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莫言与李存葆

 lixj1028 2020-11-17

虽说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不过有大才之人,骨子里往往都有一种自傲的情节。就像当年金庸曾经在《明报》上痛斥李敖,后来李敖又当着金庸的面,用一番话狠狠的打了他的脸。

可见,有大才之人都或多或少的有一点小毛病,他们或是自恃清高,或是贬低他人,认为别人不如自己,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

(一)、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语言是最具攻击性的武器,它可以在不经意间摧毁一个人的斗志。所以生活中说话还是要掌握好分寸,以免乱说话引得他人不高兴,给别人带来伤害。今天要说的就是两位文学大家因为一句言语问题,而引发的小矛盾。

莫言原名管谟业,他出生在山东高密的农村,经历过那个动荡的年代,所写的作品可以看作是反思文学与伤痕文学的深化。他的作品中充斥着乡土情结,也有着对那个年代难以忘怀的伤痛。

虽然有一段不幸的童年,但这也给了莫言创作的素材和想象的空间。莫言后来进入解放军艺术大学读书,并因为发表了《透明的红萝卜》以及《红高粱》而一举成名。

在1987年,《红高粱家族》虽然遭到了批判,就连刘心武也受到牵连,不过次年上映的电影《红高粱》很快为莫言逆转了局势,从此他的事业蒸蒸日上,如日中天。最令他出名的莫过于在八年以前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一时之间举国轰动。

他的作品全部脱销,甚至还有人为了蹭他点文学细胞,专门去莫言在高密的老房子旁边挖土撬砖。如今的莫言功成名就,然而有一件事令他心存愧疚,始终难以忘怀。当年在军艺念书期间,莫言结识了同为山东老乡的李存葆。

那时的莫言还是个寂寂无名的穷小子,可李存葆凭借着1982年于《十月》杂志发表的《高山下的花环》,已经成为了一名正儿八经的作家,又在1984年凭借着同名电影,成了火遍大江南北的名人。

这部感人肺腑的作品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李存葆也因此当选了那年的中国十大新闻人物。学校不停的为李存葆召开作品研讨会,号召全校师生向他学习。当时的莫言有些愣头青,他自认才华不在李存葆之下,所以对这些会议十分反感。

有次莫言曾这样贬低同乡李存葆的作品:'李存葆的小说,根本不是小说,散发着连队小报的油墨香'。此话一出引得全场哗然,一时之间尴尬无比。当时李存葆是全校风头最盛的学生,而莫言不过是个普通的学生,大家都觉得那时的莫言不知天高地厚,众人纷纷离场,最终不得不选择休会。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李存葆内心是个很敏感的人,听完这番话后他一直在反思自己。后来还说了一句:'大概我要再从ABC开始学起',自那以后李存葆鲜有作品问世。莫言为那时的年少轻狂感到十分后悔,他后来又多次说道:'我当时的发言,很尖锐、很刺耳、很不厚道'。

(二)、好胜心切,年少轻狂

莫言感到羞愧自责,是因为不成想当时的那番话,会对李存葆带来如此大的打击。莫言本人后来又是《红高粱》又是诺贝尔文学奖,还当上了作协副主席,可李存葆却自此开始黯淡了下来。

不论李存葆是不是江郎才尽,但他后来再写不出《高山下的花环》那样的作品,或多或少的都与莫言的那番话有关系。那么,当时的莫言为何要如此打击李存葆?

首先,当时的莫言是出于一种微妙的嫉妒心理。莫言和李存葆都是在1984年进入的军艺,而李存葆还比莫言大九岁。所以莫言认为李存葆根本不如自己,但才华在自己之下的人却比自己名声大的多,还要整日参加关于李存葆的作品研讨会,这就令莫言十分恼怒。

其次,又与莫言的童年经历有关。他在三年自然灾害和文革中历尽了苦难,也经历过母亲打而无能为力的困苦。因此,莫言觉得真实情况并非《高山下的花环》描述的那样。这本小说英雄主义色彩太过浓厚,又有些粉饰太平之嫌,根本不符合莫言的价值观。

莫言说它有股'连队小报的油墨香',正是映衬了此点。因为那时的连队报纸大都是夸大其词的宣传典型事迹,除了树立榜样以外没有什么文学性。总结而言,当年莫言说这番话一方面是针对李存葆本人。

莫言觉得自己才华高于他,不应该去向他学习。另一方面是针对《高山下的花环》,因为这部作品在莫言看来是纯粹的阿谀奉承,不符合实际情况,与他本人心中带有文学性的小说毫无关系。

(三)、各有千秋,特征鲜明

不论是李存葆还是莫言,他们的作品都有各自的特色。虽然两人之间有些小过节,但时隔多年也能相逢一笑泯恩仇。普罗大众关注的应当是二位的作品,至于一些小矛盾小问题,那都是两人自己的事情,只要能创作出受人喜爱的作品这就够了。

'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莫言的文学贴近于魔幻现实一些,这与他的童年经历和自幼的所见所闻密不可分,同时,写作手法和表现方式又比较符合西方人的文学观点。

李存葆与莫言的写作形式大不相同,他是一位朴实热情的军旅作家,在文笔上处处展现着军人的风采。不论是小说还是散文,都把那颗拳拳爱国之心和奉献精神融入其中,带着很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莫言与李存葆两人都有自己的写作风格,不论是哪种风格,都有人喜欢都有人不喜欢,只有文学多元化的异彩纷呈,才真正符合新中国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艺术方针。你是更倾向于李存葆的报告式文学,还是对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情有独钟呢?快来一起讨论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