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国勇丨彼采艾兮(散文)

 读在现场 2020-11-17

什么时候姑娘最漂亮?正是艾草青青时。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这是《诗经·采葛》里的一句诗,意思是:那个采艾的姑娘啊,一日不见她,好像三年长啊!可以想象到,原野上,葳蕤的艾草,美丽的姑娘行走在艾草丛中,伸出纤纤的手指采摘嫩嫩的艾芽,漫山遍野里飘逸着艾草的清香,春风里传来了姑娘爽朗的歌唱。此情此景,怎不叫小伙子充满了向往,这才有了“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的感慨。

农耕文明时代,无法做到如今这样的仓廪殷实。到了春天往往是青黄不接,人们只好到田野上采摘各种各样植物的嫩芽用来饱腹。《诗经·采葛》中女子所采的“葛”“萧”“艾”,皆为原野里的青草嫩芽,可见当时春天草木的嫩芽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我记得非常清楚,在那个少衣无食的年代里,母亲从田野摘来散发着清香的艾芽,在滚水中略微焯上一下,拌上面在锅中蒸熟,就是一顿非常可口的饭菜了。如今物资丰富,给了这种蒸艾芽的食品以新的内容,淋以麻油,佐以蒜汁,说是美容之物,又可保健,是春季里高档饭店必备的菜肴之一;春末夏初,端午来临,人们早已经备好了艾草悬挂在门前,不仅可以驱除蚊虫,还是传说中的避邪之物,备受人们青睐。这个时候,做父母的往往要为孩子们缝制香荷包,里面的填充物就是碾碎的艾草;秋天来了,艾草也成熟了,长长的粗壮的艾草秸秆根根笔直,金黄的艾叶附着在秸秆上如一面面飘扬的旗帜,在秋风里“刷刷刷”作响。采摘了秋作物的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这些艾草,把她们打碎做成艾草枕,可以为劳动一天的人们解去疲乏,睡一个悠长香甜的梦。

蒸艾芽是一种散发着微苦的食物。但是,饥饿产生的食欲,以及蒸艾芽散发出来的清香,已经彻底地把这种微苦掩盖,使之成为了大快朵颐的美食。小时候,我体质较弱,面黄肌瘦,属于脾寒之人,艾草入药性温正适合我的症状。每当春天来临,母亲就去田野里摘艾芽蒸熟了给我吃,前前后后可以吃一个月。母亲唯恐我吃得腻了,就变换着花样儿改善蒸艾芽的风味,有时把槐花和艾芽掺在一起蒸,有时和茼蒿掺在一起蒸,凡此种种,可以和艾芽掺在一起蒸的青嫩之物我几乎吃了个遍。所以,尽管吃了这么多的蒸艾芽,心中的感受一直是美好的,现在每每想起母亲的蒸艾芽,依然让我回味不已。可以这样说,我现在强壮的身体是用母亲采摘的艾芽换来的。如今,再读《诗经·采葛》这首诗时,我立即想到了年轻时的母亲,当别的女人采摘艾草洋溢幸福的爱情滋味时,母亲却是为了我这个年幼多病的儿子而采摘。或许,这正是母爱的伟大之处!

记忆中的故乡,看不到采摘艾草的漂亮姑娘,现实中的故乡现在已经成了氤氲着艾草香的天堂。临近端午节的日子里,可以看到沟壑边、路渠旁人们辛勤收割艾草的忙碌景象。这些艾草不再仅限于服务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而是成了农民的发财草、聚宝盆。近些年来,聪明的商家发现了艾草身上独有的文化价值、药用价值,高价从农民手中收购艾草,做成艾草枕、艾草盘香、艾灸贴,以及用作印泥原料的艾绒、系列艾草食品等等,出口到海外及港澳台市场。还有商家从农民手中流转来耕地,专一地种植产量高的优质艾草。当《诗经·采葛》里采摘艾芽的场景出现在故乡的田间地头时,姑娘们不再是为了饱腹而采摘艾草嫩芽,唱出的采艾歌再也不是低缓悱恻的爱情小调,而是歌唱美好生活的幸福曲。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如今,我读着《诗经·采葛》的精彩篇章,吟唱着诗意的艾草,想象着美丽的采艾姑娘穿梭忙碌,品味着艾草的清香,思绪回到了故乡的原野上……


作 者 简 介

贾国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行为证据》杂志社主编,新媒体行参菩提》创始人。著有长篇小说《测出的不仅是心跳》、《谜底就在现场》、《致命谈判》、《命案现场》、《神探》、《大测谎师》、《市长命案》、《市长夫人》等,以及散文集《立地成佛》、《心止即岸》、《行参菩提》等。创作、投拍了《命案现场》(20集)、《捕狼人》(20集)、《完美指控》(30集)、《博弈》(30集)、《糊涂县令郑板桥》(36集)等电视连续剧、系列剧多部!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