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读#328《奇特的一生》

 小一大书悦读会 2020-11-18

世界是一本书,共享阅读之乐

今天是小一大书建群的第598天

#早读#328  2016年12月26日 周四

《奇特的一生》  [苏] 格拉宁 著

一、背景介绍

《奇特的一生》讲述一个将自己的一生用时间来计划的人——柳比歇夫。柳比歇夫通过他的时间统计法对自己进行了研究和试验:试验在写、读、听、工作、思索各方面,他到底能干什么?干多少?怎么干?他不让自己负担过重,力不胜任;他总是循着他能力的边缘前进,他对自己能力的掂量精确无疑。从表面上看, 这是纯技术性的工作方法, 一点也不起眼。它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但几十年来它取得了精神上的力量。 它成为柳比歇夫生活的骨架。不仅保证了最高的效率,并且保证了最旺盛的生命力。


作者简介格拉宁,俄罗斯著名作家,一生著作等身。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作品大多反映科技人员的生活。70年代的创作在题材、体裁形式上更丰富多样,代表作有描写科学家的献身精神和道德探索的纪实小说《奇特的一生》(1974),反映苏联人民在卫国战争中的英雄主义和坚强信念的中篇纪实小说《克拉芙季娅·维洛尔》(1976,获1978年度国家奖金)。1980年发表长篇小说《画》,反映苏联城市建设中的矛盾冲突和现代人的道德探索问题。2012年获俄罗斯“巨著奖”——俄罗斯最重大的文学奖,其奖金额度仅次于诺贝尔文学奖。

一句话推荐:一个将自己的一生用时间来计划的人。

二、精彩摘录

1.柳比歇夫是依靠他那最最合理的方法一手造就了自己;他创造了他的方法,他通过他的方法证明,如果把一切才能集中用到一个目标上,可以取得多么多的成就。

2.柳比歇夫的方法,以它细密的网眼,抓住了变幻无常的、老想溜掉的日常生活,抓住了我们没有察觉到的、损失掉的、不知去向的时间。

3.他的时间好像是物质,不会无影无踪地消逝不见,不会消亡;它变成了什么,总能查得出来。由于做了统计,他获得了时间。这是最实在的收获。

三、早读者悦荐

想一天睡够十个小时还能做出几十个人终其一生才有可能做出的成就?老是觉得时间不够用?精确记录时间,几十年如一日地按照规定生活,这是一种唯理机械主义么?为何有人与你过着相同的生活,活差不多的年岁,却拥有如此卓越的贡献,生活得井井有条,写作时文思泉涌、评论时思想深刻,做什么事情都能得心应手、从容淡定?看了《奇特的一生》这本书或许你的问题能够得到一些解答。

“我们的记忆是靠什么?靠事件。我们的生活是拿事件来做标志的。 它们仿佛是路标,路标之间却是一片空白。”

“他借助于一种内在的注意力,感觉得到时针在表面上移动,时间的急流对于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他放佛置身于这一急流之中,觉得出来光阴在冷冰冰地流逝。”

“间断的回顾回去,以便更好地理解现在”

我们好像只能用经过精选的时间。我们记得的只是人生中最精彩的时刻。半个小时对我们来说不算时间。我们只承认整段整段的时间。只承认不受客观环境和偶然事件干扰的大段时间。只有在这样的时间里,我们才打算大显身手。短一点的时间,我们马上会借口外界干扰、借口客观条件而认为不适用。我一直认为人世百年信手过,应当清楚过好每一天,你就是时间,而每一刻时间都是同样的珍贵。

柳比歇夫的五个原则一直是我很喜欢也在努力做到的:

(1)不承担必须完成的任务;

(2)不接受紧急的任务;

(3)一累马上停止工作去休息;

(4)睡得很多,十小时左右;

(5)把累人的工作同愉快的工作结合在一起。

对应到我自己现在在实践的五色时间元,这五条里面第一条、第二条和第五条都属于红色时间,都是跟做事儿有关的,给我的启示有如下几点:量力而行、多一点时间思考和打磨、有自己的操控空间。而第三条和第四条都属于绿色时间,都是强调休息,给我的启示有如下几点:顺应身体的需求、给自己充足的睡眠(这里的充足需要自己的试,6-10小时都是正常的,我现在一般是8小时以上)、注重不同事情之间的转换。

计划就是挑选时间、规定节律,使一切都各得其所。人的一生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安排时间而不是虚度一辈子呢?对自己时间的理解和在此基础上开展的计划不是禁锢自己,让自己活得机械,而是充分享受时间。记得之前有一帖子,那个数字永远记在心里:人生其实平均就900个月/人,你还剩多少月呢?你将用来做什么呢?

悦读者们早安,周一红色热血日快乐!

悦读者:晓一 “晓”得专注于“一”件事;一年阅读300本左右图书;五色时间元理论的提出者、践行者和传播者;她是一本希望每个人都能透过鲜花看世界的书。

责任编辑:红乐儿   她在默默成长中绽放开力量;她的笑容如和煦阳光;她到之处快乐遍洒,五色先锋队成员;她是一本秀而不媚、清而不寒的书。

小一大书悦读会相信:每个“小一”,都是“大书”!


【栏目名称】早读

【栏目缘由】一日之计在于寅,一生之计在于勤。

【栏目内容】早读者联盟每天6点左右分享一本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