几个问题

 读在现场 2020-11-17

许多亲们读了我的拙作《我在长江身边坐下来,看海》,并对这首诗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于一些深刻的提问,因为有些诗歌的意境是只能意会而无法言传的,我目前可能无法对一些问题说得清楚,也许若干年以后会逐渐地用文字把诗意概括出来。所以,我现在只能就我的能力而可以回答的问题进行回复,请亲们见谅!

首先,本诗歌的创作背景是:以2017年(包括此前的几年)抗洪的亲身体验为创作起因和基础,兼顾收取一些城市每逢大雨就内涝“看海”的镜像,再回顾历史上的几次不同的“治水”典故(大禹治水、西门豹治邺)……

其次,为什么要这么创作?白居易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我不完全赞成“文章合为时而作”,但却非常赞成“歌诗合为事而作”!今天早晨读了著名诗人洪烛的“我看中国散文(原载《雨花》)”他说:“我当时写诗,但听了这样一句话:‘能写好散文的不一定能写好诗,能写出好诗的一定能写出好散文’,就开始写散文”,我猜想:《行参菩提》中国(香港)著名散文作家联盟组织这次诗歌大赛,恐怕洪烛说的这一点也是一个理由吧?!而我这首诗歌正是应征了这个创作的理由。

再次,关于文中的“PP”代表着什么意思?呵呵,这个目前以我的能力,不能答复得很完全和准确,但尽量说个三到五成的意思吧?!一是,读者可以把“PP”想像成童年的光屁股,那种浑然不觉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镜像;二是,可理解为一种思考方式;三是,你如何想像他,他就是你的理解!

我连续两次参加《行参菩提》中国(香港)著名散文作家联盟的创作大赛,是因为喜欢行参菩提倡导的在“行走”中“参悟”这种最重要的创作方式。而我的《那年中秋的鲶鱼又多又肥》已经获奖,并于昨天收到金奖证书通知。由衷感谢《行参菩提》散文作家联盟尊敬的评委们对我作品的肯定!

感谢亲们长期以来对阿欢文学创作的热情支持!

2017-10-14于浔阳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